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6 9/8 28-29頁
  • 精神病學家逐漸取代教士的地位——為什麼?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精神病學家逐漸取代教士的地位——為什麼?
  • 警醒!1976
  • 相似資料
  • 讀者來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 「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 各教會將有什麼遭遇?——對你的意義
    警醒!1971
  • 在今日的危機中牧師所扮演的角色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6
《警》76 9/8 28-29頁

精神病學家逐漸取代教士的地位——為什麼?

在美國及其他很多國家的目前趨勢中,其一是教士的數目與影響力均不斷下降。另一項與之平行的趨勢是,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的影響力不斷增加。

據報美國在過去二十五在來,患精神病及情緒失調的人增加七倍有多,而教士的數目卻減少了百分之二十,雖然人口同時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另一項同樣深具意義的數字與大學授予的學位有關。在1961年,從美國各高等學院完成學業的人中,獲心理學學位與宗教學位的數目相等,各有10,000位。然而,在1971年心理學系畢業的相當於宗教系的三倍。

這兩項數字彼此有任何關係嗎?當然有關係!這顯示請教教士的人越來越少。一位身兼羅馬天主教教士職位的精神分析學家說,在1963年大約百分之七十有難題的人會先求教於他們的教士,但是在十年之後,這樣行的人很可能不足百分之四十。

標明這種趨勢的兩件事實是一方面教堂的聚會人數下降,另一方面則是,關於如何獲致安寧與幸福,與妻子、丈夫、父母、子女相處,以及如何處理墮胎、姦淫及同性戀等難題,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的意見越來越普遍刊載於書本、雜誌中,以及在電台播出和出現在電視節目中。

這些相反趨勢的出現原因何在呢?理由之一是,由於教士們低貶聖經的價值,不視之為上帝的道及人類萬無謬誤的指南,他們的言論已失去權威。(詩篇119:105)這使人想起先知耶利米的話:「他們棄掉耶和華的話,心裡還有什麼智慧呢?」(耶利米書8:9)正如一項報導指出:「甚少有教士說:『聖經如此這般說。因此你應該這樣做』」。『以前人們請教他們的教士說,「我做人有何目的呢?」教士會以率直清楚的口吻回答說:「你之所以生存乃是由於上帝的旨意。你生存的意義是要執行這項旨意,善用一生及榮耀你的造物主。」』可是我們不再聽到這樣的答覆了。由於缺乏自信。教士們無法再滿足那些向之請教的人。

何以有更多人向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求助的另一理由是,他們較關心什麼是報酬更豐之途而非什麼是正當的事。精神治療界的專業人士,其中大多數並不作是非上的判斷。他們只留心什麼是對精神及情緒健康有損或有害的行為而非行為是否正當。

然而人們捨棄教士而轉向精神病學家求助是好現象嗎?不,這其實只是每況愈下而已。他們的情況比以前更不好,因為正如美國《國家觀察》報說得不錯,人們需要一個「基本的宗教基礎作為生存的理由,就是在你面對悲慘遭遇而仍然能夠繼續活下去的原因」。犯罪、性不道德、賭博、吸毒、醉酒等類的事的激增均證明捨棄相信上帝及不再以聖經為他所感示的道這種趨勢是多麼不智。

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們無法回答以下一類問題,像「我因何而生?」「人生有何目的?」「何以罪惡與不公平大增?」等。當然,除非他們提出宗教性的答案。從事這行業的人的自殺率比一般人高出兩倍,這件事實足以證明他們絕非一些受各樣難題所困擾的人應當向之求助的對象。

這些專業人士中有不少表現盲目、自大的愚昧,從以下一事足以見之。1970年,在受訪問的美國精神分析學家中,有百分之五十五同意佛洛伊德的主張,認為相信上帝「顯然是非常幼稚,與現實大為脫節的事,……我一想到大多數人永遠不能擺脫這種人生觀就感覺痛心。」

盲目、自大和愚昧?不錯,因為這種觀點是與理智和事實均背道而馳的。舉例來說,「大多數科學歷史家會毫無疑問地承認牛頓是有史以來世上最偉大的科學思想家」。(以撒·亞斯莫博士)他是否認為相信上帝是幼稚之舉呢?一點也不!事實上,他寫信告訴一位朋友,在他撰寫《數學原理》時,他留意到那些原理會使人深信上帝的存在。在這本巨著中他說:「從他的真正統治權可見真正的上帝是一位活著、聰慧及能力高強的個體;並且,從他的其他成就看來,他是至尊或最完美的。他是永恆及無始無終的,全能和無所不知的。」

聖經一向表明,「有基本的宗教基礎作為生存理由」,可以使人在面臨悲慘遭遇時獲得力量。古代約伯的事跡特別可以證明這點。由於他對上帝的信心,約伯在面臨悲劇時並不感到絕望。他所受的損害多麼嚴重!一陣狂風把他所有的兒女及財物都毀去。然後他自頂至踵生滿可厭及痛苦的皮膚病。他的密友叛離他,他的妻子更迫他捨棄對上帝的忠誠,對他說,「你棄掉上帝,死了罷!」意即要他自殺。約伯卻由於對上帝深具信心而能夠抵受這一切考驗,最後獲得上帝的獎賞。——約伯記1,2,42章

聖經充滿關於如何與家人及他人相處的健全原則和良好忠告。它列舉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主僕(僱主與僱員)的責任。它警告人避免放蕩的行為,說:「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生活放蕩的人必定「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加拉太書6:7,8;羅馬書1:27。

聖經也警告人不可貪財。「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沈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6:9,10。

不錯,渴慕公義的人在捨棄那些不信聖經是上帝的道的教士時不要向精神病學家或心理學家求助,因為以大部分而言,這些人同樣缺乏信心。反之,要向聖經尋求智慧、安慰和希望。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願意隨時幫助一切愛慕公義的人士。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