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合實際的指南發揮效用
今日不少心地忠實的人意識到在應付難題方面需要幫助。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著名的醫生兼精神治療專家說:「患著情緒困擾的人有極高的百分率是由現代生活方式所促成的。他們認為他們有能力應付吸毒、性雜交、過著入不敷出生活的壓力、道德觀念改變和家庭生活崩潰等難題。但他們其實無法處理。」那末,人們能夠從那裡找到他們所亟需的指南呢?
留意到聖經的切合實際,美國政治家巴疊治有一次評論說:「十誡和登山寶訓依然是我們的最佳指導。」他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簡略地考慮一下著名的登山寶訓所提出的原則。耶穌論及人的需要說,「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後來他指出,「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馬太福音6:31-34;路加福音12:15。
這裡強調關懷衣、食和住所的需要是人之常情。可是崇尚物質的世界時常強調的不是人所需要而是人所想要的東西。商業主義不斷提高人對奢侈品的慾望,以致人不以他所擁有的為足。因此,感覺知足不是擁有較多物質而是欲望較少的人。人類應該對於自己的真正需要具有正確的看法,並體會到獲得這些東西所需的切合實際的指南。
聖經的指導在今日切合實際
雖然聖經寫成於多個世紀之前,它的指導卻在今日依然切合實際。時代已經過不少變遷,人的天性卻從未改變。人類繼續面臨前人的同樣難題,只不過今日難題的規模遠較重大和廣泛而已。《世界書本百科全書》指出:「儘管科技突飛猛進,人卻未能成功地應付人類的種種難題。」聖經含有這些難題的唯一可靠解決方法。「凡有智慧的,必在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華的慈愛。」——詩篇107:43。
簡樸生活的可貴
簡樸的生活是上帝所推薦的。「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一個人的生活若與這些切合實際的指導一致,即使在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之下他也會相當快樂。他若超越這些基本的勸告,他的生活方式便可能被許多不切實用和無關重要的事情弄成複雜。這些事情會對他有害。
沉重的債務、渴望非必要的東西、競逐權勢、爭取社會地位、企圖過著違背良心道德的生活——這一切事情促成了一個「混亂」的社會,其中充滿了不快樂、挫折、爭鬥、甚至自殺。不少人向醫生或精神治療專家求助,或依靠麻醉劑以緩和緊張;他們有時也聽信一些僅會使情形更加惡化的勸告。
即使沒有其他證據表明它的正確和切合實際,僅是聖經的公義原則和道德標準亦足以證明這些乃是上帝思想的產品。它的切合實際之處伸展到日常生活的每一方面。關於各事的起源,尤其是關於人類的起源,以及創造主對地球和人的旨意,沒有其他書本向我們提供一個如此合理的解釋。請留意它的教訓應用起來會產生什麼效果。
種族主義和國家主義在今日造成了極大困難。但聖經絕不支持這種觀念,反之聖經清楚地說上帝「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傳17:26)認識這件事實會消除許多嚴重難題。
道德律
聖經將婚姻以外的性關係稱為「淫行」。聖經所提出的切合實際的指導是:「要逃避淫行」,因為「淫亂的人……在基督和上帝的國裡都是無分的。」(哥林多前書6:18;以弗所書5:5)聖經同時說:「無論是淫亂的、作戀童的、親男色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哥林多前書6:9,10)留意聖經教訓會免除多少煩惱、仇恨和疾病!——羅馬書1:24-27。
婚姻與家庭生活
至於與婚姻有關的勸告,上帝的道勸諭說:「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以弗所書5:22,28;6:1。
家庭團結的重要性是值得大大強調的。聖經用了許多篇幅對夫婦關係、訓練和管教兒女和家庭幸福等問題提出忠告。這些忠告切合實際到什麼程度呢?蘇格拉斯博士在題名為「同性戀是病態而非正常生活方式」一文中引述拜爾巴博士所著的「同性戀——男同性戀者的精神分析研究」一書。以106名男同性戀者和100名正常男子為對象所作的研究顯示,同性戀者的父母往往是母親過度約束和過度親密,而父親卻表現敵意和冷淡的態度。
蘇格拉斯博士繼續說:「我確信同性戀是人在幼年期未能完成個性分別所致;幼兒通常到三歲便決定了性別的氣質。這種失敗導致男童缺乏男性氣質的結果,這同時會加強和延續初期習染母親的女性氣質的傾向。這樣便開始了發展為同性戀者的過程。」
拒絕承認夫妻、父母和兒女在家庭中的正當地位造成了許多惡果,同性戀僅是其中之一而已。在一個沒有團結、信任、自信心和幸福的家庭中,孩子怎能獲得正確的指導呢?缺乏秩序與管教的破裂家庭或沒有溝通、沒有愛心的家庭乃是產生各種各式犯罪的因素之一。有任何人能夠真實地說在家庭生活上無視聖經教訓能導致好結果嗎?
不良交往
雖然在許多事例上,作惡的傾向始於家庭背境,可是,其他的因素也促成了道德墮落的蔓延。閱讀色情刊物的人其實與這些刊物的作者神交。與道德低落的人作實際的交往則可使原本並不想犯罪的人追隨這些人而墮落。(彼得前書4:4)聖經勸人要思念美善的事,並且警告說;「交往會破壞有用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新世》;腓立比書4:8)我們若與做壞事的人為「友」,便無法避免近墨者黑。聖經坦率地說:「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箴言13:20)這豈不是良好、健全和實用的忠告嗎?
經商
聖經甚至在經商方面也向人提出忠告。它提供一項原則說:「兩樣的法碼、兩樣的升斗[一作買,一作賣]都為耶和華所憎惡,」又說:「你不可因他貧窮就搶奪他的物。」(箴言20:10;22:22)再者,聖經譴責某些人的態度,他們不願工作,卻高唱「劫富濟貧」的口號。聖經的原則是,我們應該對貧富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看重有勢力的人。」——利未記19:15。
整本聖經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提出的切合實際忠告均以耶穌的話為總綱:「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7:12)這項原則若被人普遍遵守,請想想世界會變成怎樣!所有人無疑都會快樂得多!
獲致幸福所不可缺的指南
雖然許多人擁有聖經甚至閱讀聖經,但大多數人顯然沒有將聖經原則付諸實行。僅是有聖經或甚至有宗教信仰是不足夠的。一個人若要快樂就必須實踐聖經的原則。雖然有人可能對此表示懷疑,但聖經教訓是的確能夠成功地實行出來的,即使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邪惡的事物制度之下。藉著現時就將之付諸實行,我們必定可以改善他的生活質素,正如聖經說:「唯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4:8)這乃是事實而非僅是理論,許多人的生活可以提供充分和令人信服的有力證據。
[第16頁的圖片]
經商忠實使顧客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