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物為樂——適可而止!
一對青年夫婦首次前往德國柏林觀光。他們有許多東西可以欣賞,歌劇院、湖泊、博物館和歷史古跡等。但他們最珍視的回憶卻是在動物園中所見的景象。
在豢養白(北極)熊的寬廣園地中,一頭白熊在水裡跳出跳入玩著一個長柄鏟子。他們看著牠將這個古怪玩具拋在空中,然後潛入水裡尋回。牠無疑自得其樂。欣賞牠們的動作是多大的樂事!
你曾試過以欣賞動物或與之作伴為樂嗎?也許曾有一次,你經過一番耐性等待之後,一頭花栗鼠或松鼠才跑近前來從你手上吃去堅果。或者你現時正面露笑容,因為你想起撫摸一頭馴鹿或看著新寵物小貓追逐一片樹葉的情景。
坦率地說,我們所有人差不多都喜歡動物。誠然,也許你對於蛇類、蜘蛛、蝙蝠或此類動物存有戒心。可是,以大體而論,我們多數人會發覺動物是可喜和有趣的。
可是,我們若要充分欣賞動物,就非將牠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不可。例如,據報發生的一項極端事件便是這點的有力證據。
一位男子極其鍾愛他的寵物——五呎長的大蟒蛇。雖然他的妻子對蛇十分害怕,他卻堅持要將蛇放在他們的床上,讓蛇盤著他的身體同睡。他又開始將蟒蛇放在餐桌上或讓牠垂在肩頭上。最後,他更開始在桌上用活鼠餵蛇,妻子覺得忍無可忍,於是提出離婚。那位丈夫呢?他繼續豢養另一條蟒蛇,希望牠們能成配偶。他顯然以豢養動物為樂,最少對這種動物是如此。但他是否以合理的程度欣賞動物,是否將牠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呢?
多樣的寵物
除非你是住在農莊裡,否則你欣賞的動物也許只限於狗、貓、小鳥或魚類。可是,有人卻以龜,大鼠或某些昆蟲,例如跳蚤蟑螂為寵物。不錯,寵物的名單的確種色繁多。很多日本兒童養馴鼠子。有些澳洲人以袋鼠為寵物。獴、蛙和猴子等又如何?同時,聽來難以置信,大約有10,000名美國人以巨大的貓科動物如獅子和豹子等作為寵物!
有一本書報導最近在西德有八百萬頭狗和貓,在法國則有一千六百五十萬左右。倫敦《泰晤士報》(1967年九月九日)聲稱僅在一年之內,英國人花了95,555,304英鎊購買食物飼養五百萬頭狗、四百五十萬頭貓和二百五十萬雀鳥、魚類和其他小動物。至於美國,《時代》雜誌聲稱:
「美國今日正處於只能稱為動物熱狂的情形之下……在美國有一億左右的狗和貓。牠們以每小時3,000頭的速率繁殖,比每小時415個人類嬰兒的出生率大得多。美國的七千萬個家庭據估計有60%擁有寵物。」
倘若你也欣賞動物——不論你養有寵物與否——你也許會考慮到動物對人的種種益處。
動物的價值
大多數人感到動物的可喜和重要是頗為自然的,因為耶和華上帝造動物在地上,作為我們地球生態學上的有價值部份。他知道人可以從地球上與我們同處的「野獸」和「家畜」獲益。(創世記1:24)例如,誰未試過從一件舒適耐用的羊毛製成的衣服得益呢?既然亞當的兒子亞伯是「牧羊」的,亞當的家人豈不也從這方面獲益嗎?——創世記4:2。
動物,尤其是寵物,在其他方面也很有價值。牠們也許能保護人的生命或財產。請想想,多少人曾受到保護不致被箍頸或毆打,因為偕行的忠犬能夠狂吠和護主。紐約布洛克林住宅區的一位婦人面露微笑說,雖然鄰近不少住宅曾經被劫,她的住宅卻能倖免,因為她家有一頭體重100磅的丹麥狗,吠聲使劫匪逡巡不敢採取行動!可是,這頭黑白兩色的丹麥狗對家人和朋友卻和藹可親,他們均以牠為樂。
你若是作父母的,你也許已在家裡蓄養一頭寵物,因為你感到寵物會成為孩子生活的重要部份。關於這點,《大英百科全書》說:
「飼養寵物使孩子有機會認識權利與責任的密切關係以及學習關於性的知織;他們很快會留意到交配的過程,懷孕時期和生產及育兒所牽涉到的種種難題。」
你若為了孩子的緣故而選擇寵物,你必須訓練孩子負起責任才能從中獲得充分裨益。任由孩子在一時的熱情過去之後即不再「鍾愛」而置之不理是關心孩子或寵物之道嗎?你若教導孩子分擔清潔、飼養、運動和管教寵物的責任而不是你自己獨力而為,便是幫助他們。這樣每個人都會更加鍾愛寵物。
照顧寵物和與之作伴曾幫助過不少遲鈍兒童以及情緒上有難題的少年。原因之一也許是他們感到有一部份的上帝創造物要靠他們為生。同時,寵物也許可以幫助他們和「外邊世界」接觸。倫敦的一位心理學家報導一名患自閉症的男童,他在與人溝通方面極其困難,對污穢極度恐懼。後來他對寵物狗達西深感興趣,在溝通方面逐漸有進步,他開始對父母談論他的寵物。當達茜養了五頭小狗之後,他幫助她照顧小狗,在清潔方面也克服了對污穢的恐懼。
當然,一個沒有情緒難題的人也會樂於和寵物作伴。你曾試過坐在舒適的椅上,靜聽小貓的嗚叫嗎?你曾聽過金絲雀的百囀歌聲或歸家時受犬的吠聲所歡迎嗎?若然你便曉得動物能帶來多大的喜樂。
需要懷有合理態度
十分喜愛動物的人通常認識到對動物需要懷有合理態度。你若已有或將有一頭寵物,便不應忽略欣賞動物,尤其是寵物,的一些重要因素。
代價是因素之一。簡而言之,飼養寵物是要花錢的。當然,參觀球賽、戲劇或享受嗜好如油畫等都要花錢。可是,合理的看法是要衡量從付出代價得到多少樂趣。《時代》雜誌說:
「僅是飼養寵物一項,美國人每年在商品化的飼料上要花二十五億美元——六倍於嬰兒食物的費用,足夠養活世界饑餓人口三分之一以上。……每花一元在寵物飼料上,美國人至少要浪費相等的金額在寵物用品和服務上。」
不少人在購入寵物時未曾預料要花這麼多錢。可是費用會愈來愈多。也許特別飼料看來值得選用。寵物生病時要治療。執照、籠子、皮帶等都所費不貲。
艾太太在喪夫之後養了一頭小獵狗。她日益喜愛這頭狗。可是,一年過後,她計算在寵物身上的花費。她逐漸以特別的肉食和零食餵飼牠——一年飼料費547.50美元。注射和醫藥費50美元;清潔費和附屬品(噴霧劑、項圈、玩具等)291美元;她出外旅行時的託管費126美元。以此為例之後,一本關於寵物的書下評論說:
「當艾太太發現她在一年之間已花了1,014.50美元在狗的身上,而這數目竟等於移居加州的工人一年收入時,她認定以比待人更優遇的方式對待寵物是一項基本上的錯誤。」
這便是她的結論。但其他的人也許認為飼養寵物的益處是值回代價的。無論如何,一個人應該衡量消費並以合理態度去決定以何者為最佳。由於環境各別,各事的輕重也有不同。一位非洲人說:
「在非洲國家的一般經濟情況中,人們無法明白社會中的高薪階級怎能花費這麼多錢去豢養貓,狗和馬,他們在這方面所花的錢若非超過也會等於普通人養活全家的費用。」
因此,在非洲多處地方,狗隻流落在廢物堆中自找食物。甚至許多被主人養在家中的狗也「骨瘦如柴」。
也許你認為你的寵物不至於落到如此田地。那末你有準備負擔一切費用,使牠保持健康嗎?愈來愈多豢養寵物的人發現不能給予牠們適當的照料。因此防止虐畜會要接收許多瘦弱寵物來加以毀滅。有些人則將動物棄置街上或郊野,任其自生自滅,這絕不是「欣賞」動物的方法。
對欣賞動物懷具合理看法的人也認識到潛在的危險,正如你會考慮到運動或其他娛樂所具有的危險一般。被咬是豢養寵物的危險之一。加拿大多倫多的《星報》說:「[寵物專家]斐特文博士指出,美國每年在170人中便有一人被狗所咬,『沒有報案的狗咬例證至少也有這麼多。』這項數字若應用在加拿大之上,則[1974年]可能有100,000名加拿大人被動物所咬。」
危險不僅是養狗而已。獸醫協會前任會長利恩博士說:
「據我所知,沒有野生動物是可以養成為受人接納的寵物的。猴子太過與人相近;牠們能患上和傳播人類的疾病。我也不贊成豢養浣熊、鼬鼠和松鼠。儘管有些人聲稱他們已養馴了這些動物,並將之作可愛的寵物,但是否有狂犬病菌潛伏仍然受到懷疑。這些動物都會咬人,而且會咬得很凶。」
除了咬人之外,醫生們也為寵物傳染疾病一事提出警告。報章有一篇題名為「寵物攜帶的新病向醫生挑戰」的文章列出多種從烏龜、大鼠、貓和狗而來的疾病。這些疾病從類似傷風的病徵到致命的傳染的潛伏危險,均是由動物的尿和糞所傳播的。《時代》雜誌評論說:
「在美國全境據估計每日有四百萬噸狗糞和四千二百萬噸狗尿排泄在城市街道上和公園中……有一百多種人類傳染病,從白喉至結核病,均可以由動物患上而傳染給主人。狗糞裡面含有很多寄生蟲(蛔蟲),這些寄生蟲能使兒童失明。」
這是否意味到你應該害怕接近動物呢?不然,正如與人接觸也能招致疾病的侵襲,但我們卻不會因此而離群索居。可是在決定以什麼方式豢養寵物以及對之愛好到什麼程度時,這些因素都應該在考慮之列。
以合理態度付出感情
正如以上所討論,動物在許多方面是很有價值的,證明動物的娛人、有趣和成為忠心友伴的例子極多。顯而易見地,人類會報以感情而想以仁慈和小心照顧寵物。
可是,事實表明不完美的人類會在各種樂事和興趣方向走向極端。這應該使我們提防對動物「鍾愛過度」的危險。
你知道有些人為寵物置備許多東西,如金鐲子、黑色通紗短褲、晚禮服甚至為其開生日派對嗎?他們為長尾鸚鵡套上尿布、為獅子狗裝上假睫毛、為渡假的寵物戴上太陽眼鏡。紐約的一位婦人的兩頭狗每天坐在由司機駕駛的豪華轎車內,慢慢地繞著公園遊行,「使他們可以享受新鮮空氣和觀看樹木。」
有些人對寵物付出極深的感情,以致讓動物支配他們的生活。有一對夫婦準備移居澳洲。他們的傢私已付船運。但當他們的德國種狗不能通過檢疫而被拒入境時,他們取消行程,並付出500英鎊運回傢私。他聲稱:「若要因此而犧牲我們的狗,新生活便絕無意義。這狗是我們婚姻生活的一部份。」
至於那位豢養蟒蛇的男子,他顯然把寵物甚至看得比婚姻關係更重要。有一位婦人養著六頭暹羅貓,雖然她的丈夫對貓有過敏症,多次幾乎窒息至死。她這時雖然懷著第一個孩子,卻寧願離婚而不肯過沒有貓的生活。據報她「唯一的希望是孩子生下來沒有遺傳到父親的過敏症。」
當對於動物的感情不以合理態度去控制時,寵物便會變成比人命更重要。一間動物醫院在發生火警之際,一群感情衝動的物主麇集在門外。據報「婦女們呼天搶地,撕扯頭髮,有些昏了過去,有兩人企圖衝破警戒線,哭叫願與寵物同死。」
不錯,合理是必需的。否則一個人便會逐漸為動物所佔據以致動物在他的生活和感情上變成日益重要。正如我們所見,這些事是確能發生的。一個人起初也許認為在家裡養一頭寵物也很不錯,但若沒有表現合理態度,便會陷溺到在動物身上付出太多金錢、時間和注意力的地步。這樣,他雖然是個愛潔的人,但會讓自己被一頭剛舐過生殖器和肛門部位或吃過不衛生東西的寵物所「吻」。不錯,我們的確需要提防走向極端。
同時,飼養寵物的目的也應該加以檢討。動物是否能代替人類作為伴侶或是成為寄託和收受感情的對象呢?韓斯·包爾在他所著的《禽獸有別》一書中評論:「由於對人『失望』而『飛入動物世界』是完全不合理的。」他繼續指出,有些人『將感情付於貓或狗,希望在動物身上發現他在同類當中所得不到的感情』,但動物的「天性卻使他付不出感情給主人」時,這些人會多麼傷心。
適度地欣賞動物
其實,聖經表明事情正好相反。創造主在造了各種動物之後,他斷定他所造的一切都「甚好」。(創世記1:20-31)毫無疑問地,第一個人亞當全心地同意這項結論。可是動物在亞當的生活上屬於什麼地位呢?
既然今日我們能從觀賞和接近動物獲得樂趣,試想像亞當對動物有多大的喜樂,特別是在上帝使所有動物來到他面前,待他命名的時候。(創世記2:19,20)約伯後來論到動物,除了娛人之外,還可以作為顯示創造主教訓的工具。(約伯記12:7-9)亞當也必然意識到這點。可是,聖經記錄卻說,除了考究和欣賞各種動物之外,亞當並沒有在牠們當中找到伴侶或助手。亞當是按照上帝形像所造的一位有智力的人,他所需要的助手是具有同樣資質的受造物。動物也許可愛、忠心、富於訓示性、娛人或有趣,但上帝從未定意以牠們代替人類。我們體會到這點嗎?若然,這會提高我們對動物的樂趣。這意味到我們必須對動物具有正確的看法以及使牠們居於上帝為牠們所定的地位。
至於動物的生死問題,例如人是否有權宰殺動物,我們對動物的死亡,宰之作為食物等應有什麼看法。這個問題我們會留待以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