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與人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雖然事隔數年,但記憶起來猶如昨日一般。有一次我的小女孩歡喜到大跳大叫,得意洋洋地前來說,『媽媽,又有一隻小貓了。』她說完了就出去等待另一隻出生。
「動物使她看了迷。有一天她手裡捧著一隻一吋長的小動物前來。『媽媽,看哪,我有一隻真的小小的貓』。
「我解釋,『不,不是貓,牠是一條毛蟲。』
「她強調,『不,牠是毛茸茸的。牠是隻小小的貓!』
「那時我們家裡有一頭貓和一頭可愛的長毛狗。想起牠們一起玩耍依然使我發笑。貓有時會用爪環著狗頸和舔牠的面。狗高興到閉著眼睛躺下不動。」
這位母親的經驗證明寵物確是受人歡迎的。澳洲有3分之2的家庭至少有一頭寵物。最普遍的是狗,其次是貓、鳥和魚。同時也有人養馬、小駒、小袋鼠、兔子、豚鼠、鼠子、龜、蜥蜴、蝸牛等,舶來寵物如孔雀、蛇和蝙蝠更不用說了。
你也許擁有一頭寵物。或者你正在考慮為自己、兒女或別人飼養一頭寵物。住在你附近或相識的人也許擁有寵物,因此考慮一下寵物與人的關係可能是有益的。
人為什麼要飼養寵物?
《大英百科全書》評論說:「飼養寵物可以滿足人類內心的普遍需要,在每個文化階層都可以見到寵物。」
澳洲在不久之前舉辦的一項調查中,有些人受到詢問為什麼要擁有一頭寵物。他們提出的多項理由中最特出的是作伴。蓄犬是為了保護,在若干例子上,有人提及狗也會從事有用的工作。有人飼養寵物是為了繁殖的緣故,有些人認為寵物有助於鬆弛身心。
不少父母認為寵物對兒女有益。寵物可以作樂和作伴,又可供應動物生活的第一手知識。觀察動物的交配、妊娠、產子和照顧兒女可以幫助兒童了解繁殖的奇跡。另一方面,面對寵物的生病甚至死亡也可幫助孩子明瞭現行生活的冷酷現實。
寵物使孩子們有機會了解到事實上正在有另一生命依靠他們而生存。父母們許多時購買寵物給興高采烈的兒女,待到他們的新奇感消失後,父母便要親自照顧寵物。可是本文開頭描述的那一位母親回憶她的女兒幼時說:「她有了幾條蠶,就經常到街上買桑葉餵牠們。為小狗沐浴、洗刷和餵飼都是她的責任,雖然有時從旁幫助,我們教她切勿虐待動物,小狗聽話時要加以稱讚和獎賞。當她依言稱讚小狗時,牠會以熱情的眼睛仰望,粗短的尾巴搖搖擺擺!」
身心障礙的兒童會從接觸寵物得益。寵物會幫助兒童鬆弛下來,使其較易適應環境。
膝下猶虛的夫婦不論年齡,許多時都擁有寵物。寵物擔任的角色除了玩賞和寄情之外,有時可以作為兒女一般親近。不少年老寂寞的人從寵物的作伴、感情、忠貞甚至保護而獲得極大樂趣。
由於人類關係不佳以致造成一件可悲的事實是,獨居的老人有時對寵物的感情過度執著。一位社會工作者報導說:「一位老人的足趾受了病菌傳染需要醫治。他卻多月不去求診因為他不能離開他的狗。……後來因為生了疽以致要把小腿鋸掉,可是他只要看見狗就快樂。」據知有些老人因為失去心愛的寵物,不久就死去了。
若不是把寵物當人一般過度溺愛和珍護,使寵物處於適當地位會為家庭和個人帶來快樂,同時成為有用的部分。
照顧寵物
寵物許多時是突然獲得的,例如物主不得不照顧寵物所生的兒女,隨著那毛茸茸的小生命繼續長大,責任也繼續加重。聖經在箴言12:10評論說:「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有時這並不是小事。
寵物的消費包括食費和治療費。後者包括驅蟲和接種疫苗,生病和遭遇意外時的特別服務等。
時間也是必要的。刷淨、沐浴、餵飼、訓練、運動和給予照顧在在需時。當然,付出多少時間按寵物和個人而異。
飼主對寵物和其他的人都有責任。例如,狗喜歡與人作伴,需要人撥出時間和牠們在一起,牠們也需要適合牠們大小的地方。一位權威人士抱怨說:「許多住在山坡小屋的人竟然養著獵狗和大丹狗。」倘若籬笆栓得不牢,狗就會逃出外面,毀壞別人財產,弄污街道、對交通造成危險。有時,寵物的吵聲會激惱鄰居。奇異的寵物也許令人興奮一時,但牠們往往不宜於養在家中。動物和物主都可能飽受困苦。
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尋找適當的住所也許是飼主的最大難題。同時,當人在出外旅遊時,為寵物安排照顧也許是困難或昂貴的事。
許多大城市中流離失所的貓和狗許多時是人家遺棄的寵物,牠們成為城市的主要難題。澳洲(居民約1,400萬)每年大約有50,000頭迷失或遺棄的狗和更多的貓被處死。因此,不少貓主和狗主若不願寵物繁殖就使之絕育。此舉也使動物,尤其是雄性動物,不致出外活動。
寵物傳給人的疾病a
有些疾病可能是從寵物傳給人的,有時甚至發生嚴重後果。若有適當的預防便無需驚恐。但是對於較常見的疾病具備更多知識乃是明智之舉。
瘋犬症在世上若干地方是個嚴重的難題。在瘋犬症流行的地區,寵物要接種疫苗以作預防。b
吐薩卡利斯(Toxascaris)是在狗和貓中常見的寄生線蟲病,自從澳洲有一個孩子因患這病而失明後,澳洲當局對此已加深關注。寵物在城市中較易受傳染病侵襲,尤以小狗為然。
動物從糞便中排出大量蟲卵。由於富有黏性,蟲卵許多時附在動物的毛皮、地氈、草地、或玩具之上。接觸過蟲卵的手若不洗淨,便會從手傳到口部。蟲卵孵出的幼蟲若被吃了下去,便會移殖到肝臟、神經系統或腦裡。
即使沒有飼養寵物,知道這些危險也是重要的。蟲卵可以在地裡存活多年。據英國一項調查透露,在許多公園和運動場泥土裡都發現蟲卵。
絛蟲病(包蟲病)可以藉同樣方式傳染。皮膚病(例如錢癬)可以直接或通過蝨子傳染。
籠中的鳥包括鸚鵡、鴿子和家禽都可能患有鸚鵡熱。牠們即使看來很健康,也能促使人患流行性感冒和肺炎。在過度擠逼和人為狀況之下會更加惡化,吸入含有乾鳥糞的塵埃或接觸病鳥和死鳥也會傳染疾病。
藉著實踐普通衛生常識,把寵物置於適當地位,寵物仍會是極大的喜樂來源,但不要讓牠們威脅到你一家人的健康。
保持平衡的看法
在許多人看來,照顧寵物是生活上的珍貴部份。寵物的感情、忠貞、特性以及對主人的聽從的確帶來極大樂趣。
有些人的環境、願望或生活方式使他們沒有餘時或餘力以致不得不反對購取或飼養寵物。
不錯,寵物能使人增加樂趣。可是對寵物要保持平衡看法,因為寵物永不能取代或等於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腳注]
a 詳情請參閱1971年11月8日《儆醒!》雜誌(英文)21至23頁。
b 1978年5月22日《儆醒!》雜誌(英文)對瘋犬症有更詳盡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