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最有益的僕人
蚯蚓在贏得受人歡迎的努力方面經過不少艱苦的日子。數千年來,「蟲」這個稱號是個被人輕視的名詞。古代一位詩歌執筆者曾寫道:「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詩篇22:6)可是,儘管被人看不起,蚯蚓在維持地上眾生方面卻有極大貢獻。
蚯蚓的種類超過1,800種。有些居住於高達15,000呎(4,572公尺)或以上的安第斯山。有些在湖面之下180呎(55公尺)的泥土中過活。有些甚至被發現在堆肥的小丘中。
蚯蚓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別。有一種蚯蚓縮起來身長只有一吋(2.5公分)。但澳洲產的一種在縮至最小時也有三至四呎(0.9至1.2公尺)長。同時,這些大蚯蚓伸展起來可能長至十呎或十二呎(3至3.7公尺)。
顏色又如何呢?你也許對普通的紅褐色蚯蚓頗為熟悉,但此外還有綠色、紫色和灰白色的品種。
細看普通的蚯蚓
普通的蚯蚓身長約十吋(25公分),由120(或多至150)個圓筒形的環節構成。若有幾個環節失去,例如被鳥所啄,它們會再生出來。但再生是有限度的。因此,將一條蚯蚓切成兩半並不會造成兩條蚯蚓。所有環節,除了首尾兩個之外,均有八條稱為「棘毛」的剛毛。蚯蚓藉這些剛毛抓緊泥土而爬行。牠從頭至尾均是肌肉組纖,使牠能伸縮自如。環狀的肌肉使牠的管狀軀體能屈能伸。五組心臟構成的循環系統的一部份。
與其他生物不同,蚯蚓沒有眼、沒有耳,也沒有肺和鰓。牠們沒有這些重要器官怎樣過活呢?皮膚的感光細胞供應這些作用。因此蚯蚓若被暴露在強光之下,便會急急鑽入地下的陰暗處。由於天賦的敏銳感覺,牠能察出最輕微的震動,包括一頭鼠子或雀鳥的移動在內。蚯蚓通過皮膚而呼吸。
蚯蚓的生殖也和許多其他動物有別。每條蚯蚓都是雌雄同體的。可是,牠們要借助另一條蚯蚓才能受精。交尾時間約為三至四小時,在這時候彼此交換精子。《大英百科全書》描述此後發生的事,說:「兩條蚯蚓分開而個別組成卵囊;卵囊向前移至第十四環節,在該處納入卵子;在第九和第十環節則納入另一蚯蚓留下的精子。卵囊向頭部移動,在那裡受精。在蚯蚓交尾後的24小時內,卵囊就被放入土中。」
蚯蚓的主要食物是腐壞的植物。這些食物大部份來自牠的洞穴的入口附近。其他的食物則在鑽地道時從泥土中攝取。牠的口具有吸盤功用,在附近之處吸入每一種東西。泥土和沙通過食道進入時附有厚膜的嗉囊。在嗉囊裡加以磨軋和分泌出消化液,將所食的東西轉變成糊狀。有機物質被消化吸收,渣滓則通過身體排泄在地中或地面。
蚯蚓的活動帶來什麼益處呢?牠的掘穴使泥土鬆軟,使空氣和水易於在土中流通。牠的排泄使有機物易於混合,造成腐植土,使土壤更加肥沃。關於蚯蚓糞的組成,《有機園藝和農作》報導說:「將蚯蚓糞與六吋厚的表層土壤(即表土)比較,我們發現蚯蚓糞比土壤:多五倍硝酸鹽,多兩倍更換性鈣,多兩倍半更換性鎂,多七倍有效的磷,多11倍更換性鉀。」
因蚯蚓所作的實驗表明牠們的存在的確可以增加農作物的收穫。蚯蚓每日均有與體重相等的食物通過消化管而排泄出去。鑑於僅是一畝的開墾土地已有數千條蚯蚓在其中這樣行,牠們的確成就一件大規模的墾土工作。《美國百科全書》說:「據估計,在肥沃的牧草地,每畝每年有十至十五噸或更多的土壤藉著蚯蚓糞被帶到地面。」
許多實驗計劃表明蚯蚓能對土地或平時無用的物質發揮驚人的作用。蚯蚓能夠將城市廢物變成貴重的肥料,使枯竭的玉蜀黍田地變成富於生產力。1976年七月三十日的紐約《時報》引述一位蚯蚓飼育家的話說:「我們可以將幾噸細碎垃圾加入不能再用的土地中,然後將蚯蚓放入土內,每方呎放入五至十條蚯蚓。三、四個月後,你便會看到土地變成數吋厚的肥沃、黑色的表土。」
不錯,蚯蚓是最有益的僕人。我們多麼感激牠的創造主上帝安排一位這麼有效的施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