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眼中的斯里蘭卡
《儆醒!》雜誌駐西德通訊員報導
早期的遊客曾將不同的美麗名字賜予你將要遊覽的熱帶之島。波斯人稱之為「風信子之鄉」。中國人美其名曰「寶島」,印度人稱之為「紅蓮花的池塘」。但在1972年,錫蘭人為他們的島嶼正式定名斯里蘭卡。它也曾被譽為「燦爛的島」。可是,很久以來該島一直以錫蘭一名為人所知。
起初我只知道錫蘭或斯里蘭卡是世界一個著名的產茶地。但後來我接獲邀請前往採訪這個「燦爛的島」,於是我與首都可倫坡的錫蘭旅遊局取得接觸。我很快便收到一些小冊,介紹已有2,000年之久的城市廢墟、森林中的人工湖和清涼怡人的山嶺。最迷人的是什麼?各地的國立公園和動物園,象、豹、印度大鹿和各種珍禽的遊戲場!在這林木蔥鬱的島上也可以看到數目極多的爬蟲、109種哺乳動物和將近400種雀鳥,包括由十月至三、四月南遷的候鳥在內。
斯里蘭卡幅員長達274哩,寬142哩(441×229公里)。雖然它位於印度南端,離赤道之北僅數百公里,但海岸氣溫平均僅在華氏78°和86°(約攝氏26°和30°)之間。
斯里蘭卡有三個氣候地帶。島的東北部乾燥炎熱。西南部潮濕炎熱,但清新的海風卻使酷熱稍降。中部高地則具有所謂的「歐洲」氣候。三個氣候地帶各有本身特色的動物和植物。
恍如翡翠
現在,讓我們以遊客的眼光看看這個青蔥的島嶼。飛機將近降落斯里蘭卡時,印度洋的蔚藍海水上露出這個島嶼有如一顆翡翠一般。居停主人對我們熱烈歡迎,使我們有賓至如歸之感。我們乘車經過一條茅屋漁村。沿著在棕櫚樹蔭下,兩旁雜花生樹的道路行過多麼令人愉快!我們在離開法蘭克福時,屋頂正蓋著雪花。這裡的蘭花卻正在盛開。誠然,這裡也有「冬天」,但冬天的氣溫卻與德國的涼快夏日相似。
當我們前往可倫坡郊區華達拉時,我們越過紅色的雙層巴士。我們看到龐大的工作象和聳背的瘦牛拉著牛車,汽車仍然沿用英國殖民地時代的習俗,靠左行駛。
體會上帝的王國
居停主人邀請我們參加他在耶和華見證人當地王國聚會所主持的聖經研究。我們在這處崇拜的地方遇到許多友善的人。婦女們披著裹身沙籠,態度優雅如公主。儘管天氣酷熱,男子們都穿著白襯衣,結領帶和穿長褲。
散會之後,我們的屬靈弟兄和藹地說『阿育寶雲』歡迎我們,這句錫蘭客氣話的意思是「願你長壽」。我詢問一位作父親的可否讓我在講台前為他一家拍照,因為台前裝飾著美麗的蘭花。他友善地微笑,輕輕地從右向左搖頭,我以為他不願意拍照。可是,居停主人的兒子蘭捷特卻解釋說:「錫蘭人這樣搖頭便是表示『好的』」。
當地人的真誠友愛使我們很快便忘記自己來自數千哩外的異國。錫蘭人和坦米爾人在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當中保持和平團結。他們努力仿效耶和華上帝的偉大品質,例如愛心;這已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上產生良好效果。——約翰一書4:7,8。
我們在逐戶,或逐個茅舍地,向人傳講聖經時獲得不少有趣經驗。例如,一位友善的回教徒告訴我們關於亞當峰。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地上最神聖的山。三個不同宗教的教徒均前往這個高達7,353呎(2,241公尺)的山朝聖。為什麼呢?因為那裡有個腳印。它有59吋長和36吋闊,(1,5x0.9公尺)凹下去與腳印相像。佛教徒相信這是釋迦的腳印。印度教徒認為這是濕婆的,但回教徒卻認為這是亞當的腳印,是他從伊甸樂園被逐之後留下的。
可順帶一提的是,我們剛才遇見的和藹的回教徒對耶和華上帝定意恢復失去的樂園一事表示體會。疾病、饑荒甚至死亡均會歸於無有。這的確是個好消息,因為斯里蘭卡的景色雖然像個樂園,其中有些居民卻健康不良或飽經憂患。
有愈來愈多好思索的人對造物主的應許表示真正體會。他們將所學到的關於上帝奇妙旨意的美好知識與別人分享。一位少女曾當選代表斯里蘭卡出席游泳比賽,但卻毅然放棄這個機會。為什麼?因為她寧願以較多時間幫助別人認識聖經。
山區之行
現時我們正向山區進發。我們駕車經過黃綠色的稻田,「垂枝的森林」和橡膠種植地。通過長滿羊齒植物的峽谷之後,即向高地進發。細小的梯田分佈的斜坡之上。青翠的山岡和清澈如水晶的瀑布構成怡人的景色。
高地長滿矮小的茶樹,看上去有如鋪著綠色天鵝絨一般。這裡每年產茶達五億五千萬磅(二億五千萬公斤)之多。
坎第——山中的迷人城市。坎第位於中部省份海拔1,750呎(533公尺)的高地上。熱帶森林環繞四周,人工湖就在鄰近,它的確是個迷人的城市。它的陸標是達拉達.馬利加華,亦即牙廟。在廟中內室一個特別地窖之下藏有一隻牙,許多人認為這是佛牙。崇拜遺骨的人所焚的香和茉莉花香充滿一室。
這廟也是一項稱為裴拉希拉的壯觀巡遊的起點。在七月和八月間的十天晚上,神廟舞蹈者、大象、喇叭手和持火炬者組成一隊龐大的巡遊。參加巡遊的大象許多時超過八十頭。牠們飾以絲和緞的彩色鞍毯,繫上銀鈴和纓絡。
拍拉但尼雅的植物公園。這是位於坎第城三哩(4.8公里)左右以外的一個植物公園。我們對這裡種植熱帶樹木之多、棕櫚樹排列成行的道路和奇異的灌木留下深刻印象。差不多所有熱帶樹木均可以在這裡找得到。不錯,值得參觀的是蘭花屋和香料種植處,在那裡有不少香料植物如豆寇、丁香、肉桂和香草等。
拉納普拉——寶石之城。「燦爛之島」一名的確在多方面適合斯里蘭卡。你知道拉納普拉久已是採掘寶石工業的中心嗎?
在當地附近發現的寶石包括藍寶石、紅寶石、電氣石、紫水晶、貓眼石和罕有的綠寶石等。然而,你若不是一位寶石專家,小心別胡亂討價還價。這種紀念品往往在買了之後發覺與原意選購的大有出入。但旅遊局列出一批可靠的珠寶商,從他們所購的紀念品可以保證是真的寶石。
紐華拉.伊利雅——山中避暑勝地。我們的旅途也伸展到紐華拉.伊利雅。這個錫蘭名字的意思是「光之城」。此城於約海拔6,250呎(1,905公尺)之高,平均溫度極少超過華氏60°(攝氏16°)。英國總督曾在這裡興建府邨。著名的尼羅河探險家貝克爾勳爵前來這塊高原大興土木,建造一個典型英國式的鄉村。房屋和白色的籬笆使人想起英國湖區的美麗小鎮。從紐華拉.伊利雅不難登上海拔8,291呎(2,527公尺)的皮杜律托拉格拉山。它是島上最高的山。
高地公園。在紐華拉.伊利雅不遠之處便是克格拉。從歐洲輸入的花卉本來很難在熱帶種植,而這個植物公園是少數能夠種植的地方之一。肥沃的土壤,大量的雨和溫暖的陽光適合好些花卉,如水仙、劍蘭、康乃馨、菊花和紫羅蘭等。
此外,山區也有許多動物如錫蘭豹、豪豬、鹿和大松鼠等。在高地所見的雀鳥多數是錫蘭鵲、白眼灰頭的捕蟲鳥和歐洲知更鳥。
森林城市廢墟。正如金字塔對古埃及人十分重要,安魯拉達貝拿城對錫蘭人也含有重大意義。此外,它曾是錫蘭的佛教中心,正如班那利斯曾是印度教中心一般。
在安魯拉達貝拿古城的心臟地帶有許多古代廢墟,其中也種有一棵菩提樹。據說這是印度的釋迦在其下悟道的菩提樹的分枝。傳聞這棵幼樹是公元前第三世紀由印度公主辛嘉密陀帶來錫蘭的。今日這城是佛教聖地之一。自1966年以來,此樹已用金色欄杆圍著。
灌溉系統
這裡的山區每年雖有200吋(500公釐)的雨量,但年中只有三個月降雨在低地上。季候雨降到地上時有如洪水一般。但過後的許多個月均是乾燥季節。
為了這緣故,錫蘭人在二千多年前已試圖存貯寶貴的雨水。堤壩和引水道的網在全國交織。藉著一項精巧的系統,『威華』或水庫可以互相連貫。有些堤壩極高,而且長達數哩。正如波羅拉魯華的柏拉克林瑪巴烏王敦促說:『勿讓涓滴雨水未為人用便流入海洋。』
魯漢奴國家公園
離可倫坡約175哩(282公里)在該島西南部設有斯里蘭卡最美麗的野生動物公園。魯漢奴國家公園是大象、野牛和孔雀之家。每年有數以千計的遊客來此欣賞逍遙自在的獸群如紅鹿,斑鹿,麋鹿和印度鹿等。蒼鷺、鸛、紅鶴、鵜鶘等鳥群為你的照相機提供不少題材。
我們很想行出車外撫拍動物。在園裡多年的動物看來很馴。毫無麻煩地,我們可以行到離象群65呎(20公尺)以內。但走出車外是危險的,因為動物很易受驚,牠們的行動無從預知。因此,我們明智地留在車內。
重要的椰子棕櫚
我們在途中不時看到椰子棕櫚;若沒有這種多才多藝的植物,在這個熱帶島上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鄉村的茅屋是用樹幹的木材建成。屋頂蓋著棕櫚葉。椰子本身又如何呢?未熟透的椰子汁是潔淨、清涼富於礦物質的飲品。此外,椰殼在拋棄時也不會染污環境。從椰子白肉所榨的油是烹調和烘焗的好材料。不少人用它作為髮油,使黑髮光澤潤滑。
椰子糖是美味的軟糖,用椰子和棕櫚樹的甜樹液製成。這些樹的花莖汁是棕櫚蜜糖的基本成份,它們與發酸凝乳混和起來十分可口。讓這種樹液急速發酵便成為棕櫚酒,味道與上等啤酒相似。此外也有人將之蒸餾成燒酒,強烈有如伏特加酒,因此常被稱為『窮人的威士忌』。
這個燦爛之島的居民不但勤於以棕櫚製糖,他們也用古法製鹽。在沿岸一帶,我們留意到海水被引入淺塘裡。許多小堤壩將海水困著。藉著太陽熱力和風力之助,海水蒸發而留下鹽晶,這樣的程序反覆多次,直至鹽層厚到可以收穫。
在斯里蘭卡的遊客看來,樂園比以前更近了。它的確是個翠綠之島。其中陽光普照的海灘、草地、灰綠的森林、閃閃生光的人工湖、黃綠的稻田、深綠的茶樹和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這一切使斯里蘭卡成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