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8 4/8 20-22頁
  • 橡膠的故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橡膠的故事
  • 警醒!1978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在林中採樹液
  • 微小的開始
  • 橡膠「園」
  • 人造橡膠
  • 採集橡膠業——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警醒!1996年
  • 森林中的歌劇院
    警醒!1997年
  • 熟悉你的輪胎
    警醒!1974
  • 巴西印第安人瀕臨滅族?
    警醒!200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4/8 20-22頁

橡膠的故事

《儆醒!》雜誌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一架巨型珍寶噴射機將近飛抵機場,它的成功著陸有賴於它的幾條輪胎。輪胎必須抵受得住巨大的震動和磨擦,這是飛機及其重載在著陸和停止前進時所必然發生的。唯一能抵受這種打擊的天然物質便是橡膠。

據火石公司出版的《橡膠》雜誌所載,1973年的天然橡膠世界產量估計為二百二十五萬長噸a,人造橡膠產量為五百八十萬長噸。其中大部分用於汽車工業上。《大英百科全書》指出,「汽車輪胎消耗了百分之60至70的可用橡膠」。

橡膠起源於何處?熱帶和亞熱帶的許多樹木產生含有橡膠的樹液或乳液。最佳的商用天然橡膠的來源是巴西的亞美遜森林所產的一種稱為「巴西膠樹」的挺直、美觀的樹木。野生品種的樹可長至65至100呎(20至30公尺)高。在橡膠園所種的可達60呎(18公尺)高。至於含有橡膠的乳液來源,《大英百科全書》說:

「樹幹在大體上可以分為內部的木質及外部的樹皮。連貫樹皮和木質的是一層薄如紙張的細胞,稱為形成層。當樹皮被撕離樹身時,它便以粘性層的形狀出現。這是促成樹木生長的層,它一面為木質加添新細胞,同時又為樹皮加添新細胞。連接著形成層和藏在樹皮柔軟部分的是乳液管。軟樹皮之外的堅硬部分的乳液管較少。全體樹幹的外面有一層水松質保護。乳液管的直徑約為0.0015吋[0.0038公分]」。

橡膠分子由五個碳原子和八個氫原子構成。許多個這種分子互相連貫,組成長長的鏈狀巨型分子稱為聚合體。《橡膠》雜誌聲稱:「科學家認為構成橡膠的鏈狀聚合體可以解釋它的伸張性。他們認為長串的橡膠分子可以連鎖和卷曲,像盤卷的彈弓一般。橡膠被伸張時,卷曲的環遂被拉開。在放鬆時,它們又歸回原位。」

在林中採樹液

法蘭斯高是大約150,000個巴西家庭男子之一,他們都是以採取天然野橡膠為生的,採樹液的地方是在亞美遜河附近的蠻荒森林中。赤道以南大約680哩(1,100公里)的阿克爾省里約白蘭高市附近森林曙光微露,便是法蘭斯高開始每日工作的時候。他吃過簡單的早餐便動身,額上戴著小燈以便在密林中照明。他也攜帶來福槍以防野獸或蛇類襲擊。

法蘭斯高找到第一棵目的樹,首先清潔樹幹,然後用一把特製小刀輕輕地切去樹皮,從左至右斜斜切下。這樣可以收集從外層水松和形成層當中在以後三、四小時淌出的乳液。倘若這樹的乳液量較多,他遂在同一水平上掛四個杯子,每杯相隔4吋(10公分)左右。

中午時分法蘭斯高停下來進食簡單的午餐。不久又再開始收集乳液。下午5時左右,他帶同當日收穫大約66磅(30公斤)的乳液取道回家。他的收穫可以製成約22磅(10公斤)的生膠。

次一步工作是在一間沒有窗戶而只有天窗的茅屋裡進行。茅屋中央有個燒著慢火的爐子,兩邊有叉狀的支柱。法蘭斯高多次將一根棒子醮在乳液裡,然後放在叉上。他一面將棒在火上旋轉,一面把更多乳汁倒在棒上。火的熱力使乳液的水分蒸發,橡膠的濃度遂愈來愈稠。由於不斷加上乳液,棒的周圍 遂逐漸形成一個暗色的固體橡膠球。球逐漸加大,直至重達44磅(20公斤)或以上為止。

製生膠者定期將生膠重球帶到收買處,在那裡鑑定品質和重量後即取得代價。生膠則轉運往工業中心。

微小的開始

橡膠樹早已為熱帶美洲的印第安人所知。他們稱之為「卡奧哥克」,意即「流淚的樹」。他們將樹液製成鞋子、布的塗料、梨形容器、動物的像和兒童所玩的球等。

橡膠(英文「Rubber」意即「刷膠」)是怎樣得名的呢?早在十八世紀,英國化學家用一片膠刷去鉛筆痕跡。既然這種物質有刷除筆跡的功用,還有什麼名字比「刷膠」更適合呢?這個名遂被正式採用。

十九世紀時樹膠開始表現商業價值。當時一位蘇格蘭廠商兼化學家麥堅托將液體膠加入布料中使其產生防水作用。這種布料被製成雨衣,因此今日有些人仍將雨衣稱為「麥堅托」(mackintoshes)。

可是,橡膠在當時的用途十分狹窄,主要原因是純橡膠既不耐熱也不耐冷。在炎熱天氣下它會變成黏性、發臭和易壞,但在寒冷之下卻變成堅硬、易碎。可是,在1839年英國人古特異發現一項對付這些弱點的方法。方法如何?

古特異在實驗當中偶然想出一種方法,那便是將硫磺和鉛加入生膠裡,用高溫製煉這種混合物。結果不但生膠的特有缺點消失,而且表現高度的彈性和耐擦力。這項製作過程稱為硬化橡皮(英文Vulcanization),源於羅馬火神(Vulcan)的名字。

這項發明成了橡膠製品工業化的轉捩點。另一項進步是橡膠車胎的發明,包括汽車和其他車輛所用的充氣輪胎。於是橡膠的需求遂急激上升。

橡膠「園」

在「橡膠熱」的最盛時期,商人麇集亞美遜河流域,橡膠大亨們均發了大財。橡膠價格躍升至每磅(454克)1美元。於是廠家開始尋求較便宜的橡膠來源。

直至那時為止,巴西還是生膠的唯一供應地方。在其他地方可以種植橡膠嗎?在1876年,威克咸成功地從巴西將70,000粒橡膠樹種籽帶返英國,在倫敦的寇爾皇家植物公園溫室裡培植。當時約有2,500粒種籽發芽。樹苗被運往錫蘭和馬來西亞等地種植。結果如何呢?

今日,全世界的天然橡膠供應約有百分之85來自東南亞,馬來西亞是最大產區。其他地方如非洲,特別是賴比利亞和尼日利亞,也有橡膠園地。

人造橡膠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橡膠的需求激增,結果促成了人造橡膠的發明。它的原料採自煤和石油。「人工製造」一詞的英語原文「synthetic」一字的意思是「合成」。有些人造橡膠在若干用途上勝於天然橡膠。

在人造橡膠中有一種稱為尼奧普林,它特別能抵抗石油、火油、陽光和臭氧。「北極」橡膠在寒冷天氣下不會硬化和脆化。火石公司出品的「珊瑚」橡膠據說與天然橡膠無異。

橡膠為人類服務已有多年。這充分表明造物主的智慧和仁慈,因為他為地球預備了如此豐富的天然資源以造益人類。

[腳注]

a 長噸相當於2,240磅(1,016公斤)

[第21頁的圖片]

採樹液者刻切橡膠樹。乳液從樹身流入洋鐵皮的杯中。

[第22頁的圖片]

生膠球在火煙上製成。碳酸有助於使橡膠凝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