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8 10/8 10-12頁
  • 戒毒者的自白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戒毒者的自白
  • 警醒!1978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毒品的作用
  • 認識南施
  • 欺騙和規避
  • 尋求改變
  • 尋求所需的力量
  • 我的粉紅色小書
    警醒!2009年
  • 毒品禍害可望根除嗎?
    警醒!1999年
  • 保護你的家人避免吸毒的危險
    警醒!1971
  • 『最珍貴的禮物』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10/8 10-12頁

戒毒者的自白

你若結識我們,可能認為我們看來與你所遇見的其他青年夫婦無異。差別的是南施和我都曾是癮君子。也許我們的故事能幫助其他受毒品奴役而又希望擺脫奴役去過正常生活的人。它同時也許能幫助那些有兒女去玩弄毒品的父母。

當我回顧十餘歲開始吸毒時,我為當時危害我們生存的可怕事情而吃驚不已,因為當時實際上,僅是生存而已。

南施和我都未曾嘗過所謂「不幸」兒童的滋味。我們住在「高尚的」郊外住宅區,出自也許被列為典型工作階級和中上的美國家庭。我們的父母可能認為他們正在「安全」地區教養兒女。可是讓我指出一項非常重要之點。

那便是,在保護兒女不受毒品誘惑方面,沒有所謂地理環境安全這回事。父母們許多時自我安慰,認為吸毒情況僅與居住環境不佳的人有關。但事實不然。吸毒實際上已滲透社會的所有階層。一個人若想要毒品就必然買得到。這是關乎推動力而非地理環境的。

例如,我是由敬虔、勤懇的父母教養長大的。我享有快樂的童年,並進入正常、活躍的生活。我懂得工作的價值,在家庭中負起自己的責任。我在學校是甲級學生,對理科和數學深感興趣。我立志要做個飛機師或太空人。約翰·奇連是我少年時心目中的「英雄」。

但事實是,當我長到十餘歲時,我厭倦了生活。我喜歡尋求「刺激」,於是去犯小小的罪行——「僅是玩玩而已」。就在這時候,1964年左右,我全家遷往紐約一個繁榮的郊外小鎮居住。

在駕車前往新住宅時,我記得當時決心要改變生活方式,不再與行為方正的所謂「四方木」青年為伍。我開始尋求志同道合的友伴。我們以敢作敢為相競。我希望成為同儕當中的「大人物」。吸毒遂無法避免。父母對於我在思想和行為上的改變毫無所知。

開始吸毒很簡單:一位「清白的人」吸一枝大麻煙;然後接二連三。不久之後我進而使用迷幻藥、海洛英、巴比通,以鼻吸清潔液,我嘗試每一樣東西!

毒品的作用

有一天,我和朋友拿著哮喘藥粉。我們嘗試吞服、飲用、吸食、鼻吸等方法。結果因麻醉而精神恍惚。但我仍能回到家中。那時家人正在進晚膳。我努力要坐下桌旁,但感覺到桌子和食物都在天旋地轉。沒有一件東西是靜止的。

我從桌旁跌跌宕宕地摸索上樓。這是我最後記得的事件。母親發現我躲在妹妹的衣櫥裡,光著身子在黑暗中玩洋娃娃。她亮著了燈時我跳起來,跑落客廳,但在樓梯倒下。父親用力按著我直至救護車到來。醫生及時診治,開服解毒劑,我遂不致一命嗚呼。

我甚至在這樣的死裡逃生之後也不後悔,以後還有數次發生。然而,在我腦海深處,我卻有點罪咎感。

認識南施

後來成為我妻子的南施出身中上家庭。她父母給予她一切享受。她學會一切高尚舉止,使見者都認為她與眾不同。她可以預見的前途是要享受多年學校教育然後嫁與高門。那便是說,從她的社交圈子中揀選一位有力供應她慣常生活方式的青年為偶。

南施的家人大約在她進中學的時候遷來我們的鎮上。有一天我邀她出外。她拒絕了,因為我在青年群中是有名的吸毒者。可是,由於吸毒的流行,我們鎮上已有不少青年吸毒,包括南施在內。

她也開始吸食大麻。她是想逃避現實或找尋刺激嗎?不然,她僅是好奇而已。不久我們便經常約會,一同去滿足毒癮。兩個出身「高尚」家庭和「高尚」住宅區的正常孩子遂成為毒品的奴隸,並從事與吸毒有關的行為。

欺騙和規避

南施和我絕不與父母討論我們的吸毒習慣,事實上,我們對父母已作出頗大的欺騙。他們也許懷疑,但我們矢口否認。他們也許稍有所知,但卻寧願自欺而相信否定的一面。我確信母親仍把我看作「普通的美國男孩子。」

我們的拿手欺騙方法之一是,吸毒之後在回家前喝一罐啤酒。我回家後會勉強登樓,我的父母會說:「啊,他不過多喝了一點酒!」他們不願承認兒子可能吸過毒,而寧願相信兒子染上另一同等有害,而較被社會所接納的癖好——飲酒過量。

鎮上的警察已懷疑我吸毒,但他們從未在我身上搜出毒品。我曾多次被截停搜查。我在十七歲時曾被帶到警察所,他們把我當做一塊肉般綁起倒掛。警察繼續在我腹上和身上又打又踢。他們企圖恐嚇我,要打壞我。我了解到他們的憎恨。我在他們的鎮上代表著罪惡。但他們對我的恐嚇無濟於事。

尋求改變

南施和我度過了十餘歲的少年時代後,我們開始考慮到將來和繼續吸毒對我們的影響。我們覺悟過來和對我們的惡習發生恐懼,因為它的有害影響是不能否認的。

使用麻醉藥相當時間之後,便很難與別人談得來,表達自己意見或清楚地思想。這人會感到孤立和無法與人溝通,特別與不吸毒的人為然。極度灰心,退縮甚至侵犯的情緒不斷湧現。我們頭腦較清醒的時刻已逐月減少,我們意識到應該停止了。我們若想生存便要逃出吸毒的環境。但是方法如何呢?

我決定要急遽改變我的生活。這樣也許能幫助南施。我加入美國海軍。但甚至在那裡我也逃避不了毒品,到達訓練基地不及數星期我就能辨認出誰是吸毒者,我不久又再繼續吸毒。我無法逃避。

最後,在軍中假期時我向南施求婚。我們彼此相愛;也許共同生活較好一點。她應允了。我們在下個假期結婚,南施在海軍基地附近建立我們的家庭。我們也繼續吸毒。

我們愈來愈多談論關於世界情況、世事的無望和應該怎樣處理我們的難題。深知若要有任何前途,我們都必須戒絕吸毒。但我們也感到自己沒有這種力量。吸毒者聲稱能在任何時候戒毒,他僅是在完全清醒而決定嘗試之日有此感覺而已。

可是,回顧既往,我意識到有些十分重要的事已經發生在我們當中。我們的動機已改變了。我們不再渴望尋求刺激、滿足、好奇心或與一群舊友交往而受其接納。但我們仍要在驚惶、無望之中拼命找尋出路。

尋求所需的力量

南施找到一份當地餐館女侍應的職業。這是發生在我們當中最重要的事的前驅。她有一天和另一女侍應談論一項問題,那便是,關於鬼屋。那位少女說她最近學到關於鬼靈的有趣知識,並詢問可否讓人前來我們的汽車住宅討論這項問題。南施答允了。數日之後有一對青年夫婦前來探訪,他們是耶和華見證人。

我們首次查考聖經是以《導至永生的真理》一書為輔的。我們討論「有邪惡的靈體存在嗎?」一章。這次討論使我們在多方面大開眼界。不但我們提出的邪靈問題獲得解答,而且從聖經所說,關於我們的時代和將來,獲得造就信心的展望。我們二人感動到僅在一個晚上便一口氣讀到許多聖經知識。我們感謝地接受見證人的邀請,建立每週的免費家庭聖經研究。前途的希望突然露出曙光。

南施和我接受隨後數週所學的聖經真理。這些真理多麼饒有意義。我們終於看出地上痌瘲的真確解決方法,並以有效、可行的方法擺脫本身的疾苦——吸毒。在以後多週的研讀中,我們獲悉何以要尊榮耶和華以及在生活上尊重他的原則。我們了解到真正基督徒愛心的意義,並且意識到這種愛心的確存在於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當中。我們獲悉上帝建立了由基督統治的王國以及為人類所預備的祝福。最重要的是,我們獲悉這些祝福在不久,在我們的一生中,便會實現。我們的信心日益增長。每天都希望將所學知識與更多人分享。

我在海軍的任期結束了,南施和我告別了曾經在聖經真理方面大有助力的那些人。我們回到自己的家鄉小鎮,但不是回到舊日社交圈子。反之,我們把時日用在繼續研讀聖經方面及與耶和華見證人交往。

我們二人雖不能說是容易,但已能夠達到我們的大日子,那便是吸毒在我們生活上再無餘地。在價值和能力上均遠較偉大的東西現時正充滿我們的生活——上帝的道的真理和永遠事奉耶和華的願望。很慶幸地,我們已達到決定希望把新生呈獻給耶和華而受浸的程度。我們遂在1972年十二月二日受了浸。

今日,吸毒的磨難已成過去。我獲得權利在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小組作助理僕人,南施在見證工作上也十分活躍。我們二人均忙於教養我們的可愛小女兒利百加。我們現時的快樂超乎想像。我們已把戒了毒的生活用在今日全球唯一永久和有意義的工作之上:幫助別人學習耶和華的永恆旨意及如何獲得他的保護和祝福。——外稿。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母親發現我躲在妹妹的衣櫥裡,光著身子在黑暗中玩洋娃娃。」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的拿手欺騙方法是,吸毒之後在回家前喝一罐啤酒。」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討論的題目是,鬼屋。」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