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使人嗜酒成癖?
人為什麼會變成酒徒呢?有什麼早期警告徵象表明這人有變成酒徒的危險嗎?
當然,促成酒精中毒的直接原因是酒。人若不喝酒又何致要依賴酒精?
可是,今日酒精飲品到處有售,且會繼續如此。同時,人通常喜歡自由決定喝酒不喝。在許多社會中,以酒為非法看來並沒有使難題消失。從美國禁酒時代的情形可以見之。
人所需要的是飲酒有良好節制。但是具有嚴重酒精難題的人很少以為自己是飲酒漫無節制的。事實上,大多數流連醉鄉的人不知自己是酒徒,或不肯自認是酒徒。
早期徵象
慣常的醉漢顯然是嗜酒成癖的,而且很容易辨認出來。但許多其他的人,尤其是在早期,酒精中毒的徵象也許不十分明顯,甚至他們本身也不察覺。
但有些清楚的訊號是指出一個人可能或實際上濫用酒精的。例如,一個人若忠實地自問一下若干個問題,便可以立即決定他自己或他所熟識的人正向依賴酒精之途邁進,或已經嗜之成癖。
有些團體,如酒徒匿名會,的經驗表明,一個人若在下列問題中僅對三個答稱「是」,便可能有理由肯定他喝酒已成為難題了。
1.你如今喝酒是否較往常次數更多,和更烈?
2.你是否每天喝酒多次,或每週喝酒數天?
3.喝酒有影響到你的聲譽嗎?
4.別人對你喝酒提出勸告時,你是否感到憤怒?
5.你是否借酒消愁或解悶?
6.你喝酒時是狂飲而非淺嘗嗎?
7.你有時會極想喝酒嗎?
8.你是否時常獨自喝酒?
9.你喝酒有造成難題,例如家人的憤慨嗎?
10.你是否為自己辯護聲稱隨時可以戒酒,但卻沒有去戒?
11.你若曾試過戒酒一段時期,譬如一個月,但從未達到目標嗎?
12.你是否忽略自己的儀容,例如因喝酒以致體重過度,但你仍然喝酒?
13.你的喝酒習慣有使你忽略自己的健康、職業、花錢習慣或家人福利嗎?
14.你有找尋或安排節目,例如社交集會,作為大飲特飲的機會嗎?
15.你有把一瓶酒藏起來。在無人看見時喝嗎?
對以上問題僅有幾條答「是」便表明有麻煩了。許多「是」的答案證明這人已有若干程度的酒精中毒。
可是人在起初為什麼會使喝酒發展成為難題呢?有什麼因素使其如此呢?
多種因素
要規劃出使人嗜酒成癖的單獨一種情況或態度是件難事。人類的身體、頭腦和情緒均十分複雜。人與人之間在精神、情緒和身體的結構上各有不同。
個子的大小可以造成差別。身材魁偉的人比細小的人在體內有較多水份。酒精是被水釋稀的。即使一切其他東西彼此均等,同量酒精通常對個子細小的人比高大的人影響較遠。
同時,即使所有因素,如個子大小、背境、難題和壓力以及飲酒習慣均彼此相同,但一個人開始飲酒,終於變成酒徒,但另一環境相同的人則否。因此不能說某種難題、性情、童年經驗或文化環境會自動產生酒徒。
可是,有些因素卻會造成較高比率的酒精中毒。例如,社會若有飲酒傾向,加以提倡和宣揚,在社交和飲食場合視喝酒為常事,便有較多的人被誘去喝酒。當狂飲或醉酒被形容為不但無傷大雅甚至頗為有趣時,酒精中毒的恥辱遂為之減輕。
在這樣的環境下,特別是在社交場合,不善飲酒的人會感到難堪和格格不入。發生過難題而試圖戒酒的人則感到自己不斷遭受壓力要附和大眾。
經濟因素也擔任重要角色。窮人當中不少是酒徒,尤其以工業社會的大城市為然。貧窮令人感到無望,流連醉鄉可以暫時掩蔽現實的痛苦。
另一方面,有些國家的富裕卻使中、上階級的人較多嗜酒。同時,工作和社會壓力也造成很多酒徒,以8,000名習慣喝酒的美國主管人員為對象所作的調查透露,有百分之27是大量喝酒者,他們平均每日消耗六至八安士的酒,一週喝酒七天。在日本,據報有百分之60的主管人員具有嗜酒難題。富裕國家在目前已有許多家庭主婦變成酒徒。
婚姻和家庭難題往往使夫婦的一方或雙方借酒消愁。寂寞也會使人飲酒過量,失望、恐懼將來、缺乏自信、遭遇變故如親人去世等亦然。
可是那些飲酒過量以期減輕難題、憂慮和抑鬱的人往往發現此舉反而導致更多的難題、憂慮和抑鬱。這是嗜酒成癖者無可避免的後果。
少年飲酒
一組醫生在紐約《時報》中寫道:「我們這時代特別令人深感憂慮的是十餘歲少年喝酒的驚人增加,以致濫用酒精、酒精中毒和酒癖的普遍性也作戲劇性的增加。」
在美國,青年人的主要健康難題是酒精中毒。它的嚴重威脅被列為較大於「烈性」毒品如海洛英。一位政府官員稱之為「達到流行病程度的……破壞性難題。」
一項調查透露,該國的中學生有三分之一具有喝酒難題。目前發現嗜酒成癖的兒童甚至年齡更小,小到還未達到進入中學的程度。
在德國,基爾大學的研究家指出在十歲和十八歲之間的德國少年有六分二正在「受到酒精中毒的威脅」。其他地方牽涉到酒精中毒的青年人也普遍增加。
美國波士頓《星期日環球報》指出一項直接結果,說:「自喝酒年齡降低以來即行喝酒的十餘歲駕駛者所牽涉的交通死亡事件已增加了三倍。」
為什麼喝酒的青年愈來愈多呢?原因之一是『儕輩的壓力』,朋友們的影響。「我的朋友盡都喝酒」乃是一位青年人的典型言論。另一人聲稱:「我不願被人視為『呆子』,於是我開始喝酒。」
與成年人一樣,不少青年人喝酒是因為,正如其中一人所說:「喝酒使我感到快樂和心情輕鬆」。有些青年則舉出其他原因,如:厭倦生活;在家庭或學校遭遇難題;在殘酷和不安的世界對前途的恐懼等。
可是青年人指出,他們養成喝酒習慣的最普遍原因是父母和一般成年人社會的影響。《少年酒精中毒》一書聲稱:「在喝酒的例子上,儕輩的影響雖然重要,但父母卻具有最大的影響力。」在德國,據悉父親若是豪飲者,兒女通常也是如此。
但有許多父母是沒有濫用酒精的。他們堅持不許兒女經常喝酒,直至兒女長大到足以自決為止。調查發現出身這種家庭的青年人在酒精難題方面較之出自父母豪飲家庭的兒女僅及半數。
在成年人慣常喝酒的社會,許多少年人會效法長輩的行為。例如一位在電視上常看西方電影的少年說:「電影中的男人都喝威士忌。我也開始喝威士忌,像他們一般豪情勝概。」
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在贊同豪飲的社會中,數以百萬計的成年人嗜酒成癖,便會有更多青年人依賴酒精。
可是,雖然有許多因素能促使人流連醉鄉,但一個人的身體會怎樣使他變成依賴酒精?結果如何?
[第6頁的精選語句]
大多數流連醉鄉的人不以為自己是酒徒,或不肯自認是酒徒。
[第7頁的精選語句]
飲酒過量以期減輕難題、憂慮或抑鬱的人往往發現此舉反而導致更多的難題、憂慮和抑鬱
[第7頁的精選語句]
在贊成大量喝酒的社會中,數以百萬計的成年人已成為酒徒,依賴酒精的青年人也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