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2 9/8 3-7頁
  • 酒精飲品有益抑或有害?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酒精飲品有益抑或有害?
  • 警醒!1972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高昂的代價
  • 酒精中毒者
  • 損害健康
  • 他們怎會變成這樣?
  • 平衡的看法
  • 最好的忠告
  • 體貼別人
  • 什麼使人嗜酒成癖?
    警醒!1978
  • 對付濫用酒精的威脅
    警醒!1978
  • 喝酒的難題——長老可以怎樣處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一個與吸毒同樣嚴重的難題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9/8 3-7頁

酒精飲品有益抑或有害?

近年來你已聽聞過許多關於使用麻醉品,如海洛茵等,的事。無疑的你已警覺到這是一項日益加深的難題。

可是,你知道在許多國家中,過度使用酒精飲品所造成的難題比使用麻醉藥大十倍嗎?以普世而論,酒精中毒的難題比使用麻藥更大。

也許你認識一些飲酒太多的人。這些人甚至可能是你的丈夫、妻子或密友。若然,則難題嚴重到什麼程度便不問而知了。雖然它不像吸毒佔據那麼多的新聞標題,但難題並未因此而減少。

美國大約有七百萬名酒精中毒者。僅在以往幾年便增加了幾百萬名。目前酗酒者已達一千五百萬人以上。因此《健康新聞》說:「酗酒是我國蔓延最廣的毒癖。」甚至在青年人當中,飲酒太多的難題也大於吸毒。

法國的情形也令人憂慮。《新聞週刊》評論說:「據醫生、社會工作者和警察報導,酗酒是法國國內最大的難題。」在酒精消耗量方面,法國人平均比任何國家的人更多——每個成年人每年飲酒約65加侖。

在共產國家中,酒精中毒通常也是最嚴重的國內難題。在其他國家中情形並無多大分別。「在巴哈馬……酒精中毒是第一號健康難題,」《醫生酒精新聞報》說。

高昂的代價

酗酒的代價非常高昂。這並不僅是指酒類價格高昂而言。

美國每年死於車禍的人超過五萬,其中約有三萬死者是酒後駕車的結果。這數目比任何一年死於越戰的兵士都多幾倍。

法國的工場意外事件有百分之六十是由飲酒所致。在美國,由飲酒所造成的缺席和減低工作效能導至每年在工業方面損失四十億美元以上。它所造成的工作時間損失多於其他疾病的總和。

除了意外死傷和工作時間損失的高昂代價之外,酗酒還造成其他悲劇。一位飲酒無度的丈夫或妻子往往是家人極大煩惱的原因。法國一位法官說妻子請求離婚的最普遍理由是丈夫酗酒。對兒女的影響也可以造成悲劇。

酒精中毒者

從酗酒所造成的巨大難題看來,顯然酒絕不僅是一種普通飲品。

由於削弱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酒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小飲是令人愉快的,但豪飲卻會影響人的判斷和推理能力,而且影響通常是壞的。若繼續飲下去,則控制手足和身體其他部分所需的活力便會受到影響。最後,狂歡的結果甚至影響到身體的自動作用如呼吸等。

偶然飲醉的人也許經歷到上述的多種或全部反應,但這未必會使他成為酒精中毒者。那麼什麼才會呢?一個人變成酒精中毒者是因他習以為常的飲酒,並且覺得非飲不可。當他覺得「需要」飲酒及自認無法自制時,他便行將成為或已經成為酒精中毒者了。

首先,酒癖也許是心理上的。酒徒也許覺得要飲些酒才可以面對生活,或僅是享受那醺醺然的感覺。但經過長時間的飲酒後,身體的依靠便隨之而來。身體組織實際上變成須要依賴酒精,若一旦戒絕則可能發生嚴重的戒酒病徵。

因此,一個人若依靠酒精為生,而且感覺無法戒絕,他便是個酒精中毒者了。時日一久,癖嗜漸深,便會進至整個生活都受飲酒影響的程度。這會牽涉到他的家庭關係、他賺錢養家的能力以及他的健康。

損害健康

有些權威人士聲稱豪飲對身體影響的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使用海洛茵。

紐約壽命延長協會醫藥主任約翰遜醫生說:「急性酒精中毒和慢性酒精中毒的戒絕症狀的致死可能性比過量使用海洛茵和海洛茵中毒戒絕症狀的致死可能高得多。」

戒絕症狀包括嘔吐、幻覺、過度興奮或痙攣,極端嚴重時可能促成死亡。這些病徵是所謂「震顛譫妄症」的一部分,據估計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

酒癖深的酗酒者會終日狂飲,長在醉鄉。他變成嚴重的營養失調,時常骯髒地不修邊幅。他往往由於肝、腦或身體其他部分的損壞或意外而死於非命。若要防止死亡,他必須戒酒。他必須長時期停止飲酒,使身體有足夠時間排除酒精及恢復本身的功能至相當程度。完全復原要多月的時間才行。可是有些損害,例如腦或肝的損壞,也許會無法復原。

據官方發表的數字指出,在1969年法國有22,130人死於肝臟硬化症。這種病症使肝臟縮小和硬化,完全是酒精中毒所致。在美國的中年人當中,據說酒精中毒是促成死亡的第三號病症。同時,在法國的精神病院中,每三張病床便有一名患酒精中毒的病人。

可是,許多酒精中毒者並不等待疾病或意外去結束他們的生命。他們自殺而死。「調查透露酒精中毒者的自殺率比普通人高50倍之多。」亞特蘭大的《新聞報》評論說。

他們怎會變成這樣?

酗酒有時開始於社交飲酒。這也許是社會或朋友當中的習慣。他若不願與眾『不同』便要隨波逐流。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

在商業主管人當中有極高的酒類消耗量。特別是推銷部的主管人、宣傳人員及在『壓力』下工作的人往往要以酒招待顧客。在接受調查的主管人當中發現有四份之一以上是豪飲者。他們在一週中每天都飲六安士或以上的威士忌,包括週末在內。

另一個原因是許多人想借酒消愁以逃避煩憂及日常生活的沮喪。他們也許覺得生活空虛,前途無望,於是更進一杯酒。可是美國波士頓市立醫院的一項實驗透露,在豪飲幾小時之後,憂愁和沮喪反而大為增加!

可是,以為一個人必需有嚴重的精神難題或憂慮才會成為酒徒乃是錯誤的。有些人並不然。有些人只覺得飲酒會給他暫時的幸福感,使他覺得『陶陶然』。他於是繼續飲下去而成了癖。因此一個有理性的人若不能自制也會變成酒精中毒者。

童年所受的影響頗有決定性。據稱在父母雙方或一方慣於飲酒的家庭中長大的人,酗酒的比率甚高。被父母所忽略的孩子亦然,因此人的背境或教養也具有重要影響。

同時,有些人對酒精的抵抗力較弱。兩個人飲同量的酒,可能其中一人也許成了癖,另一人卻沒有。據說這是由遺傳的體質不同所致。但雖然如此,一個人成為酒徒並不是由於遺傳的體質而是由於酒精。

一個人也許易患肺癌,他若吸煙便會患上;但是他若不吸煙便不會有癌症了。有人對某種食物敏感;他若避免這些食物,便不致惹起病患。飲酒亦然。染上了這種『病患』並不能歸咎於身體。沒有人會由於身體缺點所迫而成為酒徒。他成為酒徒是由於飲酒太多。身體不能抵抗酒精只會使情況惡化。但即使一個人有很好的『抵抗力』,若狂飲無度也會變成酒精中毒者。

難題的根源是一個人的思想和態度。若說酒徒『沒有辦法』不飲僅是藉口而已。為什麼其他在體質上同是不能抵受酒精的人又『有辦法』呢?為什麼有人可以避免吸煙呢?何以有人能放棄對身體不利的食物呢?根據同一理由,他們也可以避免成為酒精中毒者——他們需要有一種精神力量。

平衡的看法

由於酒精飲品所能招致的麻煩,有些人遂認為一切酒類都是『罪惡』的。另一些人則明示或暗示一切烈性飲品都為上帝所譴責。但這並不是平衡的看法。這也不是實情,因為這並不是上帝的看法。

你還記得讀過關於耶穌基督所行的第一個奇跡嗎?他使水變成酒。(約翰福音2:1-11)耶穌若造了酒,卻禁止人去飲,這可說是合理嗎?上帝若對一切酒類都不贊成,他又怎會在自己的道中告訴我們他「必為萬民……用陳酒和滿髓的肥甘,設擺筵席」呢?(以賽亞書25:6)再者,使徒保羅勸告提摩太說:「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提摩太前書5:23。

因此,飲酒本身並不是錯事。酒與上帝創造來給人享受的其他東西無異。它們可以作為好或壞的用途。例如,吃東西是不對的嗎?不,但你若習以為常地貪食過度而變成饕餮者便是不對了。你的手是壞的嗎?當然不是。它是一件給人運用的奇妙工具。但你若用它來犯罪,例如將人勒死,這便是不對了。不錯,你可以藉著運用的方法使各種東西成為『好』,或『壞』。酒精飲品亦然。

上帝之道並沒有譴責飲酒。反之它所譴責的是飲酒無度:「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哥林多前書6:9,10。

可是,這章聖經表示,甚至這些人,包括醉酒者,也可以改過自新。第十一節補充說:「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已經洗淨了。」因此酒徒是可以改變的,由此可見酒精中毒並非無可挽救。當然,迷溺愈深,則改變便愈困難。

最好的忠告

倘若有人發現自己體力不能抵受酒精,最好的忠告便是避免飲酒。他若感覺無法控制,便應該滴酒不沾,因為飲一口往往令人想多飲一點。

有人一日飲酒幾次,既然不致飲醉,便以為控制得很好了。你若向他們指出這可能促成初步酒精中毒或已經是輕微的酒精中毒,他們通常會表示異議。他們會說一日小飲幾回絕不會成癖,他們任何時候若想不飲便可以不飲。

若是這樣,有一個簡單的試驗可以幫助人看出他的實情如何。他可以停止飲酒一段時期,最低限度一個月或兩個月,看有沒有造成精神和感情的混亂。他若發覺不妥或急不及待地一到指定日期便恢復飲酒,這便表示他已達到嗜酒成癖的地步了。

可是,有些人在受到停飲一段時期的挑戰時聲稱他們不必從事這種試驗,因為他們不是酒精中毒者。但這往往是繼續飲酒的藉口;他們不敢面對事實,因為他們已陷於相當程度的酒精中毒。

有一件事是很明顯的:一個人若不願或感覺不能一段時期無酒,這便確實證明他已陷入酒精的煩惱中了。他應該忠實地正視情況而不再繼續自欺。他若長此下去,極有可能進至嚴重酒精中毒的地步以致毀去自己的一生。

體貼別人

你可以怎樣幫助那些可能有飲酒難題的人呢?有幾件事是你可以考慮的。

例如,你以主人身分設宴時,你只奉上酒精飲品嗎?何不也奉上些不含酒精的飲品呢?此舉是體貼那些由於社交壓力而不得不飲的人,他們可能其實喜歡別的飲品。你若知道一個人業已染上酒癮,當他在座時何必奉之以酒呢?

在有些事例中,一位丈夫或妻子借酒澆愁也許是由於有不愉快或爭吵存在於婚姻關係中。你若對別人更加體貼和仁慈,更留意他們的願望和說話,便可以產生有益的效果而扭轉這種趨勢。這樣的事發生過許多次,例如在智利的一位家庭主婦有三個兒女和一個嗜酒的丈夫。由於飲酒過度,他失去了一份優差,以致全家人須要搬進貧民區。他既將金錢花在飲酒上,兒女也吃得不飽。妻子需要出外工作以維持家人的生活。她於是時常與丈夫爭吵及向丈夫尖聲大罵——這些事都是面對酒徒時很容易發生的。

可是,後來有一位耶和華見證人探訪這婦人。她很有興趣學習聖經中上帝對人類的旨意。她也開始學習基督徒妻子應該怎樣對待丈夫,即使他是個酒徒。她的知識逐漸增長,遂開始祈求上帝使她成為一位較好的妻子而能夠幫助丈夫。——彼得前書3:1-4。

她在態度和行動上的改變感動了丈夫。他開始逐漸戒酒。他戒絕了酒之後遂拒絕與『酒友們』轟飲。他也開始照顧家庭和明智地用錢。家庭恢復了和諧。他解釋他改過自新的原因是留意到妻子開始研究聖經後所作的向善改變。他指出妻子待他更加仁慈和體貼,儘管他長在醉鄉。最後,他也開始研究聖經,並在家庭生活上繼續留意改善。

基本地說來,這裡所述的改變是整個生活方式。這種改變對酒徒有最大的幫助。正如紐約一位醫生基申說:「我們試圖改變人們的生活模式。」他的工作也證明這是最好的方法。這正是聖經要我們做的事,因為聖經吩咐說:「[要]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歌羅西書3:9,10。

懷著正當的動機,一個人可以立下決心戰勝酒精中毒。任何推動力量都不會大過上帝之道聖經:「上帝的道是活的、是有力量的,比任何兩刃的刀更鋒利。」(希伯來書4:12,《新世》)它可以給人最好的動機去掙脫酒精中毒的枷鎖。

因此酒精飲品有益抑或有害呢?如你所知,若是適可而止,喝酒可以帶來相當樂趣。但若漫無節制,則喝酒可以成為為患人類的最大災禍之一。

[第5頁的附欄]

損失工作時間 據報在美國由於濫用酒精飲品所招致的工作時間損失多於其他一切疾病的總和。

30,000人喪生 這是美國1970年由於酒後駕車的死亡人數。這項數字比1970年越戰陣亡的美國部隊多出七倍以上。

[第4頁的圖片]

七百萬酒精中毒者

美國酒精中毒者的數目相當於十大城市居民的總和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