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難題——長老可以怎樣處理?
她設盡辦法減少所喝的酒量,但看來卻沒有任何方法奏效。當她與小組中受任命的長老會談時,他們表示非常關心,並向她提出喝酒應有節制的聖經勸告。但是他們所作的努力卻證明令人失望。她的難題逐漸惡化。她是個嗜酒成癖的人。
這引起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長老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的屬靈弟兄姊妹中在喝酒方面有難題的人呢?
顯然聖經絕不寬容醉酒。特別是基督徒監督有責任要留意不讓拒絕悔改的酒徒留在基督徒小組裡;這樣的人應當加以開除。(哥林多前書5:11-13;加拉太書5:19-21)但是長老們應當首先試圖幫助一些被醉酒的惡習所勝,但卻表示悔改的人。因此,若有一個弟兄或姊妹喝醉了酒,但現在向長老求助,長老應當怎樣行呢?
首先,我們應當留意到,一個偶爾不小心喝酒過多的人與一個酒徒——習以為常地喝醉酒的人——並不同。請考慮一下挪亞的例子。他有一次曾喝酒過多而醉倒。(創世記9:20,21)顯然挪亞並非一個酒徒。聖經並沒有表示他曾再次喝醉。——可參閱希伯來書11:7。
因此,當有人求助時,長老最好先決定:事情僅發生過一次嗎?當事人決心留意不再讓這樣的事發生嗎?他公開認錯及求上帝寬恕嗎?所發生的事情並沒有造成醜聞嗎?這些和其他因素若是對犯過者有利的,長老可能只需懷著「溫柔的心」提出仁愛的勸告,鼓勵犯過者要有節制,藉此加強他的決心不再犯錯便夠了。——加拉太書6:1。
但是當事人若屢次喝醉酒或招致很大的非議,那又如何呢?在這樣的事例上,問題應當交給司法委員會處理。可是,為了幫助當事人,長老探知事情是否牽涉到酒癮會頗有幫助。
嗜酒成癖
這會造成什麼差別呢?很大的差別!正如本文起頭所敘述的經驗表明,當事人若是個有酒癮的人,勸他在飲酒方面有節制並不會有什麼用處。為什麼呢?因為研究酒癮的大部分權威均提議有酒癮的人應當完全戒酒,因為一旦他們開始喝酒,通常就無法控制所喝的量了。
此外,許多有酒癮的人會否認他們的難題。這意味到他們是不肯悔改、無可挽救的酒徒嗎?並不一定。要記得有酒癮的人通常對於自己處境的實況懵然不覺。他們在身體上、精神上、感情上和靈性上均受到影響,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因此,使他們看出自己在喝酒方面有難題並不容易。
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有些問題是長老最好考慮清楚的。
你怎能知道難題是酒癮呢?你也許會喜歡看看1982年7月8日的《儆醒!》(英文)中「嗜酒成癖——事實與謬見」一文。這篇文章列舉有酒癮的人的各種徵候。
要小心留意。有時酒癮可能是個潛伏的難題。例如在一個小組裡一位姊妹由於經歷嚴重的抑鬱而向長老求助。但是,雖然長老懷著好意設法幫助她,她卻仍然抑鬱不樂。可是後來長老們獲悉她在喝酒方面有難題。他們對她所提出的進一步幫助透露她原來是個有酒癮的人。姊妹接受幫助去應付自己的酒癮之後,情形便大為改善了。
你可以怎樣幫助有酒癮的人看出他在喝酒方面有難題?要避免提出意見和籠統的概論,例如「我們認為你喝酒過多」等。這樣的評論可能使有酒癮的人更力圖自辯。反之,也許你可以向當事人提出有關他喝酒及事情所造成的後果的具體細節。你的語調反映出深切的關懷是很重要的事:「我們很關心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以下的事實可以解釋我們何以感覺關注。」
有一位長老自己曾成功地應付酒癮的難題,他提議以下的處理方法:「我發覺決定當事人有些什麼難題會頗有幫助,也許他在家裡或工作的地方有難題。然後我運用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對方看出喝酒可能是潛伏的難題。我記得有一個經驗大致如下:
『你的家庭生活有受到你喝酒所影響嗎?』
『沒有。』
『你與妻子爭辯嗎?』
『是的。』
『事情與你喝酒有關嗎?』
『沒有。』
『那末你與妻子爭辯時你是否正在喝酒呢?』
『嗯……是的。』
「在討論過各個難題之後,我能夠幫助他看出差不多每一次他的難題均與喝酒有關。」
尋求專業性的幫助又如何?有酒癮的人可能需要這樣的幫助才能復原。當然,長老不會提議某種形式的治療方法——這應當由當事人決定。當事人若拒絕尋求專業性的幫助,長老亦無須將這件事本身視為缺乏悔改的表現。但是同時,表現堅決的態度是必須的。當事人必須清楚明白,受到影響的主要是他是否能繼續在基督徒小組裡作一個蒙嘉許的成員而受耶和華所悅納。
開除又如何?問題的關鍵是:當事人對喝酒懷有什麼態度?雖然你曾經耐心和堅定地試圖幫助他看出事情的真相,他是否看來仍然要繼續喝酒呢?在這方面,『戒酒會』一書向雇用有酒癮者的雇主所提出的勸告值得我們留意:
「你若肯定你的雇員並不想停止喝酒,就不如將他解雇反而好一點……。將這樣的人解雇可能反而對他有益。這可能正是他所需要的打擊。」類似地,當事人的態度若需要受到開除的處分以便使小組保持清潔,這可能同時正是他所需要的「打擊」。
你若堅信他真的想停止喝酒,那又如何呢?對方若同意接受幫助,我們可能需要相當時間才能看出他是否會貫徹始終。專業性的治療可能會有幫助。當然,他應當了解這並非難題的惟一答案。
他通常需要持續的幫助,特別是在靈性方面。他在以往可能藉著喝酒去應付抑鬱、憤怒、工作上的難題等。因此現在他可能需要你幫助他懷著不同的想法去面對現實。除此之外,他可能懷有持續不斷的消極感覺,例如罪咎感或缺乏自信等。他可能覺得自己不配在禱告中向耶和華求告,因此可能需要你幫助他對耶和華上帝恢復一種信任的關係。你與他一同禱告及為他禱告,連同提出來自上帝的道的安慰和勸勉,可以消除他的恐懼和懷疑。a——雅各書5:14-16。
一個折斷了腿的人可能有一段時期需要用拐杖。同樣地,一個力圖停止喝酒的人也許需要有個富於了解的人可以讓他信賴和向之傾訴。你願意予以援手嗎?
「長老和許多弟兄來探訪我,」一位曾竭力制止自己喝酒的弟兄說。「我無法用言詞表達我多麼感激這一切愛心和了解。很奇妙地,現在我能夠再次向耶和華禱告了。這帶來了多大的舒解!」
「弟兄們在多方面幫助我,」另一位曾獲得幫助去戒除酒癮的見證人說。「他們甚至提議我在聚會中坐在他們旁邊,既然我害怕參加聚會。有一位弟兄曾真正幫助我。他在我需要最殷的時候來探視我——無論他怎樣忙碌。我很感激他所表現的愛心和忍耐。」
在有些事例上,試圖停止喝酒的人若能夠與一位曾成功地處理酒癮問題的弟兄交談會有所幫助。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人深知嗜酒成癖的人必須作出什麼調整,因此他能夠懷著了解與之交談。不但如此,這也向力圖制止自己喝酒的人表明戒酒是可能的。他見到實際的榜樣。按理說來,有酒癮的人寧願看見一個榜樣過於聽見一番說教。
試圖戒酒的人若故態復萌又如何?這樣的事是可能發生的。再次,問題是:有酒癮者的態度如何?你真心相信他的確想克服喝酒的難題嗎?他看出自己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在這方面有進步嗎?若然,他便需要富於了解的幫助。
因此,一個人毋須僅因為是個嗜酒成癖的人就被開除。他若真正想停止喝酒,就應當給他機會如此行。但這人的行動若表明他其實並不想停止,那又如何呢?這人若屢次喝醉,而且一切合理的努力均對他毫無幫助,那又如何呢?若是如此,根據保羅在哥林多前書5:11-13提出的訓示,這樣的人應當被開除。
幫助一些在喝酒方面有難題的人需要有很大的悟性、耐心和堅定才行。事情並非僅是告訴該位弟兄或姊妹,「要振作起來」或「你若愛耶和華,就會停止喝酒」這麼簡單。
反之,要設法了解酒癮的性質,這是怎麼回事以及這件事對人們的影響。要記得你也許必須拆除有酒癮者在他自己周圍所豎立的否認之牆。你必須使他看出他在喝酒方面有難題,而且他需要幫助。他需要你切實的幫助和支持。但所得的結果豈不是使你所作的努力成為值得嗎?
正如一位曾獲得幫助克服酒癮難題的姊妹說:「長老們表現這麼大的愛心和理解,我每天都感謝耶和華派他們來幫助我。現在我的頭腦清醒了。我能夠懷著清白的良心對耶和華說話。我也參加所有的聚會和真正獲得樂趣。」不錯,這樣的人多麼感激監督們獻出自己,甘心樂意地由於「真正渴望為人服務」而照顧羊群!——彼得前書5:1,2,《現代英文譯本》。
[腳注]
a 請參閱1982年12月15日《守望台》「受教的舌頭——『鼓勵疲乏的人』」一文。該篇文章說明長老可以怎樣幫助一些由於懷有消極的感覺和態度而感覺抑鬱的人。
[第9頁的圖片]
有酒癮的人可能需要有一個富於了解的人讓他倚賴和向之傾訴
[第10頁的圖片]
對有酒癮的人來說,完全戒酒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