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8 12/8 12-15頁
  • 對付濫用酒精的威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對付濫用酒精的威脅
  • 警醒!1978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成年人的預防
  • 幫助身體
  • 問題飲者
  • 最有力的幫助
  • 酒精飲品有益抑或有害?
    警醒!1972
  • 什麼使人嗜酒成癖?
    警醒!1978
  • 對喝酒有合理的看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4年
  • 喝掉健康
    警醒!200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12/8 12-15頁

對付濫用酒精的威脅

對於濫用酒精方面,也是「預防勝於治療」。不讓自己嗜酒成癖比染上酒癖而要面對後果好得多。

「預防」應該始於童年。孩童應從父母學懂對酒精的正確看法。父母的言行對兒女有極大影響力。父母飲酒若能保持適度,兒女長成後就不會把慣常和大量喝酒視為成年人的正常行為。

當父母——若要——決定兒子或女兒長大到足以偶然喝點酒精飲品時(留意當地法律),應該小心解釋為什麼要保持審慎態度。年輕人是沒有經驗的,他的身體較小,也不習慣酒精,因此很難處理的好。

成年人的預防

預防也是成年人最佳的策略。他們應該認識酒精是什麼東西:小飲可以增添若干樂趣,濫用起來時則有致命的威脅。

你若是一個社交集會的主人,毋須感到要無限量地供應酒精飲品。你若選擇供酒,應該作適度的供應。要同時準備一些不含酒精的飲品,賓客若選擇「汽水」之類的飲品,不要使其感覺不安。賓客若選飲一、二杯,明智的主人便要留意不可繼續進酒。不要企圖強迫賓客飲酒,例如注滿酒杯勸進,不管他們是否想飲等。

當你是個賓客時,不要因為有人繼續勸進而感到必須暢飲。主人若太過「殷勤」相勸,可以有禮貌地推辭,包括聲稱,「我的酒量僅此,」或「這次夠了。」倘若主人把推辭置若罔聞而繼續注酒。你要說「不」就是「不」。賢明的主人應該承認這點。

主人應該特別審慎的是客人在晚上要駕車回家。在晚上繼續進酒或讓客人「再喝一杯才上路」是不仁慈的。這樣行可能使他送命,或斷送無辜犧牲者的命。

在晚上醉酒駕車的人日益增加。因此你若在這時候駕車,便要特別審慎行事。尤其是在週末,當人們有過度飲酒的傾向時為然。

同時,在駕車之際不要堅持規則上的「先行權」。在酒精影響之下的人往往不理會道路規則。請記得,在車禍中喪生的人約有半數是「有先行權」的。他們在意外事件中沒有罪。但他們卻送了性命。

關於預防方面,例證之一是昨年初駐歐洲的美軍司令官下令作大規模的預防。他通知軍人說:「你們早已知道駐歐洲美軍濫用酒精已達到必須齊心一致應付難題的程度。」為了「不去強調和不去贊揚使用酒精,」司令官下令全歐的軍人俱樂部取消舉行「快樂時刻」。這時刻是每週一日在黃昏較早時以半價賣酒。他下令取消是試圖減少濫用酒精。

幫助身體

知道身體處理酒精的方法也是有益的。這樣,喝酒的人會較多了解如何避免摧殘身體。

身體處理酒精方法不若處理食物的精細。大多數食物在不同的階段慢慢氧化,首先是在胃和小腸裡氧化。這樣行可使食物中的養分被吸進入血管裡,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份。但酒精被吸收進入胃和小腸時,形式實際上沒有改變。然後由血液將之送入肝臟。

肝臟以一定的程度氧化酒精。當酒精超過它所能處理的程度時,它便把多餘而未經氧化的酒精送入血管。進而送入心臟,心臟通過循環系統將之送到身體其他部份。最後回到肝臟,肝接納一部份將之氧化,把其餘的送回。這項程序繼續至完全氧化為止。

當一口酒,不論是「烈酒」、啤酒或葡萄酒,若是慢慢淺嘗而非「牛飲」的話,則肝臟便較易應付酒精。喝下去的份量既易處理。未經氧化而送入血管的酒精也較少。

一般的喝酒者是無法加速肝臟進行氧化的,飲黑咖啡、沖淋浴或深呼吸新鮮空氣均不能使其加速進行,對身體最有幫助的是飲少些和飲慢些,讓酒精在較長時間分別進入體內。此法不但對威士忌,而且對其他酒類均適用,因為一罐啤酒或一杯葡萄酒與一口威士忌的酒精含量大約相等。

問題飲者

可是,飲酒已經成為嚴重難題又如何呢?這個人可以做些什麼去自救,別人可以怎樣幫助他?

問題飲者需要開誠布公地正視他已喝酒成患這件事實。他不應自欺地認為自己可以戒酒就戒酒。因為太多酒徒不斷這樣自欺,但卻繼續喝酒直至損壞健康,精神錯亂或死於酒患為止。

問題飲者當行的第一個步驟是承認他的酒癖已成為難題而需要幫助。他若不承認,便很難及早加以應付。可是在大多數例子上,酒徒不肯承認自己的酒精中毒。使他們成為酒徒的心理狀態也阻礙他們想辦法補救。因此這類人的家人和朋友應該試圖幫助他們。

政府機關會處理這項難題嗎?當然,在各別的地方有多種機構可以協助。可是請留意《世界健康》所說:「對與酒精有關的難題作出適當反應的國家少之又少。這些國家若面對為禍同樣劇烈的傳染病而不採取行動便會大受責難,『吸毒』難題若達到類似的程度也會令人提高儆覺。」

情形何以會如此呢?《世界健康》答道:「因為[酒精]在這麼多的國家中被接納、珍視並且實際上是社會選擇的聖物……酒代表樂趣、慷慨、友誼、祝頌、現成的神經補劑、豪情勝概、羅曼蒂克、慶祝、達成交易、歡笑、奉承和聖禮。我們若沒有它又有什麼成就呢?它怎能真正威脅我們的健康?任何人若持相反的意見便被摒棄為掃興者。」

可是,正如本刊指出,濫用酒精是健康、快樂和生命本身的極大威脅。但我們不應假定有些機構會處理這項難題。

一個人也不應認為酒精中毒可以任其發展下去然後以醫藥治療。酒精中毒是無藥可「治」的。雖然許多方法可以有所幫助,例如改善飲食和營養,克服低血糖,服藥和住院等,但所需的還不僅此。基本難題仍然在這個人的腦中和心中。

僅是接受「醫藥」治療而沒有正確留意到動機和其他類似因素的酒徒是很易重蹈酒精中毒覆轍的。復元的主要因素是:及早治療,病者誠意渴望和決心改善以及有關係密切的人的幫助。

雖然有些精神治療專家認為與酒徒商討酒癖的難題和告訴他或她酒精對身體的害處會有助於說服這人戒酒,但紐約的基遜醫生卻說:「我從未發現在診所有令人滿意的成效。單是這樣是不夠的。」他補充說:「我們試圖改變這人的生活模式。」

毫無疑問,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模式是不可少的。這意味到要斷絕無益的交往,捨棄導人成為酒徒的損友。可是,從那裡可以獲得這麼有力的動機以幫助人改變整個生活模式呢?

最有力的幫助

有一項來源已證明比其他任何來源的助力更大。它已幫助了許多人獲得正確的動機,正確的精神和內心態度。這是全宇宙最有力的來源,全能上帝本身。

耶和華上帝創造了人。他對於人類解決難題的方法,應付壓力和情緒的上策知道得最清楚。因此當一個人向這項來源求助時,他可能使自己獲得最佳的幫助。

幫助的方法之一是來自上帝命人寫下作為人類指南的書,即他的道聖經的美好教訓。我們從聖經獲悉何以人生充滿這麼多的難題以及上帝所應許的奇妙解決方法。它告訴我們上帝定意要把現時令人不滿,煩惱充斥的世界結束。他會代之以公義的新規制,一個地上樂園。其中再沒有今日所流行的一切惡事。(路加福音23:43;啟示錄21:4,5)因此學習人生目標和前途希望乃是『改變生活模式』的最有力激勵。

聖經表明許多一度是酒徒的人獲知上帝旨意的正確知識之後即摒棄以往行徑。它提及醉酒的和淫亂的,拜偶像的,偷竊的和其他的人,然後說:「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哥林多前書6:9-11。

由於克服酒精中毒是一定可能的,聖經教訓說:「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羅西書3:9,10)來自上帝的道的正確知識能向人提供改變生活模式所需的動機。

不但如此。當一個人誠懇地希望克服濫用酒精的習慣時,他也能祈求上帝以他的能力作為協助。上帝的強大動力,聖靈,是有求必應的。耶穌基督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天父會將聖靈給求他的人!」——路加福音11:1-13。

在這方面的許多例證之一是,南美一個國家中有一位男子,他的酒精中毒已達到損毀生命的程度。他時常醉酒以致失業和浪費金錢,使家人變成貧困不堪。他許多時「狂飲」數天而終於入獄,他不斷以暴力威嚇妻子。他的妻子也以種種方法報復,包括揚言攜同三名兒女出走在內。

可是後來他的妻子與一位耶和華見證人研究聖經。她從上帝的道獲悉妻子對待丈夫的最佳方法,即使丈夫是個酒徒。她開始善待丈夫。後來丈夫留意到這點,並希望知道是什麼使她轉而向善的。於是他也開始研究聖經。他們學的愈多,對酒精的依賴也愈少。

後來他同意求醫治療他的酒精中毒。但沒有完成他的治療。為什麼呢?他聲稱由於他所學的知識,他現時已有足夠的意志力去戒酒。他果然完全加以戒除。他摒棄他的交遊,拒絕參加舊友們仍然舉行的酒會。

結果,他的整個生活改善了。他的家庭生活十分快樂,與別人的關係較好,有了職業之後遂有能力住得起較好的住宅。令人深感興趣的是他聲稱這種改變不是醫藥的效果,而是決心從聖經尋求協助、禱告、妻子的幫助和富於造就的交往所致。

這並不是唯一的例子。來自世界各地許多類似的經驗表明酒精中毒是可以克服的。

然而,一個人一經克服酒癖,他必須保持極度謹慎。對於大多數戒了酒的人,對待酒精飲品的最佳勸告是:不要碰它!差不多所有權威人士均主張,戒了酒的人最好完全戒絕。祇有較少數的人能恢復自制力,作適度的飲酒而不再濫用酒精。但大多數的人卻做不到這點。

因此,酒精飲品雖使生活增添樂趣,我們應該處理它好像處理會爆炸的東西一般:極度小心。否則,爆炸所造成的難題可以嚴重到毀壞生命的程度。

[第14頁的精選語句]

要知道自己的酒量;主人若太過殷勤勸進,便禮貌地加以推辭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