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越魯那波平原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1976年九月廿九日的剪綵禮把世上最乾旱和人口最稀少的大洲之一,澳洲,的兩半「連結」起來。在這個沙漠佔地百分之43和半沙漠佔地百分之20的大洲上,唯一直接連貫東方和西方各省的艾耳高速公路的竣工大受遊客和居民所歡迎。
一條道路的完成似乎並非令人大感振奮的事,但是在那些在它完工之前從中經過的人看來,高速公路建成乃是惡夢的終結。例如,在十五年前,這條路有700哩(1127公里)以上是泥路。它比從巴黎至柏林或從紐約至底特律的距離還長!
這個未鋪的部分(未曾鋪上瀝青)橫越魯那波,是世界最大的石灰石岩床大平原。魯那波一名來自拉丁文魯拉士·亞波(Nullus arbor),意即「不毛之地」,這正是它哩復一哩地平坦無際,無樹無水的景色寫照。在這塊年中僅有八吋(20公分)雨量的大地上,間中有海水沖育的低樹點綴著。那裡的人口和樹木一般稀少,大約每43方哩(111平方公里)僅有一人!
請想像在這數百哩的平原上來往,這些平原是一遇豪雨便可以變成沼地的。汽車隨時可從一邊路面滑向另一邊,以致不得不把汽車駛慢得蝸牛一般。另一方面,夏季的酷熱氣溫超過華氏100°(攝氏38°),差不多使人窒息,尤其是在把車窗關上以防魯那波平原微塵的時候為然。
沙塵也是難題之一。它會充塞許多深坑,使人誤以為道路平坦。碰上這些深坑往往使車輪飛脫、彈簧或輪軸折斷並使蓬車(活動房屋)破損或毀壞。遇事地點若是離城數百哩,可能要等候許多小時才有另一輛車經過,提供幫助或代傳信息。即使如此,也要數日之後才有所需的物質或服務抵達,這在時間和金錢方面均是代價高昂的。你若離開汽車一段時候,回來時會發現汽車已毀爛不堪。
微塵也會影響視野。在滾滾沙塵中兩車相撞使人喪生時有所聞。因此經驗有素的旅行者在橫越魯那波平原時也提心吊膽。近在1974年,路上還有250哩(400公里)是這樣的!但它卻是從澳洲東部至西部唯一行車道路!
往昔行路難
1841年,探險家約翰艾耳完成了由東至西,橫越魯那波平原的最早紀錄。在1877年所建立的電報路線橫貫這個大洲。在隨後的數十年內,人們乘馬、乘駱駝甚至腳踏車橫越魯那波,沿著電線前往西澳洲找尋已經發現的金礦。
後來在1912年,有一條橫越大平原的鐵路在現時的公路以北開始建造,三千五百人工作了五年,鋪上1,000哩(1,600公里)的路軌。由於沙漠的荒涼情景,以致有不少人死去或瘋狂。長達300哩(480公里)的鐵路線既沒有轉彎也沒有起伏,這件事實正好描述那裡的地勢。
數十年來,這條橫貫大洲的通路僅是家畜道路而已。在1941年的戰時,艾耳公路在敵人侵略的威脅之下,但其中大部分還是未經鋪設的。在同一年,有一隊54人的耶和華見證人努力通過這條路,要走完全程從伯斯至雪梨參加基督徒大會,每日行車2,780哩(4,480公里)!由於戰時缺乏石油(汽油),見證人使用附在汽車和貨車旁邊的沉重多煙的炭爐供應所需的燃料而響聲隆隆地前進。不錯,任何下了大決心的人都可以越過魯那波。但這樣行並不是愉快的經驗!
在1941年橫越澳洲前往參加大會的見證人中有男、女和孩子。關於這段艱辛的旅程,耶和華見證人的1943年《年鑑》寫道:
「行旅在整整的一週要抵受魯那波沙漠的困苦。頭髮和衣服被塵沙黏住,用少許的水洗濯只能把塵沙轉變為泥濘。汽車每行50哩(80公里)便要停下來補給燃料。有些速度緩慢的汽車每日要行24小時,各人輪值駕駛,在車行中飲食和睡眠。
「開始越過沙漠時,軍人、警察和燃料管理局人員在半夜突然來襲露營中的見證人,拿走每一滴緊急用的汽油。此舉的卑鄙和愚笨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些人員從伯斯趕來要消耗50加侖(190公升)的汽油。他們所沒收的僅是微不足道的6加侖(22公升)!但這小隊傳道員大無畏地負起工作責任,每晨把第一輛車推行2或3哩(3至5公哩)直至木炭氣體把車開動,然後轉回去拖另外的車使其開動。……
「耶和華的照顧和保護是顯然的,因為行旅在越過沙漠之前已降了數天大雨和吹著不合季節的逆風,行旅和車輛若沒有這些風雨便會被塵沙覆沒。在『世人』的驚異之下,西澳洲人準時展開大會節目!」
在今日橫越魯那波
在今日這條漂亮、寬闊、鋪裝完成的高速公路上,橫越魯那波的1,039哩(1,672公里)行程比前容易得多了。但這仍然是悠長、疲倦和寂寞的旅程,因為在750哩(1,207公里)的長程中,只有幾處可以停車補給的路邊地方和幾個水箱(在夏天會乾涸),市鎮一個也沒有。在沿路偶然僅見有些分路通往大牧場,其中一個牧場佔地800,000畝(324,000公頃),有300哩(483公里)的『丁高』(澳洲野狗)籬笆圍繞著,農場在1976年僅飼育3,000頭綿羊左右。羊群與土地的比率是每34畝(14公頃)地有一頭羊。另一方面,兔子和蒼蠅卻數之不盡!
由於地廣人稀,旅行者時常受到勸告要帶備額外的燃料、後備水和罐裝食物。駕駛者除了使汽車在最佳狀態時啟程之外,還要準備多種基本零件和修車工具,以便在路上修理。
在途中需要幫助又如何?原來,路上每隔數哩便有緊急電話。它們藉微波電台互相連接,這些電台是由細小風車發電的——這是一種僅需極少注意和免除染污的理想設備。乘坐小飛機可以降落在公路上的「飛行醫生」則提供緊急醫療服務。
在橫越魯那波行程初期,我們要通過尤拿他族土著特留地,在那裡看見一隊的典型黑皮膚居民並非奇事。數小時之後,道路轉而沿著海岸線通行。我們所見的景色多麼令人驚異!從深藍色的大澳洲灣直奔壯麗的300呎(91公尺)峭壁。我們正看到世界最長的海岸懸崖!
沿途豎著危險警告標誌。當地不時有野生駱駝出沒,牠們是十九世紀被人帶來幫助探險和運輸的駱駝的後代。但牠們未必是危險的。牠們可能僅是好奇而已。你若把車停下來進食,一頭駱駝也許從車窗伸頭進來,垂涎地要分惠大餐!
袋鼠也多得很。牠們也許從路旁灌木叢中突然竄出,造成嚴重的碰撞。另一方面,牠們也許沿路和汽車競跑或者在晚上蹲在路中不動,好像被車燈催眠似的。因此我們必須小心!
可是,最大的危險——古老、崎嶇、多塵的道路——已經過去了。新路雖然也會因超速和疏忽而發生車禍,但這條寬闊而鋪裝完善的艾耳高速公路現時已使橫越魯那波成為安全和愉快的旅程。
[第8頁的地圖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伯斯
高加達
羅斯曼
魯那波平原
阿得雷德
布利斯班
雪梨
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