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9 2/1 21-25頁
  • 耶和華供應我的一切需要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耶和華供應我的一切需要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認識靈性的需要
  • 使人興奮的機會向我展開
  • 橫越納拉伯平原
  • 領食與否?
  • 「予以援手」的邀請
  • 激勵人心的仰光大會
  • 戰爭與日本入侵
  • 返回澳洲
  • 耶和華乃我自幼所賴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第3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在「自由者之地」「宣告自由」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守》89 2/1 21-25頁

耶和華供應我的一切需要

約翰·E·休厄爾君自述

我們一步一步穿過潮濕的泰國叢林,當時我想道:「從曼谷去緬甸,一定有些更容易的方法!」雖然我雙腳發痛,汗流浹背,但那時我最擔心的是碰上老虎、黑熊或大象;據報這些動物是時常在這個叢林中出沒的——至於毒蛇就更不用說了。弗蘭克·迪尤爾和我為什麼要作這次冒險的旅程呢?

我們都是泰國的海外傳道員,當時我們剛獲悉1938年11月26-28日在緬甸的仰光有一個為期三天的大會舉行。我們微薄的旅費只容許我們盡可能用最省錢的方法從曼谷到仰光去,而行程的一部分就要我們步行50哩(80公里)越過叢林。

11月16日,我們乘火車從曼谷出發,然後轉乘小型的公共汽車,跟著划大獨木舟橫渡賓河,最後我們開始穿越那個叢林的長途步行。弗蘭克仔細研究地圖,最後決定跟從一條看來可行的路線。那裡只有一條由旅客行出來的羊腸小徑。基本上說來,小徑只是跟著電話線而已,但除此之外,我們別無選擇。

幸好我們見到的動物只不過是樹上的無數猴子而已。一些美得叫人屏息靜氣的弔蘭給我們帶來一份意外的驚喜。隨著午間的影子越來越長,我們漸漸擔心在叢林中露宿究竟有多安全。從前我常常在澳洲的原始森林區露宿過夜,但這裡跟澳洲的分別實在太大了;再者,有人警告過我們,有些走私的人常常搶劫或甚至傷害旅客。

後來我們遇見一群看來兇猛的人,每人腰間都掛著一把大砍刀;那時我們的心真是涼了半截。他們截停我們,問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解釋我們打算到仰光去參加一個基督徒大會;他們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們,但終於繼續前行而沒有傷害我們。

不久,我們遇見兩個比較友善的青年。我們用十分有限的泰國語,雇用他們帶領我們到緬甸去。天黑的時候,我們來到一棵大樹下,在那兒可以拾級而上到達樹枝當中一個木製的平台。我們四人就在那地方露宿一宵。

第二天傍晚,我們到達一條小村落,在當地一間簡陋房子的走廊上住了一晚。第三天我們來到緬甸邊境的湄索。在這兒我們跟為我們引路的青年分手。他們優良的服務使我們很樂意付出薪酬給他們。

渡河進入緬甸國境之後,我們乘小型公共汽車越過山路,然後再乘內河船隻到毛淡棉去。最後我們乘火車完成了仰光之旅。經過辛苦的步行之後,這段最後的行程看來輕鬆無比。雖然整個旅程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但為了跟弟兄共享屬靈的交往,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耶和華供應我的一切需要,以上的經歷只是萬中之一而已。但且讓我先告訴你我是怎樣來到泰國的。

認識靈性的需要

1910年,我在澳洲西部出生,那時一般人的生活和風俗都正在轉變。在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看來加速了這種變化。雖然我當時只有七歲左右,但我清楚記得媽媽寫信給在歐洲打仗的爸爸。有一次媽媽向我說:「你知道嗎?聖經說會有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媽媽沒有解釋下去,但我很想知道底蘊。

多年之後,在1934年12月,我正騎馬回去我工作的農場。在此之前我遇到一個老同學,他告訴我有些耶和華見證人最近從珀斯來到這裡。他的家人買了見證人出版的一些書刊,但卻決定不看這些書。由於好奇,我從他那裡拿了一本題名為《生命》的書。

我在清爽的夜色下策騎,月色皎潔明亮,我可以讀到各章書的大字標題。回到農場後,我繼續在煤油燈下看書。當時我初次獲知上帝有一個私有的名字——耶和華。知道上帝對地球定有奇妙的旨意使我雀躍不已,不錯,地球將會成為一個樂園給順服的人類享用。我的一切疑問竟然都在這本書裡得到解答!

我立刻想把我的發現告訴別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他們住在86哩(138公里)以外的一個小農莊上,我騎馬要一天半的時間才能去到他們那裡。我告訴媽媽我所獲悉的事,誰知她告訴我她也正在研究聖經,而且研讀同一本聖經刊物。這實在使我喜出望外!一星期之後我騎馬回家,在途中我想到很多事情,因為我研究聖經發覺上帝所要求的不單是知識和信心。我現在知道真正的基督徒必須跟從耶穌基督的腳蹤,親自向別人傳道以藉此事奉耶和華。因此我決定自那時開始嘗試每個週末都向人傳道。

使人興奮的機會向我展開

為了在我們那人口疏落的農業區作見證,我買了一輛改裝成客貨車的福特牌T型汽車。我帶著寢具和少許其他必需品,用整個星期六下午探訪農家,晚上則在車上住宿,然後在星期日的早上繼續到每個農莊探訪,直至傍晚時分才回家。

1936年4月,我在珀斯一個人數不多的大會中受浸以象徵我獻身給耶和華。大會中的一個演講強調全時的先驅傳道職分。我知道我並沒有任何符合聖經的義務阻止我分擔這份重要的工作,於是便在1936年12月開始作先驅。

在同一個月,兩位健碩的先驅,阿瑟·威利斯和比爾·紐蘭茲,乘貨車來到珀斯。他們二人在九個月前從東岸的雪梨出發,作了一次橫越澳洲的傳道旅程。社方委派我加入他們回程的傳道工作,你可以想像當時我多麼興奮。他們給我的訓練實在是無價之寶,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的幫助。

橫越納拉伯平原

納拉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沒有樹木」。對於澳洲中部那乾旱荒蕪,沒有樹木的平原,納拉伯這個名字實在十分適當。1930年代中期,我們在那裡最崎嶇不平的路上行了差不多1000哩(1600公里)。

每天晚上我們都在帆布床上睡覺,而且時常在明淨的夜空下露宿。澳洲中部甚少下雨,也差不多完全沒有露水。每天晚上我們在繁星密布的穹蒼底下露宿,看見皎潔明淨、沒有污染的天空中那璀璨迷人的景象,我就常常想起詩篇第19篇的話:「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橫越納拉伯的火車線據說是世上路程最長的直線貨運火車。火車行駛300哩(480公里)而沒有半點彎曲。我們很喜歡向鐵路沿線的小村落傳道,以及向住在牧場或大農場上的人作見證。澳洲中部的地主都擁有非常廣大的土地。我記得有一個牧場的面積超過一百萬英畝(4,000平方公里),進了前門之後還要行大約50哩(80公里)才抵達牧場主人的家宅。

最後,我們抵達雪梨西面藍山山脈的卡通巴,剛趕上1937年3月26日的耶穌受難紀念。我們周遊傳道的工作委派給我們很大樂趣,也帶來很多屬靈的酬報,但和上帝百姓的會眾共處一段時間卻是個愉快的改變。

領食與否?

1937年舉行耶穌受難紀念的時候,上帝的子民對『另外的羊』階級的身份仍然不大清楚。有些人覺得一個人所表現的信心和基督徒熱心會標明他是否獲得屬天的呼召。因此,像其他許多情況相似的人一樣,我領食了象徵物。翌年我們有若干先驅再次對於應否領食的問題感覺不安。

我們心裡其實希望在地上的樂園裡生活,但很多人覺得我們的熱心和先驅傳道職分乃是我們受聖靈所膏的證據。耶和華就在這個當兒通過他的地上組織答覆了我們的疑問。在1938年3月15日耶穌受難紀念的下午,該期《守望台》運到了。裡面的主要文章——題名為「他的羊群」——詳細研究約翰福音10:14-16的經文。既有這個清晰的解釋回答了我們的問題,我們感到多麼高興!

文章舉出了多個例子,表明遠在屬天的呼召向人打開之前許久,上帝的靈已怎樣有力地在他古代的僕人身上運行,使他們能夠施行許多異能。照樣,上帝也賜聖靈給那些現今在地上獻了身給他而獲得屬地希望的僕人。所以,現在我們了解由聖靈所生和受上帝聖靈賜予力量去執行他旨意的分別。我們為此實在感激上帝。

「予以援手」的邀請

1938年使人興奮的其他大事就是守望台社社長盧述福弟兄的探訪和在雪梨運動場舉行的大會。大會呼籲先驅自告奮勇到緬甸、馬來亞、暹羅(現稱泰國)、爪哇(現稱印度尼西亞)服務。赫克托·奧茨、弗雷德·佩頓和我很高興獲派到緬甸服務。

我以前從沒有離開過澳洲,但不及兩個月之後,我已和其他先驅一起乘船啟程前往我們的委派地區去了。1938年6月22日,我們在新加坡登岸,在碼頭和比爾·亨特會面,後者在當地從事先驅工作已有一段日子。我們看到當地人民的服飾、風俗,聽到一些我們不明白的語言,看來一切事物都新奇有趣。

亨特弟兄把一封從澳洲拍來的電報給我,通知我社方把我的委派地區由緬甸改為馬來亞,但弗雷德·佩頓和赫克托·奧茨則仍會前往緬甸。我很高興知道我會和兩位經驗豐富的海外傳道員,庫爾特·格魯伯和威利·昂格勞比,一起工作。他們原本來自德國,但在馬來亞服務已有一段時間。

在馬來亞工作了三個月之後,我奉派到泰國去。威利·昂格勞比和從前在當地從事過海外傳道工作的弗蘭克·迪尤爾也和我一起到泰國服務。我們在1938年9月乘火車抵達泰國,找到一個臨時的居所之後就立刻投入見證工作。泰國語的表達能力很強;當我們盡力學習之際,我們發覺泰國人很仁慈而有耐性。

激勵人心的仰光大會

正如上文所述,我們從泰國曼谷開始那前往緬甸仰光的艱辛旅程。那是緬甸第一次舉行大會,美麗的大會堂座無虛設,有超過一千人出席公眾演講。由於已沒有空位剩下來,所以我們被迫要將禮堂的大門關上。緬甸和鄰近各國只有很少見證人,故此大部分來聆聽演講的人都是響應在大會之前派出的數千份邀請單張而來的。

就我們來自孤立海外傳道地區的人而論,大會實在是屬靈的強心針。大會結束之後,我們啟程回泰國去——但這次旅程卻輕鬆得多,我們毋須步行穿過叢林了。

戰爭與日本入侵

這時戰雲已開始籠罩東南亞。日本軍隊一入主泰國,就禁止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戰時所有英國人、美國人、荷蘭人都要送入營中拘禁。喬治·鮑威爾是個先驅,他從新加坡北上曼谷和我會合,結果和我一起被囚禁起來。我們一同在營中度過了三年零八個月。

我們被囚在營中之際收不到任何新書刊或社方的來信。但我們卻經歷到詩篇執筆者的應許「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詩篇145:14。

返回澳洲

1945年戰爭結束,我們獲得釋放,之後我就返回澳洲去了。由於有良好的食物和較為合適的生活環境,我的健康得以復原,並且能夠再次開始先驅工作。後來在1952年,我奉派作環務監督,從事周遊各地的探訪工作。在此後的22年我一直享有這項權利。1957年我和伊莎貝爾結婚,當時她已有11年的先驅經驗。婚後我們夫婦二人繼續從事環務工作。

後來健康的難題開始使我們難於繼續從事周遊工作,所以1974年我們在墨爾本定居下來作先驅。我仍然不時代替弟兄作環務監督,最近更有權利作先驅服務訓練班的指導員。在這一切工作上,內子給予我喜樂和始終如一的支持。現在我已屆78歲高齡,我深深感謝耶和華繼續供應我的一切需要。

回顧以往多年,我常常反省耶和華怎樣訓練我們,幫助我們克服過失,管教我們,精煉我們去作他的僕人。我不時回想上帝幫助我渡過考驗的情形。這些考驗根本是超乎人力所能忍受的,但上帝卻為我預備了方法,使我能夠安然渡過。這些回憶是力量的來源,也不斷的提醒我,耶和華的確供應我的一切需要。

[第21頁的圖片]

我和內子伊莎貝爾的近照

[第23頁的圖片]

在納拉伯作見證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