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付低血糖
一位病人往醫生處求診,自稱健康不佳。他感到「疲倦」、衰弱、不時暈眩。他近來更覺煩燥不安,甚至大感焦灼和驚悸。他許多時心跳太速,突然流出冷汗。毛病在哪裡呢?
這個人可能是數以千計的低血糖症患者之一。這個醫學名詞是針對普通稱為「低血糖」的病情而言。可是,它的病徵是這麼多樣化,以致有時誤作其他多種病症。同時,許多其他疾病也被誤認作低血糖。
那末,低血糖是什麼和怎能更確定地加以辨認呢?它是什麼促成的?有什麼應付方法?
人體需要糖分
人體需要適量的糖分來維持良好的健康。糖分把能量供應給身體細胞。當人體由於種種情況以致糖分水平太低時,遂形成一種緊急狀態,身體也隨之作出反應。
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是受血中糖分過少影響得最嚴重的地方。腦裡若缺乏這種「燃料」便不能發揮功能;沒有功能,亦即沒有生命。
但人體所需要的是哪一種糖分呢?這裡所指的血糖稱為葡萄糖。它與普通調味糖不同,因為它的甜味只有普通糖的一半。究竟人體從哪裡取得葡萄糖,使血液能將它運送到身體細胞裡呢?原來,葡萄糖是從碳水化合物取得的,碳水化合物是維生所必需的三種主要食物之一,其他兩種是蛋白質和脂肪。
有些碳水化合物僅是單糖,食後很容易吸收入血液裡。玉蜀黍糖漿所含的淡味糖分便是一例。普通砂糖也是碳水化合物,但要經過人體消化(分解)才能從中製造葡萄糖。
人體也從其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製造葡萄糖,例如米、麥片、賴馬豆、白麵包、全麥麵包和乾梅子等。這些食物的碳水化合物成分極高。其他的食物也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玉蜀黍、馬鈴薯、香蕉、蘋果、橘子和西柚等。
症狀
隨低血糖而來的症狀很多。患者可能感到衰弱、血壓上升和心跳加速。他也許更加緊張、憂慮、和無故發汗。有時甚至會有頭痛、暈眩、麻木、肌肉不靈活、口齒不清、震顫和空腹感。嚴重的低血糖可能導致痙攣和昏厥,有時甚至死亡。
可是,這並非意味到凡有這些症狀出現便是患上低血糖症。人體有多種疾病也呈現這些症狀。同時,在檢查血液裡的葡萄糖水平時也許會發現,雖然水平較低,未必便是低血糖。事實上,調查透露許多人經常檢查出水平低於被認為「正常」的程度,也沒有低血糖的症狀出現。
同時,醫生指出,低血糖有兩種。較普通的一種稱為機能性低血糖,那便是身體對飲食有過度的反應。另一種稱為器官性低血糖,它是身體器官反常的結果。
機能性低血糖症
決定一個人是否患上低血糖症的要訣之一是:在進食後三至五小時內,血糖水平達到低點時,症狀有經常同時出現嗎?
為了避免對這個難題發生誤會,知道一個正常的人即使在日中不同時間血糖份量也不相同是重要的。血糖分量大多數為身體消耗的食物所支配。食物刺激那製造胰島素的,稱為胰臟的腺體。胰島素幫助身體消耗糖分,將之「燃燒」,把糖分轉變成能量。
通常,血液中的糖(葡萄糖)量在進食後數小時即有增加,尤其是以包括多種碳水化合物的飯餐為然。為了抵消這種增加並使血糖低至正常水平,胰臟遂分泌胰島素。隨著胰島素發揮功用,數小時內血中的糖分即降至較為正常的水平。但在進行過程當中,胰臟若分泌多過所需的胰島素,則糖分水平可能暫時低降。可是,它並非屬於反常的,大多數人此時都沒出現低血糖症狀。
然而,在患上機能性低血糖症的人方面,胰臟對碳水化合物過度敏感,因而分泌太多胰島素。胰島素的過度分泌使血糖水平降得太低,身體遂隨之出現上述的各種症狀。
機能性低血糖的診斷雖然困難,但醫學權威人士聲稱當下列徵狀出現時,患此病的嫌疑就較大:(1)病者的症狀不是整日出現,而是經常在食後三至五小時內出現;(2)在症狀出現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隨之降至低點;(3)進食甜品後,不適之感稍減,因甜品使血糖水平迅速增加;(4)經過合格醫生的特別檢查,病情遂告明顯。
值得留意的是,血糖過少雖是低血糖的特徵,血糖過多卻可能是糖尿病。但是,這兩種情況未必是相反的。何以故呢?因為糖尿病患者若服用過量胰島素,或胰島素的效果太強,病者可能患上低血糖症。由於胰島素「燃燒」太多糖分。以致使血糖水平太低,低血糖症狀遂隨之出現。
差異
在診斷病者是否患有低血糖方面,檢查雖然極其有用。但其中的差別也要考慮。病者既是人,而人是個別不同的。沒有兩個人完全一樣。從普世四十億人中沒有兩個人的指紋完全相同這件事可以見之!因此對一個人或一百人說來是正常的事,對其他的人未必正常。
例如,心臟在20次激跳之後,要多久才回復正常的鼓動呢?甚至年齡相若,健康情況相類的人也各有差異。由於體質的不同,甚至糖尿病科專家對於實際上由什麼構成最初期糖尿病徵狀也未能一致同意。
同樣,鑑於人體的差異,因此很難確定每個病者的低血糖是在任何水平構成的。這必須參照個別的全體健康情況和是否有其他徵狀出現而定。
應付病因
導致血糖水平過低的原因何在?難題雖然複雜,但若干與之有關的因素仍會顯明出來。
因素之一是遺傳。有些人天生易染低血糖病。第二因素是這個人所處的整個生活環境,這包括他每日所過的緊張生活和遭受情緒壓力。太多的緊張和苦悶能削弱身體的抗病能力。由於身體的反應,低血糖症狀遂在高度或長時間緊張和苦悶時出現。
第三個因素是這人所食之物的種類。一般人承認基本食物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礦物質和水。人體受造物主設計成能消耗他所造的多種食物。這些食物供應建造材料使人體得以成長和回復功能,並且作為燃料以供給能量。
可是,近數十年來我們見到使用「無益」食物的例子顯著增加,這種食物含有極少或毫無養分,它們僅含有熱量,食之會使人過胖。同時,糖果和餡餅中有太多糖分和澱粉質,能令胰臟分泌過多胰島素,因而造成血糖水平低於正常。低血糖症狀也隨之出現。
此外,使用人工加添品的增加——例如化學防腐劑和加添色香味的物品——也是難題的因素之一。現代耕農方法所用的殺蟲劑未能從食物除去也是影響食物養分的另一因素。
在沒有特殊的病因而見到低血糖症狀出現時,這些症狀也許可以減輕或防止復發,方法是小心調整食譜,減少碳水化合物和提高蛋白質。同時,留意攝取養分較高的食物也能防止症狀出現。當然,在工業社會裡,要獲得方便廉價的食物也許不是簡單的事。但營養學家所作的下列建議是很有效的:
(1)盡可能減少精煉食物,如白糖和白麵粉等。
(2)使用人工著色或防腐劑等合成加添品含量較少的食物。
(3)盡可能使用沒有防腐劑而可以腐壞的食物,例如鮮果和蔬菜等。(當然在它們未腐壞之前食用!)使用各種蔬菜,以生吃或最能保存養分的方法烹調為佳。
(4)使用冷藏食物時,要兼用解凍時流出的液體,它的營養價值頗高。
(5)避免太多和經常使用「無益」食品,如糖果和汽水等。盡可能以天然糖和果汁替代。
(6)考慮自己的年齡和健康而經常運動。
其他原因
可是,低血糖除了遺傳、環境、緊張、身體無力處理碳水化合物、飲食不良之外,還有其他原因。例如,胰臟生瘤可以導致分泌太多胰島素,因而使血糖水平大為降低。血糖發生混亂會影響到代謝作用而造成低血糖。這幾種器官性的低血糖會突然發作,例如在夜間或斷食時候發作。
飲酒過度也是原因之一。飲酒致醉使肝臟受損,而肝臟乃是對碳水化合物新陳代謝極為重要的器官。同時,初期糖尿病也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有時,在症狀輕微的場合,真正病因若非沒有可能,也是很難查出的。
由於低血糖的症狀繁多,有人遂急於把健康難題斷定為低血糖。尤其是以這方面的專科醫生為然。正如美國加州的瓦克爾醫生在《今日心理學》中寫道:
「大多數低血糖症醫生均誠懇地試圖以最佳方法治療病者,可是任何療法都僅限於一種病況,而危險的是他所見的僅是這種病況。
「正如過敏症專家首先留意過敏症,精神科醫師首先檢查神經,低血糖症醫生往往傾向於檢查碳水化合物的反常之處,並且到此為止。」
因此,遵行一些常識如留意所吃的食物、盡可能不讓自己太過緊張和太多苦悶、接納健全的醫學勸告和加以實行,這一切都對預防和治療低血糖有所幫助。
可是,我們必須記得,在這個事物制度之下是無法永久消除疾病或病因的,因此切合實際的智慧是對於健康不要太過狂熱,或認為有所謂「萬靈藥」可以治療百病。
誠然,我們應該盡力試圖避免生病,有病時也應該盡力應付。可是,只有上帝在他的新規制裡的安排才能完全消除人的不完美和隨之而來的疾病與死亡。真正渴望享有完美健康和長壽的人應該以最大努力學習關於新規制和上帝為生活在其中的人所訂的條件。——啟示錄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