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9 11/8 5-7頁
  • 為什麼這是個不安全的世代?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為什麼這是個不安全的世代?
  • 警醒!1979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教育的價
  • 現代科技
  • 犯罪
  • 國際的緊張
  • 退休的難題
  • 何以我感覺這麼不安全?
    警醒!1990年
  • 力求生活安穩
    警醒!1998年
  • 永遠安居
    警醒!1998年
  • 失業之患
    警醒!199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9
《警》79 11/8 5-7頁

為什麼這是個不安全的世代?

「由於有一股恐懼的暗流存在,人們遂想相信某種控制力量,希望這種力量可以照顧他們。」

這是牛津大學一位學生所作的報導,前年四月的倫敦《星期日電訊報》透露參加宗教的大學生增多到出乎意外。這種趨勢駕 乎多年前干預政治的熱心之上,反映出報章所謂「一個不安全世代的變幻無常。」

在這無與倫比的繁榮時代中,此種情勢頗為矛盾。這好像一間用紙牌砌成的屋,雖然輝煌美觀,但堆砌得薄弱並且注定要倒塌。人們感到這種不穩之勢。可是什麼使現今世代感到如此「不安全」呢?這股「恐懼的暗流」之源有可能決定出來和加以克服嗎?

教育的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大多數先進國家在教育方面已作了很大的擴展。但這並不是說教育本身可以帶來安全。教育既是一個達到目的的工具,它把人帶到哪裡 呢?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可是!對今日許多人說來,教育之路的盡頭便是死巷,沒有職業,僅有黯淡的前途——換言之,就是不安全。

不錯,僅在英國一地即有一百五十萬人失業,數字看來日益增加。戰後以來,似乎比以前任何時候有更多青年失業。一名16歲青年經過多方努力而仍然找不到一份安定職業而傷心自縊。當地的一位教育局委員評論說:「這是一宗極端的例子,但它卻表明青年人所經歷的苦悶。」畢業即失業乃是許多青年的真正恐懼,這種恐懼與感到不安全有直接關係。

香港也是個進步的社會,其中的情況使青年人受到極大壓力。在大多數人看來,以取得高薪職位為目標的教育乃是安全的希望所寄。失敗難免招致災禍。這種情況不但導致挫折,而且造成灰心和悲劇。

一個稱為香港撒瑪利亞人的團體據報在1977年八月的六日期間內已接獲1,225宗從灰心以致想自殺的學生打來求助的電話。1977年八月十三日的《香港標準西報》作了如下簡評:「我們的教育制度以及這個漠視人類基本價值的社會裡那種唯利是尚的物質主義態度在迫使青年自殺方面擔當主要責任。」可是,學生的數目日增,就業機會的數目日減,力爭上游的壓力遂無法減少。

現代科技

那末,現代科技又如何?它會為努力和就業開闢新門戶嗎?以往數十年曾有不少人天真地作這樣想,但現在卻不然。事實上,各國當局現正提出警告,在最近將來數年內,失業人數會有戲劇性的增加。英國劍橋的一群經濟學家昨年曾預言英國在10年內將有五百萬人失業。他們的預言為什麼這樣悲觀呢?

微體電子學的迅速發展已使自動化加速到前所未見的程度。它早已被預報為打破重覆工作常規的工具,現時的電腦科技更有效地代替智力工作。例如,一個熟練的起草員在起草一項計劃方面比電腦擬定設計的時間要多25倍。由於以效率和利潤為念,人力將有什麼遭遇是可想而知的。

各種解決方法均曾有人推行——提早退休、減少每週工作時間、每年給予較多和較長假期以及無可避免地把離校年齡加高。可是,一切或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解決難題,職業問題的基本不安依然存在。

在正常環境下,可以公平地提出聖經所說,「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但一個人若熱心於工作而沒有工作機會又如何?(帖撒羅尼迦後書3:10)很可悲地,今日許多人已落到這個地步,在沒有社會援助的多個國家中,他們迫得在永久不安的情況中力謀生存。

犯罪

「工作驅走三件惡事,苦悶、惡習和貧窮。」十八世紀的法國作家福爾特爾說過這句哲學化的話,倘若飽受訓練的能幹男人或婦女無法忠實地以手作工,就難怪今日有許多人鋌而走險。挫折是有其宣泄方法的,正如在英國所見,有百分之38的罪案是失業的人所犯的。

更驚人的是,普世恐怖主義暴行的激增。由不安和騷亂的年輕一代所煽動的意大利動亂(意大利大專學生所勝任的職位有百分之20已不存在)反映出多個歐洲國家局勢的不安。可是,企圖以武力和威嚇來改變這個「制度」只能造成不安而已。

許多國家當局已擴大和加強警察力量並設立更嚴厲的法案以遏止犯罪浪潮。這種鎮壓步驟對抑制犯罪活動也許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奉公守法的市民卻要為他們的安全付出重大代價。法律的重擔不但要徵稅來擔負,而且阻遏步驟也使整個社會減少若干程度的自由。以忠實和忠貞來恢復理想的社會是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替代的。

國際的緊張

國際難題會達到無可控制的地步嗎?這種恐懼也影響到年輕一代對生活的計劃。他們知道父親和祖父曾在戰爭造成的不安中生活。他們看出世界領袖依然意見分歧,國際間的欺詐和陰謀繼續使和平受到危害。

軍備競賽繼續不停,學生們深知有四份一數目的科學家把時間花在發展殺人武器方面。較少人知的事實是,工作人員每年平均要喪失兩週工資來支付軍費。現行的一代也許聲稱他們要的是「愛情而非戰爭」,但他們知道在國際安全的世界大事上,他們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退休的難題

對於那些已經過了大半生的人也不能免除不安全的感覺。有多少年長的市民看到半生積蓄繼續被通貨膨脹侵蝕而不憂慮呢?節儉和儲蓄似乎已不再 是值得讚揚的美德了。正如一位廣告家以簡潔筆觸鼓勵讀者欠債和借款說:「物價日益上揚,儲錢買物並不合算。」

這種人生哲學也許適合較年輕的一代,可是對於那些已屆退休年齡,入息有限並打算倚靠儲蓄的人又如何?甚至在較易獲得國家救濟的地方,年長的人也有因絕望而喪生。在美國,四宗自殺中即有一宗是65歲以上的人。

生活在這個充滿難題和不穩的世代中會有任何安穩嗎?什麼可以帶來安全?當你在自問這些問題時,我們邀請你考慮8-11頁的證據: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