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生命的信息傳到水路密林地帶
《儆醒!》雜誌駐祕魯通訊員報導
你喜歡乘一艘大艇旅行,通過充滿大樹和各類植物、百鳥爭鳴、昆蟲低吟和野獸嗥叫的森林嗎?你也許會說,這誠然是令人振奮的經驗。
「好消息」必須傳遍的地方
祕魯森林有大好機會使人享有這類經驗,因為它的面積達288,529方哩(747,287方公里),差不多佔全國面積的五分之三。它在西面連接高峻的安迪斯山脈。這個巨大的熱帶森林有互相牽纏的植物,充滿數以千計的昆蟲,包括一些害蟲如蚊、蚋和『艾辛高』(鑽孔蟲的一種,鑽入皮膚,尤其是足踝,的孔裡能造成劇痛)。它同時有多種野獸,包括美洲虎、美洲鱷魚和『根根那斯』(森林野豬)。在這個森林,特別是低地,唯一可用的交通網是水路。
這裡有數千條水路可通,有些在大小和水量方面極有可觀。森林地帶有三條大河縱橫交錯,它們是烏卡雅利河、馬拉寧河,它又會合第三條巨大的亞馬遜河。其他大小川流均注入這三條大河裡,組成像人體的動脈和靜脈一般的交通網。水路交通網甚至達到最荒涼的地帶。
在這片廣大地域居住的村民每年在特定的季節耕種。同時,不少印第安部族如卡斯保、施貝保、金巴和瑪之根格等族人均經常在廣大密林區內從一處遷移至另一處。
讓我們細察一下烏卡雅利河。這條河流(包含最長的支流阿普瑞馬克河)長達1,700哩(2,700公里)。河畔有多個大城市如貝哥巴、干大馬拿等。這些城市近年來趨於繁榮,商業活動和航運日益增加,這是石油和木材業在近年來發展的結果。
當耶和華見證人對祕魯人民開始宣揚聖經的生命信息時,他們很易接觸到海岸和山區的居民。但森林地區內的人士怎能獲得機會聆聽「好消息」呢?
找到解決方法
耶和華見證人渴望擴大使人作基督門徒的活動,他們樂意接受這個難以到達的地區所提供的挑戰。他們定意要建造一艘可以在河上航行的住宅艇。第一位到達祕魯(1940年中葉)的耶和華見證人海外傳道員和路特·艾堅,一位勇敢而熱心的同工,對他們大加鼓勵。他不斷提出幫助使這項計劃完成。
這艘大艇堅固到可以用作內河航行,大到足容六人居住。計劃是由一組工程師定出的,他們將之設計成具有下列特色:船身30呎(9公尺)長,9呎(3公尺)寬,載重量5噸,全部鐵製,配備50匹馬力的柴油引擎,特別設計作內河航行之用。這艘大艇備有寢室、餐廳、廚房和浴室。
建造工作在喀勞見證人的一間工場開始。喀勞是祕魯的一個主要海湖,但不是在大西洋岸而是在太平洋岸。這出現了一項真正難題:怎樣把這艘15噸重的鐵艇從太平洋岸越過海拔15,787呎(4,815公尺)的安迪斯山而下到森林呢?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把艇分作兩段建造,在山的另一邊的密林地帶湊合。
住宅艇在烏卡雅利河畔的貝哥巴港重新湊合起來。這艘「救生」艇應該命名為什麼呢?看來最恰當的名是艾利芙芝奧(避難所)。
這麼大的艇只能在較大的河上航行。既然它不能駛進大河的支流與淺水港,那末怎樣接觸到在這些小河小港附近居住的人呢?我們於是建造一艘船尾馬達的小艇,名叫比基比基。艾利芙芝奧號行走大河,比基比基號行走小河小港,其餘的地方步行可達。
目前,在貝哥巴的準備已一切就緒,還需要一批擔任特別工作的船員。守望台社利馬分社辦事處選出六位全時間工作者擔任這項富於挑戰性和趣味的工作,盡量接觸住在森林區的人,這是真正艱巨的工作,因為村民和部落土著在習俗和方言上差異極大。
祕魯一個小組的資深監督,艾積加利,擔任管理船上一切事務。他曾以多年從事全時間傳道工作,也作過海員,有豐富的航海知識。後來又選出其餘五位船員。其中間有替換,因為有人無法習慣氣候和環境的改變。
這些「先驅傳道員」有兩個主要目標,那便是,把生命訊息盡量傳給最大數目的人,同時本身要保持高度靈性健康。因此,艾利芙芝奧號上的人一開始即以一個小組方式活動,甚至獲得巡迴監督探訪的裨益。
船員們的日常生活有條不紊。在一位稱為「家庭監督」的管理之下,各人輪流擔任廚司和其他雜務。這項安排經過調整和改善之後定出以下的每日常規:凌晨4時起床,首先在河裡作活躍的洗澡——活躍的意思是,倘若停止活動,魚類,包括『皮蘭哈斯』(雖然牠們不像遠處的皮蘭哈斯魚這麼饕餮),就開始咬你一口。鐘聲一響時,大家坐在桌旁討論聖經經文,討論完畢後由當值廚司進上早餐。早餐的主食是『他卡哥』,用香蕉、麥皮和煎魚製成。
早晨6時,全體人員登上裝滿書籍的小艇比基比基號開始當日服務。在較早時候開始是適當的,因為這時大多數人已開始一日活動,一到薄暮,在七時或八時的黃昏,所有活動均已停止。
經驗
以這艘內河艇為交通工具去傳揚生命訊息曾有什麼成就呢?從1976年九月至1977年七月他們以貝哥巴之南的新聖約翰村為總部。船員航行來往於烏卡雅利河和各支流,探訪兩岸的市鎮和鄉村。他們甚至深入人煙稀少的塞巴河區。當這些「傳道海員」來到一處地方時,他們與當地權威人士商談,安排時間聚集村民聆聽公眾演講。演講之後,把聖經刊物分發給表現興趣的人。課室、私人住宅、旅館休息室及其他地方均曾作為聚會所之用。
新聖約翰村的500居民大半為基督新教徒。當弟兄們抵達時,村民肯定可以說服這些新來者歸信他們的宗教。可是,在很短時間即出現相反效果。乘艾利芙芝奧號而來的海員已和不少感興趣人士開始聖經研究,不久,平均有23人參加他們的聚會。
這些「傳道海員」與當地的施壁堡和高力堡部落的土著建立一項奇異的貿易。他們交換語言。土著們以自己方言教導傳道員,而傳道員則用守望台社刊物作教材來教導他們西班牙語。
1977年八月,住宅艇向北而去,抵達新總部所在的干大馬拿。那裡的居民對聖經表示極大興趣。他們不分晝夜往訪海外傳道員,詢問聖經問題和領取聖經書籍。結果建立了許多聖經研究。這些聖經研究小隊發展到可能聚集成為小組聚會的程度。可是有些事情發生卻使干大馬拿的六位傳道海員在腦海中浮現使徒保羅所說「江河的危險」的這句話。(哥林多後書11:26)怎會如此呢?
霎時間,狂風暴雨橫掃該區,河水急劇上漲。上升的水流打斷了繫船的繩子,擔任看守的船員於是上岸企圖把船繫牢。可是自然的力量切斷了所有繩子,艾利芙芝奧號於是在河上漂流。在船上睡著的三位船員為之驚醒,試圖開動引擎以期在上漲的水流中控制那船。但河水大力把船沖向下游,撞在被水沖壞的河岸陷落之處。這使那艘艇的右舷傾側,弟兄們困在裡面。它在幾分鐘後即告下沉。幸而有一扇滑門開著,使裡面的人能夠爬出來,在怒海中泅向岸上逃生。
四位海外傳道員在河岸重聚是多麼快樂的時刻,有人甚至為了同工的死裡逃生而喜極流涕。他們多麼感謝耶和華上帝,因為竟然沒有一人喪生!艾利芙芝奧號又如何?它已完全傾覆,龍骨朝天。「感謝上帝」,隊長艾積加利說,「我們打撈我們的家吧。」
在凌晨4時,準備打撈工作要在它沉到不見蹤影之前開始。早上7時,藉著當地木材公司仁慈地借給我們的兩架拖拉機,那艘船已被拖回岸邊。水手們多次試圖把住宅艇恢復原來位置,但直至使用從附近借來的起重機才告成功。這時已是下午4時,各人已辛苦工作了12小時。他們必須休息一會,略進飲食。在筋疲力竭的一日告終時,他們雖然已失去所有東西,卻為了得回那執行工作所不可少的住宅艇而慶幸。經過修理之後,它再度成為把「好消息」,聖經的生命信息,傳給森林中居民的交通工具。藉著祕魯的耶和華見證人在經濟上的協助,艾利芙芝奧號再度航行。
我們的「傳道海員」對於前途有什麼計劃呢?森林、馬拉寧河和它的數百條支流以及亞馬遜流域的廣大地區正在等待著。我們為這批勇敢的船員祈求,希望藉著耶和華的祝福和保護,能夠走遍他們的派遣地區和幫助祕魯森林的人獲得機會事奉他們的偉大造物主耶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