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盧巴族鼓聲傳語
《儆醒!》雜誌駐尼日利亞通訊員報導
到拉哥斯觀光的一位遊客正在與人談得起勁。但他的談話突然被一個中止姿勢所截斷!他感到愕然,繼而現出困惑驚異的表情。他小心傾聽了一會,轉過頭去好像要聽清楚一點。他困惑的表情更加深刻。他最後望向他的同伴,同伴差不多要笑出來,他問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那時聲音已愈來愈近。像是鼓聲,又有點像語聲——一種陌生的外國語聲。但絕不是人聲。聲調雖然抑揚變化,卻聽不出清晰的字音。可是它與遊客所知的樂器音調又完全不同。
其實,它的確是樂器的聲音,它是約盧巴族傳語鼓的聲音。
鼓語
這位朋友如今有機會敘述和解釋鼓的使用。他首先解釋在尼日利亞約盧巴族人的所在地和西非說約盧巴語的社會是用多種大鼓來打出鼓語的。這是短途的傳訊方法,在習慣上,大鼓用在傳語比用在歌舞伴奏方面還多。
這種方法是行得通的,因為約盧巴語是音調的語言。拼法完全相同的多個字詞在普通會話方面要把音調和基音變化使用來定出不同的意義。鼓聲模仿語言的音調和節奏,因此鼓語彷彿是說著約盧巴語一般。這種鼓語和其他民族的鼓聲咚咚大異其趣,其他民族的鼓聲不能模仿語言,但可以把訊號傳達至遙遠地方。
用鼓聲傳語要經過多方訓練。鼓語由一套通常組成為『阿尼基』的慣用語構成。『阿尼基』是各個家族特有的表達方式,等於是家族的地位、職業、宗教或傳統的象徵。熟練的鼓手必須學懂多個不同家族的『阿尼基』。他同時要熟習模仿說話音調的打鼓技術。
因此未來的鼓手必須自幼就從師學藝,以期有充分時間去操縱那複雜的技術,包括練成靈敏的觸覺和機巧在內。在傳統上,打鼓是若干家庭世代相傳的職業。這種技術由父傳子,因而保持高度水準。
鼓的型式也有多種,用來傳話的鼓全都是抽空的木所製的。『敦敦』是用途最多的傳語鼓。它由五個鼓構成。其中四個是盛沙時計形的壓力鼓,一個是淺底半球形的鼓。
鼓手通常把『敦敦』用闊皮帶跨懸在左肩和挾在左臂之下。他把皮帶上的壓力交互收緊和放鬆使鼓聲的音調或高或低。皮革或皮帶連貫著鼓皮的兩端。它們安排得這樣緊密以致熟練鼓手的每一下手勢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到鼓皮的每一部分。使用鶴咀形鼓槌的鼓手差不多可以用鼓打出八個音階的調子。
『敦敦』除了用作傳語之外,職業樂手也用它們演奏傳統音樂。當鼓手們在社區酋長的私人樂隊中服務時,他們會以頌揚的鼓聲宣布酋長的蒞臨。
當一個家族在列隊遊行時有鼓聲伴奏,傳達家族的讚美時,這些鼓聲使探訪拉哥斯的遊客深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