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7/22 21-23頁
  • 非洲鼓真的能夠傳話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非洲鼓真的能夠傳話嗎?
  • 警醒!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鼓的語言
  • 跟開口木鼓對話
  • 最「能說會道」的傳聲鼓
  • 約盧巴族鼓聲傳語
    警醒!1980年
  • 鼓聲傳語
    警醒!1972
  • 鼓手成為一個快樂的見證人
    警醒!1971
  • 現代耶和華見證人的經歷
    2004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7/22 21-23頁

非洲鼓真的能夠傳話嗎?

《儆醒!》駐尼日利亞通訊員報導

1876、1877年,亨利·史丹利往剛果河探險時,並沒有機會沉思一下當地鼓聲的真正作用。那時,對他和探險隊友來說,鼓聲通常只有一個意思:戰爭。聽見陣陣低沉的隆隆聲,就意味著他們快要被手持長矛的兇悍戰士襲擊了。

後來,在和平時期,史丹利才發現,鼓聲不單能召集軍隊打仗;其實,它們能表達的意思可多著呢!例如,他曾這樣描述一個剛果民族:「[他們]雖然還沒有發展電子通訊技術,卻有一套幾乎同樣有效的溝通系統。這些人藉擊打巨型鼓的不同部分來傳情達意,對內行人來說,這種鼓語清晰好懂,跟口頭語言不相上下。」史丹利也發現,鼓手傳達的,遠不止一聲號角,一個警報;相反,信息變化多端,明確具體。

這些信息甚至可以「穿鄉過村」。有些鼓聲可傳五到七英里遠,晚間,鼓手們要是在一個木筏或山頂上擊鼓,聲音就傳得更遠了。遠方的鼓手接收了信息,會再傳給其他鼓手。1899年,英國旅遊家勞埃德寫道:「據我所知,短短兩小時內,信息就能在兩個相距一百多英里的村莊間傳達了。老實說,我個人認為,傳達信息的時間還可以更短、更快。」

到了20世紀,非洲鼓在傳達信息方面仍然舉足輕重。1965年出版的《非洲樂器》一書指出:「傳聲鼓的功能就像電話和電報那樣,傳遞的信息形形色色,從出生、死亡、結婚的消息到運動比賽、舞蹈節目、入會儀式、政府公報、戰事通告,以至閒話和笑話,樣樣皆能。」

然而,以鼓傳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歐洲等地,人們使用電報線,把信息化作電子脈衝,傳到各地。由於每個字母都有自己的代號,因此,信息可以逐字逐句拼出。然而,中非洲文化並沒有文字,傳聲鼓不能拼字;鼓手用的是另一套信號系統。

鼓的語言

要成功了解鼓聲傳達的含意,就必須先曉得非洲語言的固有特色。中西非很多語言基本上都是雙調語;也就是說,每個字的音節都含有個或高或低的基本音調。不同的音調組合代表了不同的詞。就以扎伊爾凱萊語的利沙卡這詞為例,三個音節都是低音調時,這個詞的意思是「水坑或沼澤」;音調組合如果是低——低——高,意思就是「承諾」;音調組合如果是低——高——高,意思就是「毒藥」。

非洲的開口鼓也能奏出高低兩種音調;至於獸皮鼓,則要成雙成對地用:一鼓奏高音,一鼓奏低音。因此,一個技巧嫻熟的鼓手會模仿有關語言的音調形式,跟人溝通。《非洲的傳聲鼓》指出:「這種所謂的鼓語跟部落語言基本上是一樣的。」

不難想像,在雙調語中,很多詞的音調和音節是一樣的。比如說,在凱萊語裡,大概130個詞跟父親(sango)有同樣的音調組合:高——高;另外還有200多個詞跟母親(nyango)有同樣的音調組合:低——高。為了避免誤會,鼓手們會為這些詞提供上下文,例如,把它們包括在一個簡單而人人都懂的短語裡,讓聽者能夠根據音調的變化,明白所要表達的含意。

跟開口木鼓對話

其中一種傳聲鼓就是開口木鼓。(參看第23頁插圖。)這種鼓的製法是在腐樹幹上挖一個洞。這個鼓兩端並沒有獸皮製的鼓面。雖然圖中的鼓有兩道裂縫,很多開口木鼓卻只有一道長長的裂縫。打在裂口一邊會發出高音調,打在另一邊則會發出低音調。大多數開口木鼓都有一米長,雖然有的只長半米,有的卻身長兩米。開口木鼓的直徑則從20厘米到一米不等。

開口木鼓不光是把信息一村傳一村而已。喀麥隆作家弗朗西斯·比比在一篇描述摔跤賽的文章中,提到了這種鼓的另一種角色。對陣雙方打算在鄉村廣場交鋒時,鼓聲鍠鍠,發出陣陣讚揚之聲;同時,冠軍隊伍會根據鼓的節拍翩翩起舞。一方的鼓聲彷彿在呼喊著:「大英雄啊!誰能跟你比美,誰能與你爭鋒?這些可憐的小傢伙,……自以為心中的英雄能把你打倒,……卻不知,你是屹立不倒的。」敵方的音樂家完全理解這些並不帶惡意的嘲諷,於是迅速奏出一句箴言回應:「小猴……小猴……想上樹,人人認定他會摔。小猴子,不怕苦,不但摔不下,還能攀樹頂,攀樹頂。」摔跤賽進行期間,生動活潑的開口木鼓聲不絕於耳,為觀眾帶來不少娛樂。

最「能說會道」的傳聲鼓

壓力鼓更上一層樓。右圖展示的鼓叫敦敦,是尼日利亞著名的約魯巴傳聲鼓。這鼓樣子像沙漏,兩邊鼓面包著棕色的薄山羊皮,以皮條帶相連。擠壓皮條帶時,鼓面張力增加,就能奏出八度以至更高的調子。技術精湛的鼓手熟練地用彎鼓槌調弄音高跟節拍,壓力鼓就能模擬出類似人聲的種種變化來。這樣,內行鼓手之間就能「交流心曲」了。

1976年5月,約魯巴酋長的宮廷樂手在一次表演中,充分發揮了鼓手以鼓傳情的超卓技術。一些自告奮勇的聽眾低聲地向主音鼓手發出一連串指示,主音鼓手再用傳聲鼓把指示傳達給遠離院子的另一名樂師。然後,樂師就根據鼓聲的指示,在不同的地方做出各樣指定的動作。

學習以鼓傳情殊不簡單。作家勞葉指出:「約魯巴鼓這門藝術既複雜又艱深,必須苦學多年才能學有所成。鼓手不但手要靈活,音樂感要強,對當地的詩詞歷史也要相當熟悉。」

近幾十年,非洲鼓在傳遞信息方面已不像以往那麼受歡迎了。雖然這樣,他們在音樂上仍然擔當很重要的角色。《非洲樂器》指出: 「學習以鼓傳情絕非易事。因此,這門藝術在非洲恐怕就要失傳了。」傳媒專家羅伯特·尼科爾斯也指出:「這些非洲的古老巨鼓,以往雖然鼓聲傳千里,信息達萬家;現在卻難逃失傳的厄運。」對現代人來說,打個電話可要容易多呢。

[第23頁的圖片]

開口鼓

[第23頁的圖片]

約魯巴傳聲鼓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