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克服各種天然障礙
埃及亞歷山大利亞瑰麗堂皇的圖書館無疑是今日尚存的世界最大圖書匯集中心。有一個時期,它的古代書架上充滿了五十多萬文獻。
這間圖書館建於公元前第三世紀,在建成將近350年後,火災焚毀了其中若干書籍。殘存的寶貴文獻不久又遭受掠奪和摧毀。英國歷史家吉朋聲稱,「許多古代天才作品遭受無法復元的摧殘。」
不錯,大部份寫在紙草(以埃及盛產的紙草植物所製的紙)上的巨量書籍都毀於天然災劫,但有一本書卻能渡過災劫——火災和人的掠奪。那些文獻若是刻在石上或泥板上而非寫在可毀的紙草上,則它們的命運便會較佳。
但在公元第一世紀所寫的《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若干部份卻寫在同一可毀的物質,紙草,之上。當時主要用來寫聖經的是羊皮或牛皮(以動物皮製成的書寫用品[提摩太後書4:13])。這種物質也是可以焚燒和日久腐爛的。倘若沒有副本去保全那無價的信息的話,聖經的手寫原本就多麼容易消滅!可是,當時已有許多抄本製成和流傳,因此雖然寫在可毀的物質上,信息亦不至失傳。
交託在少數人手上
聖經生存的另一天然障礙便是事實上它在起初便被交託在少數不受歡迎的人之上。使徒保羅承認:「上帝的聖言交託猶太人。」(羅馬書3:2)若干猶太人在一段超過千年的時期被上帝用來記錄他的道,該國也竭力護衛這些神聖寫作。
請想想!當聖經寫作開始時,該國的人數被描述為「在萬民中是最少的。」它的弱小與強大的鄰國如赫人、亞摩利人等成一對照。但那些強鄰的文學作品有什麼遭遇呢?都死去了。它們的遺骸埋葬在地裡或在博物館中腐爛。——申命記7:1,7。
《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新約》)的執筆者和保護者也是一小群沒有防衛和受人憎恨的人士。據說這一小群人在當時是:「到處被毀謗的。」——使徒行傳28:22。
在千多年後的今日,這群備受憎恨的少數人的寫作已傳遍整個世界。這與天然環境所提示的正好相反!看來豈不是有一種高強得多的力量作為保護者嗎?
原作的文字已被大多數人遺忘
你能閱讀古希伯來文嗎?少數人能夠。聖經在起初便是以這種文字寫成的。顯然,聖經在今日若只有這種文字,它就會成為一本死書!
可是,一切使用聖經的人以及鄰近國家的人卻隨時隨地都能以自己明白的作品方式讀到聖經。古希伯來文聖經在多個世紀曾為真實上帝的崇拜者所明白。
後來在公元前第七世紀的困苦時代,隨著猶太首都耶路撒冷的毀滅,猶太人開始驅散到說陌生語言的各國去。那時希臘文成了國際語言。雖然後來重歸耶路撒冷的小撮猶太人努力促使希伯來文繼續成為活的語言,但不久有些「散住在希臘中」的猶太人卻讀不懂希伯來文的聖經。——約翰福音7:35。
聖經信息會停下來,不再在他們的生活當中作為一種「活的力量」嗎?同時,數以百萬計說希臘語的非猶太人又如何?上帝之道的知識會對他們隱藏起來嗎?
第一部譯本
公元前300年左右,有將近百萬說希臘語的猶太人住在埃及亞歷山大利亞,那裡是希臘語世界的文化中心。藉著他們的努力和可能由於托勒密非羅杜斐斯王的合作,終於把聖經從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
多大的恩物!現在從閱讀《希伯來文聖經》獲益的人不僅限於一小撮人而已。正如第一世紀的猶太哲學家斐羅所說:『整族人類都可從獲悉我們的智慧和聖潔的律法而得益。』
由於亞歷山大利亞在「產書」方面已有悠久的歷史,因此這本稱為《七十人譯本》的聖經遂有許多抄本,並且輾轉傳抄,運送至普世說希臘語的猶太人手上。它那時的確是「民眾的聖經」。因為譯本是當時的通俗文字,而且定價低廉,在亞歷山大利亞發展的出版技術使許多崇拜者可以擁有一本私人的聖經。
早期基督徒使聖經活著
《希伯來文聖經》的應用從使徒保羅的行動可以見之。「他根據聖經與他們[在帖撒羅尼迦會堂裡的猶太人]辯論,講解證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人中復活。」(使徒行傳17:2-4,《新譯》)為了『證明』這件事,他要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引述多節經文以確立基督教的真正根據。
早期基督徒運用聖經,包括新近寫成的《基督教希臘文聖經》在內,在書籍業方面導至徹底的革命。直至那時為止,所有書籍均是書卷形式。這種書卷只宜於悠閒地閱讀。可是基督徒要用聖經從事海外傳道工作,作為『證明』他們宗教的根據。你能想像到在長達35呎(11公尺)的書卷裡找出一節復一節的經文是多麼麻煩的事!
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前,羅馬人作出實驗,以厚重的皮頁裝成書本形式。這種笨重的書絕不流行。可是,有人利用這項意見,用較薄的紙草作為書頁。這種抄本對迅速查閱很合理想。它便是今日書籍設計的先模。這項巨大突破是誰促成的呢?《劍橋聖經歷史》的權威人士聲稱:
「有人想出方法,不以羊皮而以紙草製造書本形式的抄本。我們不知道這種方法最初由何人及在何地試用;但我們的確知道這種新的形式和最早期的基督教有直接關係,發明者實際上可能是個基督徒。」
在今日,當你翻開書本式的聖經而非使用書卷時,你可以想像到基督徒使用書本形式的抄本所從事的熱心見證工作。因此自開闢了我們的公元世紀之後,聖經所包含的信息十分活躍,它的確「運行」在許多崇拜者的心中。但這種平靜的情況沒有延長得很久,我們在下文可以看到。
[第5頁的圖片]
聖經寫在可毀的物質上;你在圖中所見的是大英博物館陳列的最古老聖經手抄本
[第6頁的圖片]
將聖經從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使其得以在平民當中流行
[第6頁的圖片]
書本形式的抄本使熱心的基督徒易於運用聖經去教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