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發電有什麼不妥?
由於廣島和長崎遭受毀滅性轟炸而首次宣布原子能登場,舉世為之大驚失色。隨著人們逐漸驚魂稍定,並且獲得安慰良心的保證,認為原子能未必盡是惡的。倘若加以控制,也能導致有益的用途。
初期報告甚至提出希望,藉著鈾的分裂所產生的能量會成為能源難題的最終解決方法。鈾的價格雖比煤或石油昂貴得多,可是它含有百萬倍的能量,凌駕於人類已知的任何能源之上。原子爐的燃料所費無幾。當原子爐建成和接合發電渦輪之後,便可獲得免費供電!
很可惜!在詳細觀察之下,免費電力的美夢就幻滅了。首先,冷酷的事實是,能夠引起連鎖反應的鈾(鈾-235同位素)不及全體的百分之一。若要使鈾的濃度高到足以保持核子火的燃燒,就非將它和較重的同位素(鈾-238)分離不可。這項工作既艱難又昂貴,同時,從鈾-235燃燒時所得的些微能量又在分離過程中耗盡了。
後來關於中子的知識繼續增加,中子從燃燒中的核燃料把反應傳播至未燃燒的核燃料。這種傳播與煤爐中的煤與煤之間傳播的火焰不同。在原子分裂時,中子從分裂中的原子溢出,使燃料、反應爐內部和周圍各物均有輻射危險。因此反應系統必須全部用特厚的遮蔽材料密封,並用遙遠控制的機械操作。爐裡的反應進行比火更加可怕,因為透過力極強的隱形射線可以把人在不知不覺中灼傷至死。
此外,控制燃燒是一項難以處理的操作。核子爐不是炸彈,可是萬一失去控制,便會融化蔽壁而漏出,使鄰近周圍飽受致命的輻射塵染污是可想而知的。為了避免這等事故,便要設立複雜而昂貴的安全裝置和不斷監視。同時,鈾是不會完全燒成灰燼的。燃料在消耗將盡時,分裂的渣滓開始大量吸收鈾所產生的中子,使連鎖反應熄滅。因此要趁燃料尚未耗盡時就要將之抽出,代之以新的鈾-235。
此外,拋棄燒過的燃料也不像把炭灰散放在園裡這麼簡單。核燃料的灰含有猛烈的放射性,在取出之後需要加強封閉一段長時期。核分裂的產物的放射元素大多數能存留幾世紀之久。它們絕不可能放入下水道裡,甚至不能拋入海洋裡。埋在有地下水經過的土裡也不安全。直至現時為止,大多數輻射廢物收藏在保護容器裡,等待有人想出處理方法去加以解決。
每一項複雜因素都使成本愈來愈高,因此在電力傳到送電網之前,從「免費」燃料所節省的金錢都已用光,可是,儘管有這麼多的缺點,核能還是受到大力促進,在多個國家中,核能已成為每日供應的能源一部份。
若干經濟分析家聲稱,核子發電並不廉於煤或石油發電,核子發電之獲致目前地位僅是由於政府津貼之助,不需電力公司負擔所致。另一方面,供給芝加哥電力的一間美國電力公司發表成本數目,表明核子發電已為顧客節省數百萬美元。他們從原子獲得42%的電力,並計劃在1985年增加至65%。核子發電對多國的經濟有重要的影響。
反對核子發電
核子能的使用已日益受人反對。輻射廢物的山積使人深感憂慮;沒有人願意在自己住所附近貯存這些廢物。同時,令人深感不安的是,核子發電廠萬一發生爆炸,放射性物質就會散布該區以致數百萬人可能暴露在放射能之下。這類爆炸從未發生過,但沒有人敢擔保不會發生。
抗議示威遊行和法庭爭訟阻延了多間發電廠的興建。美國政府機構為了安撫抗議者,已在批准興建新廠方面定下更嚴厲的條件。
不久之前在美國賓州哈立斯堡附近一間核子發電廠的禍事使全國害怕核子發電廠爆炸的情緒極為高漲。由於控制爐心冷卻水所用的瓣膜和工具失靈以致反應爐不受控制。有多日時間,反應爐因過熱而熔化,或者氫氣堆積在容器頂上以致容器爆裂的可能性成敗參半。容納反應爐的建築物是設計成有意外事故發生時可把放射物質關閉在內部的。可是,萬一此舉也失靈,便可以想像得到,住在附近數以千計的人會因此死去。許多居民不信任官方的保證,在危機過後即行遷往別處。
結果,危險避過了,人們所受的傷害不會超過普通醫療用的X射線爆炸的程度,但發電廠已無法再用。清潔和修復所需的費用可能與另建新廠相等。
若干新聞報導雖然有點誇張——一位評論家說,「我們幾乎失了賓雪法尼亞州」——但這次意外無疑對那些反對核能的人助了一臂之力。看來促使人高叫「關閉核子發電廠」的是情緒多於理智。核子發電的危險若與被人接納為日常生活的其他事情比較起來就微不足道了。
例如,人們繼續罔顧法律限制而超速駕車,他們若遵守速度限制,昨年便不致有8,000人以上喪生(在美國)了。更糟的是,人們繼續吸煙,雖然獲得政府資助和到處宣傳吸煙會患上肺癌,但結果在昨年也預料會有80,000人死於肺癌。
與此相反的是,在核子發電歷史上,至今還未有一人在嚴重意外中罹難或受傷。可是人們卻要求關閉所有核子發電廠。無疑,隱形輻射潛伏著的無形力量激動了反對者的情緒。但這種情緒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使當局放緩發展核子力量和施行更嚴密的防範。這一切措施會使能源的成本更高。
鈾的供應還可以延續多久?
阻延核電發展的另一因素是事實上鈾的供應並不是用之不竭的。倘若核子發電量增加一倍的計劃在1985年實行,美國的鈾便會在2000年之前耗盡。
可是,在現行供應的資源上還可以作很大的發展。根據事實,在鈾-235耗盡時,可把鈾-238轉變成鐪。方法是從用過的燃料以化學提煉,造成比鈾-235更佳的能源。以鐪作為燃料的核子爐可使燃料再生比消耗更快,結果會有將近全數的鈾可用,而非僅是1%之微。
可是現時和將來的計劃卻有隱伏的危險存在。在發電廠所用的同一的鈾可以轉用來製造炸彈。為了這緣故各國政府嚴密監視提煉鈾-235的工廠,並對產品的去向保持嚴格記錄。儘管這樣,當這種物質在動力爐裡使用時,積聚的鐪量在日久可能造成原子彈。印度便發生過這樣的事,當時曾使幫助他們建造反應爐的加拿大人大驚失色。倘若用鐪作為燃料,難題可能更加嚴重。為了這緣故,有些政治領袖反對發展滋生反應爐。
許多科學家寄望於以其他方法從核子取得能源。方法不是基於把一個重原子分裂為兩個輕原子,而是把最輕的元素,氫,融合成為氦。太陽裡面所進行的就是這種核子反應過程。與鈾的有限蘊藏量正相反,氫的供應量多如洋海,甚至比煤還多。這種方法若能成就,人的能源難題豈不是獲得永久解決嗎?
關於這項問題,《儆醒!》雜誌行將刊出文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