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1 6/8 28-31頁
  • 「媽媽,買這個給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媽媽,買這個給我!」
  • 警醒!198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購買慾的模鑄者
  • 積極的訓練
  • 真正的滿足
  • 幾乎百物可推銷!
    警醒!1981年
  • 教養兒女愛戴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 在亂世教養快樂的兒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2年
  • 你有教導你的兒女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1年
《警》81 6/8 28-31頁

「媽媽,買這個給我!」

教導兒女善用金錢

「媽媽,買這個給我!」這句話多麼常聽!我們在孩童時代也可能說過這句話,母親有時說「好」,有時說「不」。她偶然也會解釋原因,但我們通常只知道有些東西她會買,有些東西卻不會買。

這就是大多數兒童學會用錢的方法——有例可援。事實上,調查顯示許多父母都沒有定出任何方法去教導兒女善用金錢。

你也許認為你真正教導過兒女應該買些什麼,何時購買以及怎樣比較價錢和品質,和怎樣擺脫現代物質主義。但最好還是問問自己:「上次我真正誠心努力這樣行是在多久之前呢?」這個時間可能比你所想的更久。

不論你曾否作過這樣的努力,本文的原則和建議可能值得你重視。

這件事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人正在立心努力教導你的兒女去跟從某些原則,他們的原則也許和你希望兒女所跟從的原則不同。這些人以一生時間去學習怎樣說服人購買東西,他們對物質的看重程度也許和你的意見有別。他們是些什麼人呢?且讓他們自己道來:

購買慾的模鑄者

多年之前一間頗投兒童所好的廣告公司向商人和廣告主宣傳說:「渴望得到你的產品的強烈慾望是可以模鑄的!……你的產品有個廣大銷場。讓兒童記得你產品的牌子名稱,他們便會堅請父母購買這種牌子而不買其他。許多有遠見的廣告主在今日大量投資,希望明日收效,方法是模鑄強烈的購買慾。」

兒童自幼便是廣告的目標,廣告設計是使他們希望有更多的物質東西。精明幹練的人員研究怎樣投合你的兒女的「內心要求」以致孩子「要買」他們的產品。

在不少國家中,電視廣告大肆宣傳兒童用品,這便是用來說服年輕人的主要媒介。廣告甚至在兒童未有閱讀能力之前已經發揮作用。溫斯·柏加特在《隱藏的說客》一書中引述一段促請製造商留意電視特殊力量的告白。它說:「世上還有什麼地方比4歲小孩的頭腦更能強固地印以商標意識?……對製造商來說,能在聽眾幼年時給以印象,並在受到控制的情況下年復一年向其推銷直至其長大成人,成為擁有充分購買力的顧客,還有什麼比這樣行更有價值呢?」

美國的3位大學教授以5至12歲之間的兒童為對象作出調查,發現他們平均每週看到將近400次電視商業廣告——1年20,000次左右!這幾位教授評論說:「兒童要有力量避免受到『誤導』或欺騙乃是今日亟需考慮的問題,尤其是兒童——甚至是十分年幼的——以許多時間暴露在商業廣告之下為然。」

他們發現其中有百分之56的幼稚園學童很少留意到「為什麼會有廣告登在電視上,」約有半數認為「商業告白說的都是真理。」這些孩子非常幼小,可是廣告主卻花費大量金錢對幼童宣傳,因為他們認為一生習慣會在幼時形成。

教授們同時發現這些5歲兒童的母親們只有半數肯和他們談論關於商業告白問題。他們評論說:「許多幼稚園學童的母親看來正在失去教導兒女明白商業廣告意向的機會,在這方面的了解可以幫助他們開始成為一個有鑑別力的消費者。」可是,他們發現幼童也能「選擇吸收」廣告信息,這種能力甚至可以灌輸給「幼稚園年齡的兒童。」a

這種教育許多時未有施行。一本題名為《十七歲》的美國少女雜誌編者聲稱他的年輕讀者們乃是很好的傾銷對象,因為她們「對廣告尚未發生懷疑。」

採取主動是好的。與你的兒女談論廣告,指出廣告可以供應許多知識,但它的目的顯然是希望人花錢。商人若能使你想買非必要的東西,例如新的電器用品和新款東西,他的利益就會增加。比浪費金錢更重要的是廣告灌輸物質至上的觀點,認為買物導致快樂。

積極的訓練

你怎樣才能教訓兒女對金錢和善用金錢方面懷有正確態度呢?方法之一是在購物時帶兒女同行和品評你所買的東西,孩子若受到鼓勵,便會以知道物價為樂。你會認為他們是個活的電腦,因為他們會提醒你另一家商店的價錢平一點。

第二步是教導關於品質的知識。你也許問:「為什麼你認為這件毛衣較平?」「這一件值得付出特別高價嗎?」「你認為這件紅色的可以用多久?」孩子從此學會怎樣衡量價值和認識品質,這種能力對他將來大有用處。

年輕人很難辨別精品和「劣貨」,因為他們沒有成年人這麼多的誤選劣貨的經驗。因此,當你選中一樣物品時可向他們解釋你何以認為這件物品會比其他的耐用。

以此方法可以教導不少學問。一位父親在打算選購新車時詢問小女兒喜歡什麼顏色。她答道:「黑色」。父親評論說:「黑色很易顯出塵埃——你願意洗車嗎?」她答道:「不,我們應該買淺色的。」後來,在旁邊站著的一位婦人說:「啊,讓孩子選擇顏色!」其實那孩子沒有選擇顏色。父親僅是乘機教導女兒關於選擇的方法而已。若有更多父母能花點時間教導兒女,他們的決定便會明智多少!

決定你是否有力量購買又如何?當你看到一襲新衣或一件工具在吸引你購買時,你也許會思量能否從這個月的食費、租金、抵押還款或其他必需的開支省下一點錢來購買。可是,孩子並不知道你所衡量的各種因素。那末,何不在逛商店時對孩子解釋你所考慮的因素以及為什麼作這樣的決定呢?孩子因為不必負擔這些義務,所以在用錢方面較為衝動。可是在這時讓他知道怎樣作出決定是好的。

也許你不理會減價貨的宣傳是否有價值而立刻作出決定。何不向兒女指出為什麼你作出這樣的決定呢?這樣行需要時間,但對於孩子現時的態度和長成後的能力都有幫助。

請記得慈愛的訓示和以身作則比批評的收效更大。教導孩子怎樣作決定,他所作的決定就會使你更快樂!

真正的滿足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你的孩子是否了解到人生不僅是擁有物質東西而已。他們會受製造商、廣告主、商店甚至朋友所說服,認為快樂是來自購買東西嗎?

上幾代的人以親手所作的製品為樂。男子可能是製作精美傢具的能手。女人能烘美味的餡餅或製作漂亮的棉被。男孩以配製收音機或飼育一隻希望獲獎的牛犢為樂。

今日我們所造的東西越來越少。大多數的東西都是機器生產的。製造商和推銷者知道這點,他們鼓勵你以消費來填補這個空隙。他們建議你要「提高身價」,不是藉著培養優良品性或正直的人格而是藉著你所買的東西。

大衛和瑪利美·奇連在他們合著的《超級顧客》一書中說,「難怪許多青年都試圖使自己與眾不同,方法是在鄰舍或群體當中首先購買新的唱片、電吉他、破浪板或輕便步談機——這一切都代表消費而非生產。相率購買這些東西的青年人日益增多,他們購買東西並非由於真正希望享受而是希望『人有我有』。他們因購物而獲致平等感,但這樣行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因為要不斷購買才能保持這種感覺。」

青年人怎樣才能受到幫助去看出「身分象徵」並不是快樂生活的正當基礎呢?

這樣行大部分有賴於父母的態度。作為父母的是否關懷物質東西過於人格和靈性方面的發展呢?你有幫助兒女了解到他們的重要是因為他們為人如何而非因為他們擁有什麼嗎?你有使他們感到以自己本身而非以炫耀自己所有為滿足嗎?

耶和華見證人的兒女們在這方面特別有利。他們受到鼓勵在聚會中發表評論。他們可能參加神治傳道訓練班,學會在小組中發表演講。有些孩子自告奮勇參加王國聚會所的工作。這一切都有助於推廣上帝的將臨新規制的好消息。這些孩子都具有人生的正確目標。

在應用聖經原則的家庭中,兒女確信父母的慈愛。他們深知別人對他們的欣賞是在於他們努力成為怎樣的人——表現愛心和努力行善的人。此等年輕人在生活上有真正喜樂的根據以及對成就感到滿足而非淺薄地以擁有物質而感到自己了不起。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事物的真正價值告訴青年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所深愛而且是以我們的榜樣來模鑄他們自己的生活樣式的。

[腳注]

a 《兒童怎樣學會購物》,史葛·華特,但以理·華克曼和艾倫華·特拿合著。

[第30頁的附欄]

不要縱壞長大了的兒女

小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予什麼的確可能寵壞了他們,並且會使他們更加自私。但年老的父母若繼續讓成年的「兒女」要什麼就給什麼也可能使他們把父母看作禮物的泉源而非配受敬愛的長輩。

一位飽受打擊而感到失望的婦人寫及她和丈夫「多少年來不斷在每個場合贈送禮物給兒女,並且請他們不必花錢在我們身上。」但使父母大為震驚的是,當他們贈送一個昂貴的雕像給成年的女兒時,她說:「不必麻煩。有一天這些東西都是我的,我會把它賣了。」那位母親悲嘆說:「你不知道這句話使我多麼傷心。」使她更加傷心的是,成年的兒子和女兒都開始詢問父母在過世後有若干遺產。她悲哀地說:「我絕對料不到這樣的話竟出自我們親生的兒子和女兒之口。」

長大了的兒女從父母接受到太多的物質東西不但被父母寵壞,而且不會學到一項寶貴教訓,那便是從奉養父母所得的喜樂。不把太多東西給予兒女的父母們往往在後來發現當出其不意地贈送禮物給兒女時會受到更大的感激。父母可能以自己的為人而非所贈的禮物受到兒女愛戴。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