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2 1/8 20-22頁
  • 「鬼墟」——予人教訓的遺跡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鬼墟」——予人教訓的遺跡
  • 警醒!198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巴克維爾的誕生
  • 艱險的旅程
  • 什麼類型的人?
  • 巴克維爾和給予今日的教訓
  • 《最棒的生活!》
    傳道與生活聚會手冊——2016年
  • 上帝的王國什麼時候開始統治?——第一部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4年
  • 沙島上的世外桃源
    警醒!2006年
  • 魅力無限說黃金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1/8 20-22頁

「鬼墟」——予人教訓的遺跡

《儆醒!》雜誌駐加拿大通訊員報導

那裡豎立著許多昔年的墓碑。有些墓誌銘依然清晰可誦:

「威廉·侯基爾之墓,加拿大西部富勒頓郡移民,終於1863年8月31日,享年23歲。」

「彼得·基遜之墓,加拿大西部彼利斯葛郡溫勒曉爾移民,終於1863年7月24日,享年31歲。」

諸如此類的墓誌銘很多。死者多數在20和30餘歲之間,很少超過40歲的。正如墓誌銘所載,這些青年早逝的人是從世界各地而來的。

頗有趣地,在這些墓碑附近的是一個巨大得多的遺跡,巴克維爾鎮,它誕生於1862年,但在1868年差不多完全死滅。巴克維爾在1868年被大火燒為平地。但居民在翌日開始將之重建而告「復活」。後來又差不多再度死滅,這次是由於居民相率離去,它於是變成了「鬼墟」。a

在1950年代末期,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開始重建巴克維爾。目前數以千計的遊客可以重新目睹這個位於芝加哥以西、三藩市以北,一度以人口眾多著稱的北美市鎮遺跡。

但巴克維爾是首先怎樣存在,而且似乎在一夜之間興起的?它為什麼先興後衰?答案是在乎它建於其上的地土。它建於黃金之上。不錯,它是個尋金熱者的市鎮,是十九世紀許多這樣的市鎮之一。

可是我們從巴克維爾學到什麼呢?在這樣因尋金熱而誕生的市鎮,你能在墓碑上寫些什麼?追溯一下巴克維爾的誕生和歷史看看你會在這昔日遺跡之上刻些什麼吧。

巴克維爾的誕生

巴克維爾位於加拿大西陲英屬哥倫比亞省的山區。它離開美、加接壤的溫哥華附近,夫拉則河注入海洋之處約500哩(800千米)的上游地方。河口偏西之處是溫哥華島。島的南端是維多利亞,它是英屬哥倫比亞省最古老的市鎮之一。

在比利·巴克(巴克維爾因他而得名)離開他的帆船,掀起1860年代尋金熱之前,維多利亞的居民大約只有400人。請想像一下在一個星期日港外突然來了一艘帆船,船上竟有450人時當地居民的驚異!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湧來呢?

原來,傳說在夫拉則河一帶發現黃金,小隊開礦者已從三藩市出發前往調查。他們發現了不少黃金而大感鼓舞,於是把消息傳返三藩市。結果,在1858年4月,這條載有450人的船就抵達維多利亞。在隨後3個月,另有23,000人從水路以及8,000人左右從陸路前來!其中有25,000人知難而退。只有不畏艱難、身體壯健和立下決心的人才留下來。

翌年,抱著不屈精神的存留者沿夫拉則河向北推進,終於進入支流抵達一處名為加利布的地方。這裡發現的黃金數以噸計。1862年,比利·巴克一行人等聲稱領有這塊富饒土地的所有權。巴克維爾由此而得名,這個市鎮迅速成長。不久,礦工和有志成為礦工的人遂紛紛從北美甚至世界各地前來加利布。

巴克維爾是個應時產生而不是經過計劃建成的市鎮。其中排列的都是小木屋,商店和酒簾建在支柱之上以防暴漲的洪水侵襲。在全盛時期,估計該鎮人口達10,000之多。可是,黃金的誘惑雖然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但得償所願的只屬少數。大多數人在始料不及的艱辛之下感到挫折失望。

艱險的旅程

夫拉則河是礦工們前往金礦時最艱難險阻的旅程。一項報導估計在1858年駛往金礦的獨木舟大約有四分之一沉沒。一位深知此中艱險的人便是此河以他為名的西門·夫拉則,他和幾位航行者曾在1808年歷盡峽谷和急流的艱險。

那末何不循陸路前往呢?夫拉則寫道:「至於陸路方面,我們很難(只靠)攜著手槍通過。我曾在洛磯山過了一段長時期,那地的情況是任何地方所無的。它是這麼荒涼以致有時的確無法以言語形容。」

通過夫拉則峽谷的礦工們許多時被艱險的途程弄至完全心灰意冷。此外,危險的情況也包括泥淖、風雪、蚊群和污穢的蠅群、嚴寒、單調的食物、高昂的物價,在早期還有印第安人侵襲。

一經抵達申請採掘的地方還要遭遇更加令人沮喪的情況。在那裡要抵受長時間的勞苦工作和極端的天氣。礦山意外乃是常事。飽歷風霜、酒精中毒和營養失調也取去不少生命。

一條通往金礦的馬車路終於建成,使旅途情況較為改善。在通過夫拉則峽谷時,馬車路沿著山壁在峽谷的懸崖上蜿蜒而過。建路的工程是這麼偉大以致它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觀。300哩(480千米)長的一段在1863年完成,不久就伸展至巴克維爾。

什麼類型的人?

尋金熱產生和吸引了各種各式的人——貪婪的、不法的、魯莽的、賭徒、操行有問題的婦人、冒險者、誠實的商人和希望致富的礦工。

比利·巴克是加利布的「傳奇人物」之一。他和同行的人以開拓土地致富。可是,他花錢和賺錢一般快速以致一貧如洗而死在養老院中。

「加利布」金馬倫是來自安大略的。他帶了妻子和孩子從水路航行12,000哩(19,000千米)繞過南美尖端而來。孩子不幸染病夭折,他的妻子也病死了。她本來就不喜歡苦苦尋金,於是在死前要求死後歸葬安大略故鄉。金馬倫遂把她的遺體放入錫棺,納在木箱裡暫時下葬。不久之後,他的隊伍探到金礦,他成了加利布的第二位豐富土地所有權的領有者,可是他現時為了妻喪女亡而更加傷心。他矢誓要實現妻子的願望。於是在仲冬天氣的零下溫度,雪深數呎時,他帶著妻子遺骸向維多利亞進發。

金馬倫一行飽歷艱辛,經過荒野,在一個多月後抵達維多利亞,把妻子遺骸再度暫時下葬。他折回金礦,再在秋季攜帶數十萬元回到維多利亞。這筆款項使他能乘帆船返抵東岸。他繼續前往安大略的康瓦耳,在那裡第三度埋葬妻子遺骸。今日,巴克維爾建有「加利布」金馬倫的墓碑,他死時身無分文!

在加利布致富的人並非都是以「破產」收場的,有些人把財富處理得很好。他們發財之後離開加利布,回到家鄉或其他地方享受努力獲致的物質成果,其他的則留在當地幫助該地的將來發展。

巴克維爾和給予今日的教訓

巴克維爾至今依然是遺跡而已,為了保存它的歷史,有心人已致力於使巴克維爾從「鬼墟」的狀態復興過來。

今日行經巴克維爾街道的人會有什麼感想呢?回溯以往,他們可從富於啟迪性的墓誌銘得益。

有人也許會讀到:「熱中於物質財富可能歪曲你的價值觀念。」只顧求財可能推使人做出破壞自己家庭的事。這個人會快樂嗎?請記得「加利布」金馬倫的故事,他雖以掘金致富,但有人論到他說:『黃金不能安撫金馬倫的良心。他對妻子和女兒之喪感到空虛,發財之後因為不能和她們分享而更增悲痛,他的悲劇使他遺憾無窮。』——提摩太前書6:8-10。

另一墓誌銘寫著:「你要盡力爭取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什麼是對你最重要的呢?是獲致上帝嘉許?它豈不是應該追求的嗎?上帝所應許的獎賞比黃金寶貴得多——在上帝王國的統治之下獲得永生。——路加福音13:24。

不錯,當你想到這件事時,你若認真地加以思考,便會從以往的遺跡學到許多教訓。

[腳注]

a 「鬼墟」:「是個一度繁榮的市鎮,它淪於完全或將近廢棄通常是天然資源(例如黃金)枯竭所導致的結果。」——《韋氏大學生新字典》。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