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2 1/8 11-14頁
  • 尋求知識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尋求知識
  • 警醒!198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真理是什麼?
  • 初見光明
  • 為什麼一般人都對政府不滿?
  • 道德標準又如何?
  • 卓越的智慧
  • 哲學
    根據聖經而推理
  • 你對宗教懷有合理的態度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來自耶和華的一項個人恩賜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 哲學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1/8 11-14頁

尋求知識

我環遊世界幾次,見到人間的許多慘況之後,我斷定宗教是不合邏輯和混亂的。可是我渴求知識和了解。世上似乎有許多證據證明有一位上帝存在,但同時也有許多事情表明上帝並不存在。

我移居紐西蘭,在那裡結了婚,並且先在電台,後在電視台工作。由於專門擔任編製記錄片,許多時我在圖書館和報館搜尋資料,因而在求知慾方面獲得相當程度的滿足。我進入當地一間大學研究哲學,一方面是由於想在職業上繼續進步,另一方面則因為哲學據稱能令人增加知識。

開始時哲學使我大感興趣。哲學包含廣泛的知識,字典對哲學所下的定義是「萬事的起因和定律的知識。」我喜歡哲學查考人的推理過程的方式,因為在我看來,人在思想上的缺點乃是世界難題的根源。

真理是什麼?

紐西蘭的天然景色美極了,有一天我對大自然的壯麗如此感動,以致禁不住要讚美造物主。我求問能否有權利去認識他。

一星期之後,有一位自稱是耶和華見證人的小童向我介紹《守望台》和《儆醒!》雜誌。我以前從未看過這些雜誌,也從未聞過耶和華見證人之名,但我依然記得以前曾有一些自以為義、無知和專橫的人企圖以不可能和自相矛盾的宗教理念來蒙騙我。我於是拒絕接受雜誌。可是兩週之後,小童又再來介紹另一套雜誌。他這次與他的父親同來,他父親加入我們的談話。

為了希望快點結束討論,我向他提出四個我用來使傳教士和神學家受窘的問題。經驗告訴我,這些問題是任何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所拒絕考慮的。可是他非但沒有拒絕考慮,反而解答了我的問題,其中三條問題的答案來自他攜帶的聖經。我對此頗感驚異,並且同意和他再度談論,可是我料不到他的言論竟然表現高深的學問。

這時,我仍然繼續在大學攻讀。我最大的興趣之一是要確立真理。

真理是什麼呢?我發現這個基本問題的答案竟然和哲學家的數目一樣多。

經驗主義的教理說:「你若想知道宇宙是怎樣的,唯一可行的正確方法是向自己方面尋求,通過你的感官去搜集當前的事實。」唯理主義的教理卻懷持相反的看法,它辯稱唯獨純粹推理才是確立真理的終極權威。存在主義則否定這項主張,聲稱意志比推理更加重要,「上帝並不存在,」吉爾凱高爾說。「他是永恆的。」實用主義認為「我們所實踐和相信的信仰若對我們有利,那便是真理。」維真斯坦認為他的言語有限度,意味到他的世界有限度,因此他的知識超越不了言語所能傳達的事物。笛卡爾的直覺主義認為人唯獨藉著與自明的真理有關的直覺才能獲得理論上的知識,人即使具有清明和專注的頭腦,倘若認為一種概念不確,他便會感到混亂。

這時我對於真理的概念已感到混亂不堪。我歸納到只有一項知識看來是可靠的,那便是笛卡爾格言裡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人所知的能夠超越這種範圍嗎?既然所有超越人本身思想過程的知覺都是通過感官而來,那末外在世界的知識是有可能的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既是腦裡電氣衝擊的結果,外在世界可能是人自己虛構的嗎?

初見光明

這時,我和妻子勉強同意與兩位耶和華見證人研究聖經。關於什麼是真理的問題,見證人將耶穌一句簡單到看來是遁詞的話給我們看。耶穌對上帝禱告時說:「你的道就是真理。」——約翰福音17:17。

在研究哲學中的連貫學說時,我看到一項建議,那便是,終極的真理是超乎人的;既然萬物互相維繫至這樣程度,以致我們無法希望獲得這麼多的知識。它說:「假定在理想上有一項徹底和包羅萬有的真理——我們無法作出這麼徹底的判斷,我們的判斷也許只有部分真確——那末全部難以企及的真理中的片段便足以成為現實。」這種包羅萬有的真理除了在造物主兼一切知識的擁有者的思想中以外還有什麼地方可尋呢?

這是令人振奮的見解,但它是信而有徵的嗎?唯一的方法是查考一下聲稱來自造物主的知識。既然聖經聲稱其中的知識是出自造物主的,把聖經認真地查考一下看來是好的。

有一個時期我在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之間猶疑不決。樂觀主義聲稱宇宙經常趨向於更好的狀況,而悲觀主義卻相信世界和人性本來是惡的。既然兩種學說發生了劇烈的爭辯,解決矛盾的唯一方法看來要依靠奧古斯丁最令人不滿的結論——宇宙中的萬物都是善的,甚至看來是惡的事也是好的。

可是,研究聖經又再次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它解答了很久以來一直縈迴在世界最大哲學家們腦中的難題:倘若上帝是良善和全能的,怎可能有罪惡存在呢?耶和華見證人向我們指出,有一位邪惡的生物(撒但)獲得至高上帝耶和華暫准臨時統治這個地球,目的是要解決一項宇宙性的爭論。——約伯記1:7-12;約翰福音12:31;14:30;啟示錄12:9。

為什麼一般人都對政府不滿?

由於哲學的興趣範圍廣泛,因此對構成賢良政府的條件也有多種說法。柏拉圖認為民主政制等於把電視機交給屠夫修理。他覺得民眾並不是製造政府的專家,因此不應把政府交在他們手上,而是要交在哲學家兼君王的手上。英國哲學家米爾聲稱對賢良政府的考驗便是察看政府把社會的一般精神進步提高到什麼程度以及政府把社會經已存在的價值組織起來到什麼程度。

每種想像得到的統治制度都已實行過了,但每一種都依次地被下一位哲學家所推翻。我以為,人們對於這個問題既已思索了這麼多個世紀,目前應該有一個接近完美的政府制度才對。可是今日的政府比以前的更加令人不滿。

聖經提出兩項主張把整個問題澄清了:(1)人無法統治自己,(耶利米書10:23)(2)全能的上帝早已在這方面決定了人的前途,方法是他要建立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政府。(但以理書2:44)看來我以兩、三小時研究聖經所得的知識多於以數月時間研究人為的哲學。

可是,我曾承諾在大學讀完這個學年,於是繼續下去。

道德標準又如何?

我曾希望在道德問題上獲致清晰的觀點。可是,研究過哲學之後,關於道德方面並沒有任何使我心悅誠服的概念。

根據康德的道德哲學,道德的正式原則是:「行事必須依照格言,這格言是同時可以成為普通法則的。」可是,正如其他哲學家們指出,任何兩個人對人生的觀察和經歷可能不同,因此對可以成為普通法則的結論也各異。世上人口既是這麼眾多,於是道德觀亦混亂不堪。

亞里斯多德的道德哲學接受奴隸制度的觀念,因為他說有些人是「天生的」奴隸。功利主義聲稱一切行動必須取決於「兩個至高主人」——痛苦和快樂。可樂的東西便是好的;令人痛苦的東西便是壞的。由於此說過度簡化,後來的哲學家又補充了「較高的快樂和較低的快樂」,因此揀選道德標準就頗像在超級市場購物一般。任何數目的小快樂都比不上一項大型經濟裝的快樂。若把一個清白無辜的人投入獄中,使他受到很大的痛苦,但整個社會卻從這次不公平獲得雙倍的快樂,那末根據功利的原則,判這人入獄在道德上便是對的。

的確,在道德方面必須有一項超乎屬人苦樂的崇高根據才行。我從聖經獲知上帝已清楚示知第一對人類,上帝才是決定善惡、制訂道德標準的主宰,因此人必須服從他的標準才能繼續生存,而忤逆的結果便是死亡。(創世記2:15-17)這確是應該遵行的途徑!我同時留意到耶穌基督的金規——「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句話聽來很簡單,可是實際加以思考時,便會發現它在道德問題上含有深奧的智慧。這的確是至善至美的思想!——路加福音6:31。

卓越的智慧

我的哲學研究將近結束了。我雖未相信所有哲學都是愚拙的,但卻意識到要獲得真正智慧就不能僅在知識範圍內尋求而已。上帝乃是「包羅萬有的真理」的來源,他還未將他的知識全部啟示給人。

人也許能夠不賴上帝而尋得片段的真理,可是古代一個十分智慧的人,所羅門,說得不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言1:7)大多數哲學家雖然也許頗為聰明,可是對耶和華卻不感興趣,因此他也對他們所作的研究不表興趣。事實上,耶穌基督告訴門徒,上帝把知識向這些人隱藏起來。(馬太福音11:25)使徒保羅聲稱他們的俗世知識在上帝看來是愚拙的。——哥林多前書3:19。

有些哲學家甚至承認哲學界有『胡說的原則』存在。湯瑪士·霍布士一度寫及人有一項傑出能力,那便是「荒謬的權利,它是眾生所沒有而唯獨人才有的。同時,享有這項權利的人大多數聲稱屬於哲學界。」可是令人驚異地,不少人喜歡胡說多於喜歡真理。他們不願為自己的行動向上帝負責。

我同意大衛王的話——耶和華的律法、訓詞和判決表現如此卓越的智慧,它們的價值遠勝於精金。(詩篇19:7-11)——紐西蘭一位《儆醒!》讀者來稿。

[第12頁的精選語句]

倘若上帝是良善和全能的,怎可能有罪惡存在呢?

[第13頁的精選語句]

嘗試過各種可想像得到的政府形式之後,為什麼人類還不能產生一個令人滿意的政府?

[第14頁的精選語句]

在道德方面豈不是有一項超乎屬人苦樂的崇高根據嗎?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