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爾——滋潤多國的河流
在低空飛行的航機上的遊客看來,奈及爾河好像一條複雜地編織在西非洲輪廓上的寬闊帶子。它的急流和瀑布像是裝飾著帶子的白色精緻花選,它的支流像是綠色、灰色和棕色的細長飾帶。
可是對於利用河水的5個國家以及藉河水為生的20多個部落說來,奈及爾河的存在不僅是裝飾作用而已。它是他們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東西。
促進河流功用已有不少計劃。尼日利亞已計劃發展比目前廣泛得多的河流運輸。沿河流域的發展計劃可以增加農業用和牧畜用的灌溉。在這幾方面,尼日利亞、尼日共和國和馬利以及規模較小的幾內亞、貝寧共和國甚至喀麥隆的民眾都期望將來從奈及爾河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條河的發展大約始於200年前。
開始利用河流
多個世紀之前,當地的民眾、商人和探險家已在多處地方利用這條河流。可是,在十九世紀之前卻沒有人成功地探索到河道的全長。
直至十八世紀末期才確定該河發源於距離大西洋沿岸只有360千米(220哩)的幾內亞高地,從那裡流向內陸。早期探險家沿河向東北前行,經過茂密幾內亞熱帶森林而進入提保吐。他們發現繼續東行和轉向南方,拐個大灣就可到達撒哈拉南部的廣大平原和乾燥沙丘。這使地理學家們懷疑它是否尼羅河或剛果河的支流。有人甚至認為它就是剛果河。
經過多次探測之後,探險家們終於發現河流的全長,直至奔流入海的河口部分。奈及爾河繞經4,200千米(2,600哩)地方,通過僅離河源1,700千米(1,000哩)的,由錯綜複雜的許多小港灣組成的幾內亞灣的三角洲而注入大西洋。
隨著1834年的發現,河道的全長已有正確的地圖並且開放給外國商人使用。奈及爾河除了供當地人的有限用途之外,現時的地位已日趨重要。在此之前它的用途只有小船運輸、漁業、供水給農業和畜牧業的灌溉而已。
內陸主要航路
在1878年,4間英國公司開始利用該河,以商船運送貨物前往內陸。他們以當時較大的汽船逆流而上,航行670千米(400哩)直至奈及爾河和班魯河的匯合處的路高查。班魯支流現時在雨季可從匯合處向東航行1,400千米(870哩)直至喀麥隆共和國的加魯亞。可是,航行該處的船的吃水深度要隨季節性的河水水位高低而變換。
河道交通對尼日利亞的木材業、榨油棕櫚和樹膠栽植的發展有很大貢獻。它同時使北方內陸的農產品以較易的方法和較廉的經費運輸出外並且輸入所需的物品。
由於廉價運輸的需求日增,現時正有許多計劃去充分利用奈及爾和班魯河水路的巨大運輸潛力。
目前每年的運輸需求量為一百五十萬噸,直至1985年可望增加至六百萬噸以上。為了應付需求的增加,有許多計劃去改進水道的可航性和準備適當的河道港口和停泊地方以期有效地處理貨運。
在馬利和尼日共和國沙漠平原內的淺水河道只能容納淺度吃水的船行走。因此這段河道只由小漁船、小商船和獨木舟擔任運輸。這裡的漁業和農業乃是重要的活動,尤以不尋常的內陸三角洲地帶為然。
內陸三角洲
奈及爾河在雨季從幾內亞高地注入大量雨水並逐漸泛濫至馬利境內的平地。洪水也曲折地流入無數的溪流和小湖裡。陸地吸滿了水,貯在濕地的沼澤內形成「內陸三角洲」。這些淡水澤地的面積寬達34千米(20哩),長達425千米(260哩),直至北端的提保吐。從高地河水沖下來的金沙使該市在中世紀以富裕著稱。雖然淘金計劃現時已不再受到重視,但豐足的水量依然貢獻優良的灌溉和極佳的漁場。
沼澤地帶也是肥沃的產米區。在洪水期內泛濫的河水對其他作物如粟和帚蜀黍等提供了天然灌溉。可是在尼日利亞所用的運河在此並不適用。人們用皮製的大缽或其他容器把水帶往澤地以外的農田。現代灌溉法的提供受到數百年前協定的土地所有權和水利權所掣肘。此外,以運河分配河水也增加傳播水裡寄生蟲的危險。
漁場
漁業是一項主要事業。在洪水泛濫期間,有些魚類,如尼羅河鱸魚,離開主要河道而進入澤地產卵。從12月至3月的水退期間,已肥的魚留在淺水裡掙扎。那時漁民很容易隨手拾魚或大量網取。
當然,內陸三角洲並不是對漁業繁榮唯一有所貢獻的地方,正如它不是維持農業和畜牧業的唯一地方一樣。在奈及爾河一帶,漁業是居民的重要職業。可是,尼日利亞新保沙的嘉因芝水壩卻對漁業發展佔顯著地位。建造水壩的主要目的是要對供電給尼日利亞及尼日共和國的嘉因芝龐大水力發電廠保持經常的水量供應。正如預期,這個面積將近1,300平方千米(500方哩)的人工湖已變成主要的漁場。現時建議在嘉因芝東南的路高查附近實行類似計劃。這意味到要興建另一龐大的水力發電堤壩和具有豐富漁場潛力的大湖。
河岸三角洲
在河流本身消失成為非洲最複雜的河岸三角洲地帶時,僻遠的市鎮和鄉村遂居於重要地位。這些地方是豐富的石油區,石油大量出產使尼日利亞成為世界10大產油國之一。結果,當地的人把石油稱為奈及爾河的第2恩惠。
在許多小河形成的水道網中,說伊佐語的人實際是住在水上。小河是他們的道路,獨木舟是他們的汽車。正如內陸三角洲的人一樣,漁業是他們的主要職業。當男子們以籃形的捕魚器捕獲大量魚類時,巧手的划槳婦女把魚載在獨木舟上。她們成為「漁婦」,向近水街市或住在以長竿作支柱的水上房屋裡的人家兜售鮮魚。
這裡也盛產拉菲亞棕櫚,這種樹被視為非常有價值。它供應當地居民建築房屋和製造掃帚、蓆子的材料。此外,從樹心採取的樹液可以蒸餾成土製杜松子酒。難怪石油公司購買澤地時,為了樹木而需要付出高價。
因此奈及爾河的確是維持民生的河流。它消除大地的乾渴,使旱地增添如帶的美景。發展計劃的目的甚至可使該河流域的多國在經濟上有重要的增長。
[第21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撒哈拉
堤保吐
馬利
巴馬哥
奈亞美
尼日
幾內亞
貝寧
嘉因芝水壩
尼日利亞
加魯亞
喀麥隆
奈及爾河
班魯河
奈及爾三角洲
幾內亞灣
赤道
奈及爾河
剛果河
尼羅河
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