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愛我們的工作!」
我想告訴你們日本一項極不尋常的建築工程。工程進行的地點位於離東京不遠,稱為海老名市的地方。什麼使這項工程如此異乎尋常呢?首先,參加建築工程的數百名工人都是完全沒有受薪的,他們全部義務提供協助。
雖然這些工人需要經歷建築地盤的艱辛生活以及沉重的工作負擔,他們卻顯然從工作尋得很大的樂趣和滿足。當我訪問他們時,他們所作的評論一次又一次是:「我很喜愛我所做的工作!」
且舉個例,我對一位工作人員說:「你工作得真辛苦,而且你所做的事相當沉悶單調!你無疑渴望一天快點兒過去。」他回答說:「不錯,我的確感覺很疲倦,我也十分期待晚間休息的時間來到。可是我卻很喜愛我在這兒的工作。事實上,你在這裡見到的342位義務工作人員都和我有同感。」
另一位工作人員說:「不錯,我們的工作時間頗長,在各種不同的氣候之下均照常工作,並且沒有薪水;我們只獲得食宿的供應和小量津貼。可是,我們卻真正從工作尋得很大的喜樂。」
當我繼續訪問這些工人之際,一件事成為十分明顯,那便是,他們的喜樂與他們的工作目標有直接關係。一位工作人員說:「我感到快樂的原因是,這件工作與我的生活目標有直接關係。深知自己每天做著一些有助於使這項目標實現的工作的確為我帶來很大的滿足。」
為了清楚認識事情所牽涉到的一切,我向工作的人員提出以下的問題,他們的一部分回答如下:
問:「什麼推使你義務參加這項建築工程?」
答(二口義延):「當我聽到耶和華見證人將會在日本的海老名市興建一間印刷廠的消息時,我感到大為振奮。社方宣布計劃興建一間工廠、一座辦公室大廈和可以容納300個工作人員住宿的宿舍。我們需要這樣的設備以便在日本印製更多《儆醒!》和《守望台》雜誌,現時這兩本雜誌僅在日本的總印刷量便達到每月1,700,000多本。除此之外,新的印刷廠也會負責印製解釋聖經的硬面精裝書。這一切書刊可供日本的55,872個耶和華見證人使用,後者於去年一共用了超過二千萬小時在公開傳道工作之上。
「社方宣布整項建築計劃將會藉著志願工作人員的協助而完成。這使我想起古代志願的工作人員怎樣合力完成建造帳幕的工程。(出埃及記35:1,2)鑑於這間工廠將會達成的目的——印製書刊幫助人認識上帝及他的旨意——我感到我渴望參加海老名的分社建築工程。我的同工也懷有同樣的感覺。」
問:「你可否告訴我你何以在工作上尋得這麼大的喜樂?」
答(錢谷治之):「事實上,直至兩年前,我仍在一間俗世的公司裡任職;在公司裡,人們爭權奪利是司空見慣的事。人人都決心要出人頭地,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惜採用損人利己的手段。
「可是在這裡我所見到的情形卻有如天淵之別。人人都像一個大家庭一般一同合力工作。工作本身,而非個人的晉升,被視為最重要的事。他們在工作上具有共同的目標。沒有人想出人頭地。在這兒工作的人無需憂慮他們的地位會受到任何向上爬的對手所威脅。
「我可以清楚看出,聖經說『愛不求自己的益處』這項原則是十分切合實際的。(哥林多前書13:4,5)我們在彼此之間享有和平、協調,加上高度的生產效率,這一切表明聖經的原則是多麼有效。」
我留意到許多新人正在接受到訓練。我納罕工作效率較高的人對那些還未熟練的工人懷有怎樣的看法。於是我遂向一位曾任職警察的工作人員探詢這件事。
問:「關於這裡的工作人員在彼此之間的關係,你認為什麼對你具有吸引力?」
答(鐮厄克之):「我特別賞識他們那基於愛心原則的制度。在執法界裡,從受訓以至晉升,一切均有利於強者。鑑於執法一事的性質,這可能是必需的;可是在基於愛心的制度下,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從兩方面得益。
「舉例說,體力不及別人的人均受到其他人體恤的看待,結果他們所作的努力亦能造益整個團體。若有人在學習方面較為緩慢,他並不會被棄而因此感覺灰心和抑鬱。反之,別人會耐心地教導他,而他亦時常比別人更努力工作。
「許多工作人員在當初抵達時並沒有任何技能。可是如今,在過了兩年之後,他們均成為熟練的木匠、鉛管匠、電機師和繪圖員。但在兩年前,我們卻只有少數這樣的技術人員。這一切足以表明熟練的工人很樂於教導缺乏經驗的人,豈不是嗎?」
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點是,我沒有見到許多人像「老闆」一般不停向人發號施令。我就這件事訪問一位作廚師的工作人員。
問:「這裡的工作人員在怎樣的督導之下工作?」
答(中村計一):「讓我給你舉個例。我們這裡一共有20人負責每天為550個工人準備膳食。這包括建築工人和那些已從沼津的舊分社遷進現址的工作人員。看來他們所有人的胃口很不錯!
「正如任何曾在廚房裡工作的人知道,每逢吃飯的時候來到,我們都是十分忙碌的,我們必須迅速辦事。可是,由於我們所有人都盡量在言談和行為上實踐聖經的原則,這有助於使我們保持團結一致。此外,這也幫助我們以良好的方式組織起來一同服務。
「作監督的像別人一樣辛勤地工作,或甚至比別人更勤力。沒有人會只是發號施令。事實上,監督們在工作上帶頭的原則便是吸引我歸附耶和華見證人組織的主要原因之一。」
問:「怎會如此呢?」
答:「讓我向你解釋一下。在我未開始研究聖經之前,我的思想十分趨向於無政府主義。我認為人類若不受任何有組織的政府或社會團體所管理,他們的情況便會好得多。這便是何以我成為廚師的原因之一,因為這使我無需在任何有組織的行業中工作。我感到人類正走向一條自我毀滅的途徑,而世上的各組織正幫助人更迅速地如此行。
「藉著研讀聖經,我體會到我們必須組織起來一同工作以求執行上帝的旨意。可是,我來到這裡服務之後才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個組織如何與其他組織有很大分別。這個組織懷著不自私的動機為別人服務,它擁有仁愛和辛勤工作的監督,這的確造福所有的人。」
工作人員的年齡從18至67歲不等,其中大部分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他們均從在職的訓練得益不淺。可是,那些較年長的人又如何呢?他們本可以退休而無需工作得這麼辛苦的。我問道:
問:「何以有些年紀超過65歲的人也自願參加建築工作?」
答(都武郎):「我必須承認有些人認為我年紀太大,本不應該參加這項志願工作。我在65歲時已退了休,本可以過悠閒的生活。可是我卻希望為同胞做點事。既然我在裝置水管方面有若干經驗,我遂報名參加工作,希望我的經驗會對建築工程有所幫助。
「我曾一度被派擔任裝置水管的工作,可是現在我卻在詢問/接待處服務。對我來說,這的確是一項莫大的權利。許多年紀與我相若的人都感覺無事可做,然而我的生活卻充滿了報酬豐富的工作。
「我的妻子已去世,我亦沒有任何家庭責任。可是,由於能夠與一些本可以作我的孫兒女的青年人一起工作,這幫助我保持年輕。當然,不用說,我的身體不時經歷到各種病痛,但即使我留在家中,這樣的事也是會發生的。」
當我想及較年長的工人之際,我問他們這裡有多少人是與家人一起前來服務的。我獲悉一共有17個家庭這樣行。因此,我想知道這些家庭需要作出什麼調整才能到這裡來參加建築工程。
問:「與家人一起到這裡來工作無疑需要你們在生活上作出若干調整,豈不是嗎?你們怎樣能夠成功地如此行呢?」
答(蒲田求):「由於我經營自己的建築公司,因此我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事務。可是,當我獲悉海老名的建築工程的龐大規模時,我意識到我若接受一份工作委派,這便需要我付出全部的時間了。
「我與家人一同商討這個問題。他們一致同意與我合作以便使我能夠申請加入服務。雖然我的妻子有了身孕(懷著我們的第四個孩子),她卻毫不猶豫地全力支持我。由於她表現自我犧牲的精神,這使我能夠前來參加工作。
「我通知我的顧客我將會暫時停業。起初,他們不相信我真的會如此行!可是當他們意識到我所說的是真話時,他們都紛紛向我提出保證,倘若我再次執業,他們希望我能夠繼續與他們合作。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遷離我們所住的地方,搬進一所靠近建築地盤以及租金較便宜的住宅。但家庭的每一分子都十分樂意作出這樣的犧牲。我們所得到的裨益之一是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物質東西並不能夠真正使人快樂,因此,我們學會了將其置於較次要的地位。我們希望即使我們恢復以往的生活方式,我們也不致失去這樣的體會。」
接著我找出另一位有家室的人,並且向他提出同樣的問題。
問:「你也需要維持家人的生活,對嗎?那末,在作出所需的調整以求能夠到這裡來服務方面,你有遭遇任何難題嗎?」
答(佐都正仁):「我在處理排水系統設備和控制染污方面有25年的工作經驗,因此我認為我可能對這項工程有所幫助。於是我辭退了公司的職位,想到即使在海老名市的建築工程完成之後,也許我可以繼續以聖經教師的身分從事全時工作。
「我的妻子十分贊成我參加,可是她卻不願遷離我們所住的房子,也不想兒子中途退學。她十分喜歡鄰近的朋友,而且也積極地參與幫助人研讀聖經的工作。因此差不多有一年之久,我乘車往返工作的地方。但路程實在太遙遠了。
「因此我向妻子提議我們搬到工作地盤的地方。她結果同意如此行。你一定猜不到,現在她十分喜愛這個地方,以致她絕不想離去。這乃是由於我們學會了為別人服務的真正意義,同時也享有這種服務所帶來的喜樂的緣故。耶穌說得不錯:『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其他的人也發現情形是這樣。他們來自生活的各階層,並且有不同的家庭環境。可是他們都成功地作出所需的調整。舉例說,在工作人員當中有一個人以前是機器腳踏車的考牌官,他現在被派擔任塗灰泥的工作;另一個以前是化學工程師,現在擔任彎鋼筋的工作;我們也有一位漫畫家,一位前任拳師,農夫,廚師,原子科學家和以前的搖滾樂手——以上僅是若干例子而已。這是個多姿多采的團體,我們彼此之間的友誼加深了我們對各種類的人的認識,也使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和更充實。因此我們作出所需的調整前來工作的確為我們帶來很大的酬報。」
觀察一下這裡的工作人員對建築工程所懷的態度也頗有啟迪。在其他的工程上,由於人們最關心的是金錢利益,大部分工人都不真正盡心竭力工作。若是可能的話,他們便會採取捷徑以圖減輕工作負擔;除此之外,他們也時常浪費原料。擔任經理職位的人則常試圖偷工減料以求獲得較高的利潤。
可是,海老名的情形卻大異其趣。工作人員受到鼓勵購取上等材料,即使後者花費較多;他們也不應該走捷徑或浪費物資。他們的目的是要建造一座堅固、耐久和容易維修的綜合建築物。因此一切設備均必須品質優良和安裝妥善。由於這緣故,正如一位工人評論說:「我們能夠對自己的工作感覺自豪。」
接著我問另一位工人:
問:「論到工作本身,我聽見有些工人談及他們在工作上面對若干『考驗』。你可以解釋一下嗎?」
答(加藤孝明):「我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在我未參加志願服務之前,我曾在家族所經營的業務上擔任經理之職。可是我在這裡並沒有任何『體面』的職位。我只是被派照料工人宿舍的23名工作人員之一而已。我們擔任各種不同的工作,從遞送衣物至清潔洗手間不等。我以前從未做過這樣的工作,這的確成為一項考驗。
「可是,最近在謙卑方面我卻從一個正等候入境證前往台灣作海外傳道員的工作人員學到一個教訓。他被派與我一起工作,而我則負責督導工作的進行。他至今已在日本的分社工作了多年,並且差不多擔任過家政方面的一切工作。可是,即使他的經驗比我豐富得多,他卻很小心地執行我的吩咐,甚至在最低微的差事上亦然。這個經驗的確使我學得謙卑的教訓。」
以往是搖滾樂手的宮下春久則補充說:「我們許多人都面對各種不同的考驗。可是這些考驗卻對我們有很大造益。舉例說,由於我以前在搖滾樂界中追隨一種縱情作樂的生活方式,我損害了自己的健康。當我申請參加志願服務時,我以為自己的身體已康復而能夠擔任這件工作。可是我其實卻沒有足夠的體力擔任地盤的粗重工作。但是我繼續保持樂觀的態度,並且接受提議過一種有規律的健康生活。結果,我的體重增加了6千克(13磅)。我也學會了保持平衡。並且享有我在以往只是追求享樂時所從未經歷過的滿足感。」
由此可見。有份參加這項異乎尋常的建築工程的人顯然從多方面學得教訓。他們學會了新的技能,建立了不少恆久的友誼,也見到在基督徒行為和謙卑方面的良好榜樣。此外,他們也在靈性和物質的需要上獲得飽足。
當地一間建築公司的總裁最近在探訪分社後總括了工人們的感受,他的結論是:「見到30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大部分是沒有經驗的青年人,同心合力地一起工作,面帶笑容以及顯然從工作尋得很大的樂趣,這使我不禁希望人人都能夠這樣喜愛自己的工作。」
我想道:不久的將來,在上帝的新規制裡,所有活著的人都會如此行。——詩篇37:11;以賽亞書65:21,22。
[第25頁的圖片]
守望台社在距東京不遠之海老名市興建的新分社鳥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