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有誰能夠制止嗎?
「為了對上帝的愛、對你兒女的愛和對你所屬的文明的愛,停止這種瘋狂吧!」這句慷慨激昂的話是不久之前對美國和蘇聯領袖說的。這兩個大國正展開歷史上最大的軍備競賽。說話的人並不是無知的杞憂者。他是喬治·肯南,前任美國駐莫斯科大使。
「沒有人會明白我們大家今日處境的危險,」肯南先生指出,「除非他知道現代世界各政府還未懂得怎樣行才能作為他們所設立和發展的龐大軍事機構,特別是擁有大規模毀滅性軍火的軍事機構,的主人而非奴隸。」
不少人同意肯南先生對今日世界政治所作的悲觀評估。例如中國大陸有一位官員聲稱,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是「無可避免的,」並且補充說:「今後十年是一段非常、非常危險的時期。情勢實在令人不寒而慄。我們絕不應忘記這件事實。」
何以這麼風聲鶴唳?
以往數年曾有多次關於「緩和局勢,」的談判舉行,目的是要設法緩和美、蘇兩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在這期間許多人感到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已告減少。美、蘇在一九七二年簽署第一次戰略性武器限制條約,其後在一九七九年作第二次簽署,人們充滿希望地談論「一個和平的世代。」
但情形已今非昔比了。「三十年來的政治局勢緊張到從未有如今日這麼危險,」肯南先生在一九八零年末指出,這時僅在第二次戰略性武器簽署了十八個月之後。「誤會、猜疑、困惑以及對戰爭的恐懼程度也從未有如現在之深。」
造成緊張的是什麼呢?為什麼一度被人認為頗遙遠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突然好像迫近眉睫呢?事情牽涉到政治、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集中起來造成了一場專家們害怕無法制止的軍備競賽。可是不少人聲稱,除非加以制止,否則這場軍備競賽就必然會導致戰爭。
「現代歷史沒有任何例子表明敵對國家進行大規模軍備競賽在最終得以避免戰爭爆發,」肯南先生警告說。「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我們比我們的祖先更偉大或更明智。」
何以軍備競賽無法制止?
在核子時代初期,飛彈尚未十分準確。它們只能攻擊龐大的目標,例如城市,但卻不能命中細小的目標如敵方的地下飛彈發射場。這種情形結果造成了邱吉爾所謂的「恐怖均勢。」雙方的飛彈都以對方的城市為目標,事實等於互相劫持人質。雙方都知道發動核子戰爭就意味到要喪失自己的城市。
這種戰略稱為「兩敗俱傷」(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或很貼切地簡稱為MAD),它也許曾是有助於遏止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早期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論那一方先行發動攻擊,結果都是一樣。核子戰爭仍然會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因此在以前的緊張局勢中,列強較少勇氣投下第一枚核彈,一九六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便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