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的清潔員
許多魚在排隊,耐心地等候輪到自己。其中之一也許是體重一噸的翻車魚。究竟什麼吸引牠們去耐心輪候呢?
原來海洋深處有些小生物為患魚類,像扁蝨困擾陸上的動物一般。此外,傷口的腐肉也許需要剔除。為寄生蟲所困擾或受傷的魚的確需要清潔服務。這項工作自有專家擔任。專家便是配有適當裝備的清潔服務魚——牠的口像鳥喙,牙齒可以發揮像鑷子的功用。在這些清潔員當中從沒有失業這回事。
且以翻車魚為例,牠有一群細小的清潔員前來進行清潔。這項工作使清潔員大快朵頤,因為牠們吃的是寄生蟲、海藻、微生物和傷處的腐肉。
接受清潔服務的魚非常合作。牠們也許先行翹起一邊腮蓋,再翹起另一邊,使小魚能進入裡面工作。若干種鯊魚會張口讓清潔魚入內除去令牠不適的寄生蟲。海鰻也同樣地讓清潔魚進入口內工作,工作完畢之後,清潔魚獲准安然離去,若是其他的魚就早已淪為海鰻的食物了。
某種小蝦能單獨或成群地以熟練手法剔除魚皮上的寄生蟲。清潔小蝦即使藏在穴裡,魚也會在附近等候牠出來。魚的傷處若近尾部,牠便會呈示這部分,使其首先獲得注意。當小蝦爬上魚體時,魚保持安靜,讓小蝦用爪把寄生蟲拉出,並且抓開皮膚取出皮下的寄生蟲。
甚至身軀龐大的鯨魚也有寄生蟲的難題。抹香鯨遷移時在接近灰鷸所居之處浮出水面;灰鷸是一種細小的岸上鳥,這時正在家等候。他們在鯨魚浮出水面時就飛落魚背上,飽餐鯨背附著的甲殼類寄生蟲。
為深海生物所作的清潔服務表明這些工作並非盲目的機遇所致。反之這顯示出有目的的設計和仁愛的關注。的確,這一切榮譽都應該歸於造物主耶和華上帝,因為他智慧地安排清潔服務員去從事這項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