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環境——能加以改善嗎?
上文所述有十六個兒女的嘉曼有一個時期非常沮喪。她的丈夫是個酒徒,她住在貧民窟中,自覺全無希望。後來有一天,一位探訪者來到她家裡,她的生活開始作出戲劇性的改變。事情的經過不但可為窮人,而且也可為一切在這個飽受通脹蹂躪的世界裡生活水準受到威脅的人作為模範。即使嘉曼是個寡婦,有九個兒女待哺和全無收入,她也能以樂觀態度盡量善用自己的一生。那末,她究竟作了些什麼事去改善自己的環境呢?
她在屋子周圍掘地種菜以確保有些少食物供應家人所需。後來她開始接洗衣物以賺取工錢。她保持房屋整潔,使探訪者感到悅目。她既有這麼多個兒女,怎能將家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呢?原來她訓練兒女幫忙。人人都各有任務,大家合力保持環境清潔。她體會到窮人的生活未必是可悲的。
可是嘉曼從那裡學到這一切呢?她的探訪者幫助她把聖經原則應用在生活上,她很快就發覺這些原則的確有效。
你喜歡知道嘉曼和其他人發覺在改善環境方面頗為有效的一些聖經原則嗎?以下是這些原則的一部分。
工作:「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耶和華]作的。」「願意凡事按[忠實]而行。」(歌羅西書3:23;希伯來書13:18)一個勤懇、忠實的工人在任何國家都受人器重。有這樣美譽的人很少失業,尤其是他若願意接受任何工作而非堅持只做某種特殊工作的話。同樣地,人若真的願意工作,就會出外找尋而非坐在家裡等候別人來找他。
兒女:「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和[靈性]一切的污穢。」(箴言22:6;哥林多後書7:1)要讓男孩和女孩都分擔家中的雜務。教導他們收拾衣物,保持整齊清潔。留意督促他們洗手洗臉。尤以進食之前為然。別讓孩子在污水或排水道附近玩耍。孩子的娛樂應該簡單和富於教育性。在公園漫步勝於觀看電影,而且公園多數是免費的。
家庭:上述關於清潔的經文也可以應用在家庭方面。簡陋的房屋未必是污穢的房屋。清潔的環境令人感覺幸福和自信。清潔使兒童學到良好的習慣。因此要花點時間(和訓練兒女)擦地板、抹傢私、洗牆壁等。
膳食:『以吃素菜彼此相愛為佳』。(箴言15:17)要購買簡單的食物,留意商店的減價。多吃合時的蔬果,因為它們價格較廉,並且有助於保持家人健康。準備簡單而富於營養的膳食是對家人表示愛心的方法。若有客人到訪。不必認為需要準備比平素自奉昂貴得多的食物。(路加福音10:38-42)可是,改善食物質素的好方法之一(不論奉客或自用)是利用屋外任何多餘的土地種植作物。這樣你的家人便可以享用廉價的新鮮蔬菜。
惡習:「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箴言23:21)在貧窮國家中,醉酒是一種普遍的惡習。賭博、吸煙和嚼檳榔的習慣亦然。男人應該知道,把錢花在這些方面就不能將其用來養家了。
時尚:「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合理。」(腓立比書4:5,《新世》)商品告白往往使窮人變成不合理。他們花錢購買一些其實買不起和並非必需的東西。例如,在有些人看來,冷飲也許味道不錯。可是它們不但昂貴,甚至可能損害健康。較廉和較有益的飲品並不少。同樣,許多母親被說服以奶粉餵養嬰兒。可是,這些昂貴的東西往往是窮人買不起的,但耶和華為嬰兒所預備的食物——母乳——並不費錢。因此,平衡和合理的態度既有益、又省錢。
這些建議在現今的艱難時代可以幫助任何人把金錢使用得更為有效。但對窮人來說,它們可能在生活上造成頗大差別,使他們的生活成為差強人意而非朝不保夕。
較好的事物
雖然如此,我們卻要面對現實。有些人被每日掙扎圖存和生活擔子弄得沮喪不堪,以致難於鼓起熱心把這些建議付諸實行。他們所需的不僅是建議而是需要一些東西去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對嘉曼來說的確是這樣。可是那位使她改變生活的探訪者能夠將她所需要的東西提供給她。探訪者的目的並不是僅要鼓勵她清潔房屋和種一點東西,反之訪者還提供一項遠較重要的信息。這項信息能改變嘉曼的心。它是一項予人希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