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3 6/8 3-8頁
  • 「我只要一份職業」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只要一份職業」
  • 警醒!198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集體失業——原因何在?
  • 青年的機會?
  • 進取精神的確有效!
  • 1.作妥準備!
  • 2.大方得體!
  • 3.愉快和藹!
  • 4.鍥而不捨!
  • 5.切合實際!
  • 6.保持積極!
  • 有永久的解決方法嗎?
  • 我怎樣才能找著(及保持!)一份職業?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 我該怎樣應付求職謁見?
    警醒!1984年
  • 求職難——你可以怎麼辦?
    警醒!1976
  • 我怎樣才能找著一份職業?
    警醒!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3年
《警》83 6/8 3-8頁

「我只要一份職業」

許多國家正受到數以百萬計的人民離心所威脅,尤以青年人的離心為然。原因何在?因為他們無工可做。他們為了失業而憤憤不平。

例如,昨年早期的美國失業率已達到百分之9左右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高峰。這意味到大約有一千萬人沒有工作!

英國的失業人數約有三百萬,其中的5分之1,600,000人,是19歲以下的。積忿含怨是無可避免的事。一位十餘歲少年傾訴他的苦悶說:「如今我不計較做什麼。我只要一份職業!」

英國的歐洲貿易夥伴也同病相憐。在共市的九個國家中大約有百分之8的勞工失業。失業的每千人中有四百人在25歲以下!若如有些專家所預測,西歐在數年之內失業人數增至一千二百萬,情形將會變成怎樣呢?各國政府都知道這是一項危機。

雖然在其他若干地方,例如部分的亞洲和拉丁美洲,失業情況甚至更惡劣,但在歐洲和北美的人看來,目前的情況卻是一件新事。原因何在?逐漸升級的難題癥結是什麼?就近觀察一下歐洲,尤其是英國,可以有助於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

集體失業——原因何在?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進入一段空前的經濟繁榮時期。商店充滿各種各式的貨品。就業率達到最高峰。『你從未想像到這麼好景!』這是1960年代初期英國首相麥美倫概括當時繁榮的一句口號。

但這是20年前的事!情況已經改變了。全數就業在1980年代或將來可能成為再度達到的目標嗎?不少權威人士鄭重地認為盛況已成過去,這事只能留作記憶而已。怎會如此呢?

當西方諸國以之為經濟基礎的石油在1970年代戲劇性地漲價時,物價隨即急升,通脹的程度同時劇增。為了趕上物價,工人對工資的要求也迅速增加。同時,若干市場的貨品來源也開始達到飽和點,使正在放緩的經濟百上加斤。結果便導致大量失業。

解決方法顯然並不容易。對數以百萬計的人來說,就業前景日益黯淡。這便是難題的實況。

青年的機會?

青年們,尤其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少年,怎樣應付這種情勢呢?他們正獲得什麼協助?

英國政府在四年前設立了一項「青年機會計劃」(簡稱“YOP”)每八位畢業生中便有一位受到協助。現時已進至協助半數畢業生。這項計劃是怎樣實施的?

各行業的雇主受到敦促去贊助青年人,通常是剛離開學校的人,讓他們參加工作。這樣行可以達到雙重目的:一方面使青年在工作環境中獲得實際經驗,同時也接受準備工作的課程以提供若干技術訓練。

在一段12個月的期間,有五十多萬人受到這項計劃的協助。但成功到什麼程度呢?

不少青年在結束第一次“YOP”課程之後進一步接受第二次課程。當然,這些課程並不保證有全職工作可做,就業希望也不大。因此計劃雖好,卻仍未能解決基本難題。正如YOP的一位行政人員坦率表示說:「這好比以阿斯匹靈治癌症。」

福利金誠然可以暫救燃眉之急和解除饑餓,卻無法代替職業所帶來的滿足感。倫敦的《泰晤士報》指出這點說:「對大多數青年人來說,工作乃是成熟的主要象徵,難怪他們這麼迫切需要職業。」

鑑於有800,000名18歲以下的青年很可能在1983年無工可做,英國正面臨一項挑戰。這也是歐洲盟國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各國將會怎樣行尚待分曉。

進取精神的確有效!

你是失業的青年之一嗎?你在找職業方面缺乏經驗嗎?振作起來吧!事情並非無望!請查考以下的資料。其中含有一些切合實際的建議,是從主管人、青年及其他關心職業的人士蒐集得來的。

記得這些資料之後,要懷著進取的精神去應徵適合你的職業空缺。或者若是可行,便為自己創造機會。這是辦得到的,因為不少人已因此找到滿意的職業。雖然職業空缺也許不多,但你卻可能謀得一份!

1.作妥準備!

「積15年的經驗,我發覺在求職的面試方面,今日的青年比以往的更少準備。」一位教練評論說。原因何在?「他們不做家課!」他喊道。他的話是什麼意思?

請考慮他在答話中所述的經驗:「我關心現時任職的公司的事務。我在求職面試時提出問題,因為我已預先探悉他們在倫敦四週其他地區進行的業務。結果我獲得了這份職業。」

你會在申請一份職業之前作妥研究的準備嗎?這樣行可能造成獲得職業與喪失機會的差別。這種努力是值得付出的。正如一位雇主說:「表現進取精神的人比守株待兔者易於獲得職業。」他自然應該知道。

2.大方得體!

「商科教師告訴我說求職信最好親自書寫整齊而非用打字機打出。她說得很對。我發現這樣行是有效的。」一位求職成功的少女說。整齊的書法令人立刻留下好印象。它表現一種個人的興趣,這是值得留意之點。當然,書法若非清潔整齊,就不如用打字機整齊地打出為妙。

前往謁見求職時應該怎樣打扮呢?一位青年評論說:「我在獲得通知受雇之前一共經過四次面試。在最後面試中只剩下三個人。我們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彼此的差別不大。在最後分析中,我認為衣著的方式可能是取捨原因。」你有考慮過這點嗎?

一間時裝公司經常登報徵聘職員。何以故?「許多求職者穿著污穢的牛仔褲和衣服前來,」公司的總裁嘆息說。你若經營商店,你會雇用這樣的人嗎?整齊清潔的儀表會增加獲得職業的機會,但頭髮蓬亂和儀容不整卻能自毀機會。大多數雇主會告訴你這點。最好不要從艱難學得教訓。

3.愉快和藹!

你喜歡和那一種人一起工作呢?你是愉快仁慈的嗎?你時常面露笑容?你能取笑自己和自己的錯誤嗎?抑或時常鬧情緒?你自視過高嗎?請自問一下:我會選擇與那一種人一同工作?

「學校沒有教導你性格可能重要到什麼程度,」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子回憶說。這句話多麼真確!多年的高等教育集中於學術的資格,但卻往往忽略了性格方面的進步。

「學校課程有兼顧到我在智力和性格方面的發展嗎?」這是《觀察家報》研究組建議青年應該自問的一個問題。愉快的性格顯然並非有賴於考試合格的能力,而未來雇主對你的印象可能取決於你個人的品性而非純粹受你的教育文憑所影響。

4.鍥而不捨!

由於職位的嚴重短缺,雇主們遂能隨意挑選人才。應付這點的方法是鍥而不捨!你還記得聖經所載,寡婦不斷懇求法官為她申冤的著名故事嗎?她終於如願以償,因為她鍥而不捨。——路加福音18:1-8。

你同樣行也可以有效。一位雇主聲稱他給予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青年一份好職業,只因為「免得他再來麻煩我!」鍥而不捨不但常帶來好結果,而且使未來雇主知道你的誠懇和關懷。這件事本身就能贏得他們的尊重。

「我自幸沒有因為一次惡劣經驗而絕望,」一位青年回憶說。「惟一的應付方法是再接再厲。」你有這樣的毅力嗎?若要求職成功就需要毅力。

5.切合實際!

這個世界並沒有義務要維持任何人的生活。但許多準雇主都擔心一些剛從學校畢業的青年自視太高,在權利方面諸多要求。就業輔導協會一位代言人解釋,許多青年「堅決要求超過雇主準備付出的高薪。他們太過苛索了。」

你若由於自定身價太高而找不著職業,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屈就一下而取得初步工作經驗無疑會好得多。這樣的立場可以在獲得寶貴經驗之後成為另尋高就的踏腳石。

「青年人以從事服務職業為恥,」一位旅館主人評論說。要切合實際!人們永遠會為所得的個人服務付出報酬。事實上,許多青年以此為開創自己事業的基礎。他們提供各種各式的服務,例如刈草、剪枝、清潔窗戶、作臨時褓姆、洗車等。這些只是稍舉數例而已。它們是值得從事的。

6.保持積極!

也許你試過多次又多次的求職而仍未成功。該怎樣行呢?不要氣餒!請記得,事情雖不易為,卻要保持積極的看法。

「要表白自己!」一位經驗有素的求職者提出這樣的忠告。向未來雇主表明你會成為他的寶貴資產。若有良好的證人證明你的忠實,這會頗有幫助。即使立刻未有空缺,他也會把你的名字放在候補檔案裡。

無論在態度方面或在求職謁見時,永不要飛揚跋扈。要記得還有許多人與你處於同樣地位。你若落選,要詢問原因,也許你會學到一點教訓而有助於下次申請職位。

永不要失去幽默感。最重要的是,面臨逆境時要保持尊嚴。誰知道下一個職位會落在誰手中?要以積極的心情去尋求——它也許會是你的。

有永久的解決方法嗎?

有許多挫折和憤怒無疑走由於難於找到職業所致。從事並非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往往也導致同樣的挫折和憤怒。

那末,我們是否全無希望見到有一天大家都全數就業和樂業呢?從這個世界的實際情況看來,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可是,今日存在於這個多難世界中的種種情況,包括高度失業率在內,正是表明這個令人不滿的事物制度臨近結束的明證!以往許多聖經預言曾預告這些禍患會發生於我們的世代中,由此證明造物主耶和華上帝介手人類事務和鏟除現今壓迫人的整個人為制度的時候已近了。——馬太福音24:3-14。

在我們的一生中,在耶穌所謂的「這世代」裡,上帝將會使用他那全能的力量將一切壞事消滅,使地上的情形恢復美好。(馬太福音24:34)「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惟有惡人必然剪除;奸詐的必然拔出。」——箴言2:21,22。

聖經的最後一本預言之書,啟示錄,表明有一「大群」心地忠實的人會渡過世界毀滅的災劫,『從大患難中出來』在地上享永生。(啟示錄7:9-17)然後,在上帝指揮之下,一項大規模的工作計劃會開始實施,使地球轉變成為耶穌所謂的樂園。(路加福音23:43)先知以賽亞曾預告這樣的建設計劃說:「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我選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他們必不徒然勞碌。」——以賽亞書65:21-23。

既然上帝造人時賦予人樂業的希望,這種希望必然會獲得實現。在上帝對現行的制度執行判決之後,他所統治的地上臣民將會從事一項普世的清潔工作,規模之大是地上前所未見的。最後的大戰所造成的損毀將會一掃而空。(詩篇46:8,9)可愛的住宅會興建起來。花園、公園和農圃會欣欣向榮,這些工作是受造物主所祝福的人類很樂意執行的。

此外,「義人和不義的人都要復活。」(使徒行傳24:15,《新譯》)請想想一切為他們而從事的建設工作!他們會受教獲知上帝的律法,有房屋供他們居住和有工可做。既然「不再有死亡」(啟示錄21:4),人人都會有充分時間在工作、藝術和科學上精益求精。不錯,『他們親手勞碌的必長久享用,』因此每天都會是個快樂的日子。貧窮、失業和不如意的工作等禍害將會永遠消逝。

因此,雖然今日在謀生方面情形十分不穩,但你可以充滿信心,堅信上帝應許行將來臨的新規制會消除這一切逆境。屆時沒有人會憤懣地說,「我只要一份職業!」屆時大家將不愁沒有富於造就性和建設性、有用和令人滿意的工作可做!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