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4 2/1 7-9頁
  • 猶太人的期望變成怎樣了?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猶太人的期望變成怎樣了?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新的反對興起
  • 彌賽亞——實在的人物抑或僅是理想
  • 彌賽亞——真正的希望?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彌賽亞——上帝差來的救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9年
  • 「我們已經找著彌賽亞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6年
  • 「我們遇見彌賽亞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守》84 2/1 7-9頁

猶太人的期望變成怎樣了?

屬於第二世紀初期,以《巴比倫猶太法典》的名稱為人所知的猶太人寫作集錦含有對彌賽亞的以下評論:

「『全境都必悲哀』(撒迦利亞書12:12)。悲哀的原因何在?……律法師杜沙(Dosa)說:『[他們的悲哀]是為了彌賽亞行將被害。』」

說來奇怪,這段文章談及彌賽亞將會被害;但我們從以上獲悉,這樣的觀念是第一世紀的猶太人所無法了解的。什麼使猶太人的觀點發生改變呢?

彌賽亞被害的主張看來在公元第二世紀開始流行,特別自西門·巴·谷克巴(Simeon Bar Kokhba)死後為然。巴·谷克巴是一位戰士和政治上的革命分子。他受大眾擁護而被視為彌賽亞。甚至被譽為「影響力最大的律法師聖人」的猶太教律法師約瑟之子亞基巴(Akiba ben Joseph)也將巴·谷克巴視為彌賽亞。

巴·谷克巴終於領導猶太人反叛羅馬政府。與羅馬兵團對壘取得初步勝利之後,巴·谷克巴擊退捲土重來的羅馬大軍;在三年的苦戰中,總共犧牲了五十萬猶太人的性命。可是叛軍終於在公元135年被擊潰,巴·谷克巴陣亡。

全力擁護巴·谷克巴的那代人結果陷於一種奇異的處境中。巴·谷克巴之死令人對彌賽亞的希望和律法師亞基巴的信譽均產生疑問。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海納曼(Joseph Heinemann)博士解釋巴·谷克巴之死對當時的人的影響,說:

「這一代人必然殫精竭慮試圖達成一件不可能的事:不顧巴·谷克巴的失敗繼續擁護他為彌賽亞。這種矛盾立場最適當的轉圜方式毋過於聲稱有一位注定要捐軀但卻依然保留真正救主身分的戰士彌賽亞。」

可是,猶太人怎樣解釋彌賽亞一方面要死去,但又會作王統治這件事呢?巴提評論說:

「難題的解決方法是把彌賽亞劃分為二:其中之一稱為約瑟的子孫彌賽亞,他會帶領以色列軍抵抗仇敵,經過多次勝利和奇跡之後終於捐軀。……另一位是大衛的子孫彌賽亞,他會繼之興起……領導以色列人贏得最後勝利而帶來彌賽亞統治的幸福紀元。」

彌賽亞要死亡的傳說在巴·谷克巴死後繼續發展下去而終於被應用在一位將會死於戰場的未來彌賽亞身上。為了闡明這點,巴提解釋說:「看來這個見解的意思是……作為約瑟子孫的[彌賽亞]將會在世界末日的前夕死去,然後復活過來成為大衛的子孫以完成他在上一次降世時所開始執行的任務。」

這種信仰與第一世紀基督徒的信仰多麼相似!兩群人都聲稱相信有一位彌賽亞在預告的和平時代未來臨之前死而復活!

新的反對興起

在公元最初幾個世紀,異教的羅馬帝國改信羅馬天主教,於是反猶太主義遂在一般自稱跟從耶穌的人當中大為流行。在此之後,猶太人目擊許多暴行,如十字軍和宗教裁判所等;這些暴行顯然違反了上帝「愛人如己」的誡命。(利未記19:18)此外,一般自稱跟從耶穌的人也採納了許多非基督教的信仰,例如崇拜三位一體的神。但摩西的教訓是:「上帝是獨一的主。」(申命記6:4)因此,雖然起初對於耶穌是個會死的彌賽亞一事所提出的異議已不再能夠成立,但卻有新的反對興起,這是反對那些自稱跟從耶穌的人違反聖經的行為和信仰所生的反感。因此,猶太教繼續反對基督教。

彌賽亞——實在的人物抑或僅是理想

在以色列人當中,對彌賽亞的希望繼續流傳至今。例如,中世紀的猶太教律法師麥孟尼底(Maimonides)在制訂《十三信條》時包括以下一條:「我全心相信……彌賽亞必會來臨,即使他遲遲未到,我仍每日等待他的來臨。」

可是,在較近代的時候,彌賽亞以人身來臨的主張在許多猶太人當中已逐漸湮沒了。例如,在一百年前,約瑟·皮爾(Joseph Perl)寫道:「真正受過教育的猶太人無法想像彌賽亞是一位實在的人物。」

這些猶太人把彌賽亞看作不是一位真實的個體而是一種理想,因此他們寧願談及彌賽亞時代過於談論彌賽亞。可是,沒有彌賽亞這位人物就無從有彌賽亞時代。

但這位彌賽亞會在何時來臨呢?希伯來文聖經怎樣說?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