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幕後因素何在?
你去到一家時常光顧的咖啡室,吩咐要一杯咖啡,這時咖啡已比上一次漲了價。但在結帳離開的時候,你獲悉在你喝咖啡的時間之內,價錢已漲了將近一倍。沒有可能嗎?不,因為在1920年代,德國人就有過這樣的經驗——通脹可以加速到令人膽寒的程度。
你在通脹方面的經驗也許不致這麼厲害。可是,阿根廷的通脹率曾經高達百分之500,它是遭受災禍性的急劇通脹的若干國家之一。但聖經研究者對於這種發展並不感覺驚奇,因為啟示錄6:6宣稱有一個時期,一日的工資只能買「一升麥子」。
可是,像大多數人一樣,你也許感覺困惑通脹究竟應該歸咎於誰(或什麼)。那末,讓我們問問「專家」吧!試想像在一個法庭上聚集了商人、政治家和經濟學家。你有權利主持這項審議過程。
敲了議事槌之後,你宣布說:「法庭開審!世界經濟瀕於死亡,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負責!誰喜歡首先為自己辯護?」
「法官閣下,」經濟學家說,「我想說明一下所發生的事。通貨膨脹乃是供求律的簡單結果。銀行擴大貸款額,金錢的供應自然增加。結果,民眾手上擁有的錢越多,對物質的需求就越大。需求更多物質就要付出更大代價。理由很簡單。」
「別把罪咎歸在我們銀行家身上,」一位穿著商人服裝的男子提出異議說。「我們若不放寬貸款,整個經濟就會陷入不景之中。沒有賒帳,人們就不能購買房屋,汽車、甚至家庭電器用具。工商業會陷於困境。投資者會收回資金,股票市場就會下跌。不錯,我承認我們在貸款方面有時稍微過度寬大。但首先把錢給我們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禁運造成物價飛漲的乃是他們。(各人低聲表示同意。)但真正的罪魁卻是政治家。」在憤怒的政客插口說話之前,銀行家止截他發言,說,「不錯,把所有金錢花在政府計劃之上的乃是你們。由於你們這批人盡量花錢,對物質的需求就日益增大。物價自然高漲了!」
「讓我把真相和盤托出吧,」政治家說。「首先,軍方時常要求更多金錢來置備他們的『玩具』,雖然我們已有足夠的炸彈可以將全世界炸毀多次!我要提醒各位,呼喊以提高利率來控制通脹就是你們銀行家。」
「但是這一切正使世界陷入經濟衰退之中,」經濟學家說。「此外,物價一經提高,就幾乎從沒有降低之日。原料的價格曾有幾次下降。但工業家怎樣行呢?他們非但沒有把省下的錢讓消費者受益,反而把錢用在廣告方面以圖增加產品的銷量!」
工業家面紅耳赤。「且慢,」他說。「既然工人不斷要求增加工資,我們又怎能減價呢?有時工會要求提高工資以預期通脹——甚至在通脹還未發生之前!我們除了加價之外又有什麼辦法?此外,我們使人們有工可做。所以,即使工業增長導致通脹又有什麼辦法呢?」
說到此處,室內一片喧嘩,你猛敲議事槌才得以停止喧聲。「我已聽夠你們的辯詞了,」你說。「我雖不是個經濟學家,但在我看來,顯然你們眾人在這件事上各有不是之處。大家對這種可怕的情況都難辭其咎。因此我判你們……」
可是你的槌子敲不下去,因為你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有一份罪咎。你想到衣袋裡那些信用卡以及你怎樣過度使用它們。你想到買了許多你想有——但卻不是必要——的東西以及因為你恐怕將來會漲價而搶購的東西。你失去了作法官的自信心,只好低下頭來參加犯罪者的行列。
[第8頁的附欄]
通脹的若干因素
● 過度貸款
● 政府開銷
● 龐大軍費
● 加薪要求
●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禁運
● 高利率
● 國際金融市場交易的浮動率
● 史無前例的消費者物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