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4 8/8 6-10頁
  • 考古學應該使你懷疑聖經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考古學應該使你懷疑聖經嗎?
  • 警醒!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以色列人怎樣渡過紅海?
  • 學者們怎麼說?
  • 究竟誰對?
  • 你的信心應受各種理論所動搖嗎?
  • 《舊約》可信到什麼程度?
    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從考古學得益
    洞悉聖經(上冊)
  • 考古學
    洞悉聖經(上冊)
  • 出埃及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警醒!1984年
《警》84 8/8 6-10頁

考古學應該使你懷疑聖經嗎?

何以考古學在今日使人發生興趣?因為它是研究人類往事的寶貴工具。例如,考古學可將聖經地方的地理、歷史和民族加以澄清。它依靠各種精密的科學,並且以達到科學的正確標準為目標。可是卻有一項重要因素阻礙它達到目標——人為的因素。每個考古學家都有自己的信仰,他們也許是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基督徒、猶太教徒或回教徒。個人的信仰或成見會在若干程度上影響他們的解釋嗎?這件事可能妨礙他們作出正確的結論嗎?

考古研究是一種偵察工作。出土的東西,例如人工製品和殘存物品(陶器、破片、廢墟、往昔文明的遺物和遺骨等)是間接的證據。它們被發掘出來之後,推理的過程於是開始:破片原本是從什麼東西而來的?它的形狀、色彩和構造表明它屬於什麼時代?它有什麼用途?它原本出自什麼地方——是出土的地方抑或其他地方?它原本來自出土的地層抑或由於當地情況以致日久下沉到較低的地層?這些及其他因素都能對解釋有所影響。因此結論是以間接證據以及客觀和主觀的混合解釋為基礎的。

希伯來考古學家阿哈倫尼指出這項事實說:「在歷史或歷史地理的解釋方面,考古學家離開精密科學的範疇,他必須依靠價值判斷和假說[暫時的假定]去規劃出綜合的歷史形像。」

在評定發掘所得的出土文物時可能有些什麼犯錯的危險呢?阿哈倫尼教授答道:「發掘者必須小心辨別土墩[覆蓋古代城市廢墟的土堆]的各個地層……這件工作通常並不容易,因為土墩中的實際地層並不是劃一地位於另一層之上。……碑文通常僅為它們所出自的地層提供一個出發點(terminus a quo),因為出土文物有可能曾受人長期使用,或甚至在被原來物主拋棄之後被人再用。……與其他國家的資料比較有時也有危險;這樣行可能使人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因為其他地方的出土文物也許已被人憑藉它與巴勒斯坦的關係來加以鑑定而沒有充分考慮到發現的環境和有關的年代。歷史的考察是冒險的事固不待言,因為這種考察時常牽涉到臆測和主觀態度。因此我們必須記得,年代的鑑定並非絕對準確的,反之它們總帶有若干程度的可疑性。」——楷書本刊自排。

以色列人怎樣渡過紅海?

上述的警告在今日十分適用,因為今日有這麼多考古學家在印刷物中發表他們那互相矛盾的發現、理論和年代推算。且以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穿越紅海逃生一事為例。聖經的記載清楚表示埃及的戰車和馬兵追趕以色列人,在他們到達紅海時雙方非常接近。以色列人既有海水擋住去路,又怎能逃生呢?聖經的記載答道:

「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怎樣行?]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乾地。以色列人下海中走乾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出埃及記14:21,22。

請留意這項記載說得非常精確。它不是僅說強風而是「大東風」海水向兩旁分開,使海床成為乾地。對細節的留意表明它是目擊見證人的記述;出埃及記第15章所載的摩西之歌以詩的形式記述這件事,但也同樣真確。當法老的戰車和軍兵追趕以色列人而衝進壁立的海水之間時,「深水淹沒他們;他們如同石頭墜到深處。」——出埃及記15:5。

歌中證實了海水分開的方法:「你發鼻中的氣,水便聚起成堆;大水直立如壘,海中的深水凝結。」——出埃及記15:8。

學者們怎麼說?

若干專家曾提出幾種不同的理論去解釋這件神奇的事跡。他們未必試圖聲稱以色列人其實沒有渡過紅海,反之他們企圖設法打消上帝的介入。例如,紅海一詞的希伯來文是「雅姆梭夫」(yam suph),意即『急流或蘆葦之海。」因此有人說以色列人只是渡過一個沼澤地帶而已。但是沼澤地帶的淺水無疑很難像聖經所說一般左右分開壁立。沼澤的水更顯然無法淹沒埃及大軍的『戰車和馬兵。』——出埃及記14:28。

埃及古物學家高迪基(Hans Goedicke)在不久之前提出另一項理論。他解釋出埃及記的事件發生於公元前1477年,當時在特拉島曾有猛烈的火山爆發,該島約在假定以色列人渡海之處的西北500英里(800公里)之外。爆發所造成的海嘯或巨浪橫掃地中海的東南岸,席捲尼羅河三角洲而伸展到沙漠高原邊際。他的理論是,海嘯淹沒了在低地上的埃及人,當時在較高地方的以色列人則安然無恙。

顯然這個理論並沒有留意聖經所載的事實。其他學者對於高迪基博士的理論有什麼意見呢?美國密芝根大學的卡拉麥高夫(Charles Krahmalkov)反對這項理論,部分原因是「聖經出埃及記的描述並沒有暗示海嘯的發生。」他提出另一個理論,聲稱以色列人其實乘船渡海,在後追趕的埃及人因遇風沉船而溺斃!然後他補充說:「不用說,這個想法純粹是推測的,但是它比高迪基教授的主張接近聖經內容得多。」但這僅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第三位學者,尼加夫便古利安大學的奧倫(Eliezer D. Oren)博士對海嘯之說表示強烈異議,並且提出一項他認為比較切合現實的理論。可是,他補充以下饒有意義的評論:「我們不應忘記[它]……無法以考古學的證據加以支持。在我個人看來,我深信『海的奇跡』——一項文學傑作——與歷史或……『實際經歷』毫無關係。」

究竟誰對?

奧倫博士的評論將我們帶到問題的核心。基督徒是否認為大部分聖經僅是『文學傑作』而與「實際經歷」無關?抑或他們信賴聖經是上帝所感示的道?我們應該受考古學家和學者們那些互相衝突的理論所左右嗎?抑或我們信靠聖經執筆者和耶穌基督自己的證言?

使徒保羅寫信給他的基督徒同工提摩太說:「[你]知道自己從小就明白聖經,這聖經能夠使你有智慧,可以因信基督耶穌得著救恩。全部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在……矯正……方面,都是有益的。」在較早時候,他對羅馬的信徒說:「即使有人不信,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他們的不信會使上帝的信實無效嗎?絕不可能!上帝總是誠實的,人卻是虛謊的。」——提摩太後書3:15,16;羅馬書3:3,4,《新譯》。

那末,耶和華見證人為什麼相信聖經是上帝所感示的呢?他們的信心是否有賴於考古學的發現?簡略地說,表明聖經受上帝感示的證據是在於聖經本身而非在於考古學。記述正確的歷史是一回事;在事前將正確的歷史記錄下來卻是另一回事。事前的記述便是預言。聖經含有數以百計已經應驗的預言,由此證明它是上帝所作的。例如,據估計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有332個預言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

關於聖經的真確性,另一個有力的支持是:它的記載是以事情的目擊見證人所提供的資料為根據的,而目擊者往往是執筆者本人。出埃及記由摩西執筆就是一例。我們有任何理由要懷疑他作為見證人的忠實程度嗎?既然我們承認他是受上帝感示而執筆的,就沒有理由懷疑他的忠實。(提摩太後書3:16)他對自己所作的坦白批評也是表明他可靠的有力證據。他並不隱瞞他曾為了維護一個以色列同胞而殺死一個埃及人。他也沒有隱瞞他在使水從岩石流出時缺乏謙遜以致受罰的事。(出埃及記2:11,12;民數記20:9-13;可參閱撒母耳記下第11章;詩篇第51篇關於大衛的事例。)若要取得更多證據,請讀守望台社出版的《聖經真的是上帝的道嗎?》一書。

你的信心應受各種理論所動搖嗎?

富於耐心和熟練的考古學家所發掘的證據使基督徒受到鼓勵,這些證據許多時證實和闡明聖經的內容。事實和人工遺物能夠向我們透露不少關於古代生活方式的知識。碑文也能向我們提供珍貴的資料。可是,既然很少人會寫下對自己不利的自傳,碑文必須加以小心分析才行。

關於出土文物的意義和物品年代的鑑定,專家們所發表的若僅是個人的解釋、臆測和理論,基督徒以審慎態度處理乃是明智之舉。耶和華感示忠心的人將他的道寫下來而非以文學的幻想誤導我們。阿哈倫尼說得不錯:「[聖經的]許多經文被不少學者看作沒有政治、地理或現實根據的空想或純文學創作。我們對這種見解的可靠性提出嚴重疑問;看來大多數關於地理的經文都是基於實際情況的,只是我們的了解不全和資料不足,使我們難以確定其歷史內容而已」——楷書本刊自排。

現代聖經考古學看來大致劃分為兩個陣營。一方面,虔信宗教和愛國的研究家希望支持聖經的記載和自己國家或民族的主張。另一方面,正如巴列(J. E. Barrett)教授說,有些人則希望「打倒宗教虔誠、愛國心和行家們(通常是較年長的)所接納的智慧。」同一位考古學教授補充說:「在他們當中流行著一種自以為義的奇異態度(幸災樂禍固不待言)力言他們並不虔信宗教。……現代考古學研究者應該小心提防專家當中這種互相傾軋的態度。」

我們必須記得,考古學家只是凡人,因此具有不完美人類本性的一切弱點。野心、自大感、競爭精神、強烈的主觀成見和其他因素都能夠影響專家的意見或解釋。

例如,十九世紀的一位著名考古學家對於他在特洛伊發現的古代珠寶,以及在美錫尼發現的黃金面具作了誇大的聲稱。關於這項誇大的主張,一位現代考古學教授提出以下的坦率評論:「這兩個例子表明對古代世界的浪漫興趣可以影響到考古學家的判斷——被誘將我們實際發現的東西與我們希望發現的東西混為一談。對聖經考古學家說來,問題也許更加嚴重,因為他們的虔誠和愛國之心往往加強和再次燃起最初促使他們成為考古學家的浪漫興趣。」(楷書本刊自排。)當然,同樣的難題也能影響到接受不可知論或無神論的考古學家,不論他們多麼誠懇。

那末,基督徒的信心應當受許多學者和考古學家提出的各種理論所動搖嗎?請記得,它們僅是理論和人的意見而已,是會隨著時間和學問的進展而改變的。人為的因素,包括驕傲和野心,也是十分顯著的成分。巴烈教授在《聖經考古學評論》(1981年1/2月刊)中寫得不錯:「虔信宗教、愛國心、意識形態、教育和相反的見解等都影響到考古學家的判斷,正如它們影響歷史家的判斷一般。坦白地說,每個專業的考古學家都知道這點——最優良的學者知道自己的弱點;其餘的人則只知道行家的弱點。」——楷書本刊自排。

因此,合理的基督徒不會期望從考古學獲得絕對的證據去證明聖經所載的一切,尤其是在這個不完美的事物制度中。可是,基督徒知道不久就可以完全查出聖經所載的人物和事情的真相。怎會如此呢?因為「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耶穌基督]的聲音就出來。」(約翰福音5:28,29)不錯,當許多曾經實際生活在聖經歷史裡的人復活時,我們可以向之詢問。聆聽他們詳述許多令我們深感興趣的聖經記載的細節會多麼引人入勝!屆時我們不必再依靠人為的理論和臆測去揣度詳情。反之各事的目擊見證人會道出事實的真相!你會在場聆聽嗎?

[第7頁的精選語句]

基督徒是否應當認為聖經僅是『文學傑作』而與實際的經歷無關?

[第8頁的精選語句]

據估計僅是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的希伯來文聖經預言就有332個之多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虔信宗教、愛國心、意識形態、教育和相反的見解等均影響到考古學家的判斷,正如它們影響歷史家的判斷一般

[第9頁的圖片]

以色列人究竟怎樣渡過紅海?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