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4 10/1 27-30頁
  • 宗教適合我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宗教適合我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宗教的偽善
  • 這些教派的魅力何在?
  • 屬靈的需要
  • 追求敬虔所帶來的裨益
  • 為何要趁著年輕的時候
  • 青年人轉向宗教——為什麼?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9年
  • 有誰再關心宗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 激進的教派是什麼?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4年
  • 關於一個沒有偽宗教的世界的好消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守》84 10/1 27-30頁

青年人問……

宗教適合我嗎?

「你若想在真實的世界裡有前途和進步,就要把信仰拋諸腦後。你若想守舊落伍,便留在教堂內好了!事情影響到你一生的成功。」

有許多人對青年人發出這樣的警告。許多人覺得把宗教原則與今日這個花花世界裡的種種誘人事物比較,前者看來陳腐落伍,死氣沉沉。你也許納罕究竟宗教是否切合現實。可是,為什麼在這麼多的年輕人當中,宗教的重要性會日見低落呢?很多人厭棄宗教是由於

宗教的偽善

英文『偽善』一詞(hypocrisy)源於希臘文希普克利西斯(hypokrisis)——意思是「在舞台上扮演的舉動。」一名17歲的少年寫道:「我應當上教堂嗎?教堂裡人人都裝模作樣,好像演戲一般。」他不願批評所有上教堂的人,但他繼續說:「我相信當中有些人是誠懇的;但是其餘的人的惡劣態度卻令我大起反感。我憎恨這種偽善。」一位18歲的青年對此頗有同感說:「我見到週遭的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我試圖找出一些真正的基督徒,希望在他們身上見到真正的愛心和他們的信仰應該給予他們的信念。」可是她所發現的卻「只是自高自大、心胸狹窄和虛偽的愛心。」

然而,令人驚訝地,不久之前對一群美國青少年所作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95接受訪問的人承認有上帝或「宇宙的靈體」存在!腓立·萊斯(F. Philip Rice)所著的《青少年》一書斷言,「雖然現代人是反教會的,但這並非表示他們對此漠不關心或是……毫無宗教傾向。」

雖然有些青年人開始對聖經恢復興趣,有許多人卻完全捨棄了「傳統的」宗教。他們也許轉向東方的宗教或加入一些怪異的教派。

這些教派的魅力何在?

《奇異的新教派》一書解釋說:「青年人開始對他們長輩的偽善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他們目睹父母在宗教方面的偽善……他們在處處均見到人們言行不一。」各種新教派卻看來不同。它們看來對宗教作出有意義的參與——對其中的教訓作出真正的承擔。

有些青年人談及此等教派說:「它們表現一種在主流教派中罕見的熱誠和友誼。」類似地,一位精神病專家談及他自己在文鮮明教派內的親身經歷:「大約有一年之久,我在該處備受愛護……。他們給予每個人所渴望獲得的一切關注、愛護和認可。」

雖然在這個世界裡貪婪和物質主義大行其道,新興教派所提倡的簡樸生活卻看來頗有很大的吸引力。《奇異的新教派》說:「青年人對今日這個但求成功,野心勃勃的文化深感不滿,他們意識到金錢和物質並沒有為他們的父母帶來滿足。」然而,這些教派雖然看來解決了一些難題,但它們卻產生了其他同樣嚴重的難題。他們以群體的認同取代了個人。鍾斯鎮的慘劇證實了這種危險。雖然如此,人們對這些教派所生的興趣和著迷卻清楚表明青年人的確關心宗教而渴望滿足。

屬靈的需要

在《人、上帝和魔術》一書中,艾華·李斯拿博士(Dr. Ivar Lissner)指出「人與獸的基本分別」在於「人不會僅滿足於睡眠、進食和取暖。」反之人有一種「奇特和與生俱來的渴望,」可以稱之為靈性。故此,《世界各大宗教》一書指出:「人類學家發現任何文化均不能缺少宗教的因素。」

因此,上帝的兒子可以宣稱:「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青年人只是由於希望彌補各教會所造成的屬靈空虛才加入這些教派。可是,正如宗教研究學教授弗列得·格雷姆(Fred Graham)指出,「差不多任何東西都可填補宗教上的空虛,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邪惡的。」

你可能同意自己也有靈性上的需要。但有些人認為宗教已經過時的見解又如何呢?人若努力實踐宗教的教訓,真的可以帶來裨益嗎?聖經說:「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6)「敬虔」的意思就是向上帝作出恭敬的崇拜和服務。這樣做可以為人帶來「大利」嗎?

追求敬虔所帶來的裨益

有些青年人現在正跟從一條虔信宗教的途徑,他們說這的確已幫助他們成功地克制敵視的感覺和暴烈的脾氣。十九歲的泰朗承認說:「我脾氣急躁。我妹妹若說了一句衝撞我的話,我便會揍她一頓。我對同學的態度亦如出一轍;我隨時準備與人打架。」在決定事奉耶和華之後,他說,「我學到要控制自己,即使別人得罪了我。」

這樣行有好處嗎?有些人不以為然。『保持冷靜是懦夫所為,你要盡情泄憤才對!』他們說。這是明智之舉嗎?不!暴怒可以使你做出一些日後抱憾的事來。(創世記4:5,8)聖經的教訓卻明智得多:「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篇37:8。

另一些青年人表示他們的宗教曾幫助他們抗拒犯罪的引誘。21歲的維多回顧他讀書的日子說:「在午餐休息時,一大群同學闖入商店內分散店員的注意,其餘的人則偷竊食品、糖果、連環圖書和其他東西。」他為何沒有同流合污呢?他最關心的是否害怕被人捉住或父母對他的看法或所會採取的行動?「不錯,」他答道。「我想到父母的反應和事情的後果,但我更關心的是這件事對我與上帝的關係所造成的影響。」

對維多大有幫助的聖經勸告是:「年輕人哪,如果壞人來勾引你,不要隨從他們。如果他們說:『……一起來幹吧,讓大家分享奪來的贓物!』」(箴言1:10-15,《現代中文譯本》)聽從這項勸告也會對你造益不淺。

頗有趣地,1979年的一項調查透露,「屬於『虔信宗教』一類的人……較為快樂……,他們也獲致較大的成就。」然而,更重要的是,使徒保羅鼓勵人以敬虔為一種生活方式,說:「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4:8)可是,若要獲得這些裨益,就必須實踐敬虔才行。然而,仍有些人可能納罕:『為何要在年輕的時候便信奉宗教?』

為何要趁著年輕的時候

睿智的所羅門王勸勉說:「年輕人哪,快活地過你青春的時光吧!趁年輕時歡樂吧!……但是要記得……因為青春不能長駐……趁著你年輕時,要記住你的創造主。趁著衰敗的年日未到,你還沒有說:『活著毫無意思。』」——傳道書11:9,10;12:1,《現代中文譯本》。

數以萬計像泰朗和維多一樣的青年人正『記念造他們的主。』他們深深意識到年輕人的精力和活力是短暫而稍縱即逝的。然而,他們卻深知對慷慨仁慈的上帝所作的事奉必然會為人帶來恆久的裨益。這群年輕人並沒有討厭宗教,因為他們正與一群在普世以互相表現真愛和言行一致著稱的人交往。身為耶和華見證人,他們是快樂的,因為他們的靈性需要已獲得滿足。何不親自查考一下這件事?宗教也可以適合你。

[第28頁的精選語句]

「我應當上教堂嗎?教堂裡人人都裝模作樣,好像演戲一般。」

[第28,29頁的圖片]

在教堂裡擺出一副虔誠的面孔……在家裡卻大異其趣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