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與犯罪
大企業!「它影響到我們所有人。它對我們有用——同時有害。它有許多事情和我們息息相關。
一個巨型或「龐大」的商業機構的資金可能高達1,500,000,000美元,甚至更高。龐大的資金意味到巨大的力量。不少龐大商業機構曾與國家抗衡——並且得勝。難怪許多人對大企業投以懷疑目光!
可是,在若干方面,大企業製造了我們所知的世界。它興建鐵路,控制石油,在許多地方供應電力、煤氣和交通。為了這緣故,一個人可以穿巴西製造的鞋、香港製造的服裝、駕駛日本汽車、吃熱帶食物、喝德國的酒。感謝大企業,遊覽外國不再是富豪專享的權利。你若擁有汽車、電視機或電話,無疑這是由於大企業的大量生產才能使其廉價到易於擁有。
但是難題也不少。以下幾篇文章會討論其中的一部份。
街頭犯罪的難題並非新事。我們每日都聽到箍頸行劫、刺殺、兇殺或其他擾亂治安的罪行。可是,你有留意到每日都有其他罪行以想像不到的規模發生嗎?例如每年有巨額金錢從你的荷囊或錢袋提取出去,你甚至毫不察覺。僅在美國一地,這些奸狡的罪行每年至少使人損失二千億美元。是誰所為?大企業,其中的行政人員以非法手段圖利自肥或為公司增加財富。
大企業犯罪影響到每個人。它許多時是致命和深具破壞力的。哪一類人犯這樣的罪呢?往往是受人尊重的社會「棟梁」。
大企業犯罪是這麼普遍,以致大多數官員無法應付。「企業犯罪留下一種模糊不清和使人嚴重誤解的現象,」美國康乃狄格州法律教授奧蘭特(Leonard Orland)說。他認為,手上若有確實數字,就可以表明「商業機構的『隱匿』犯罪規模非常龐大,商業犯罪大部分沒有被檢控。」——《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當白領階級的犯罪者受到檢控時又如何?與裁判劫匪和小偷的入獄刑期相反,此類罪犯通常受到從輕發落。例如,紐約市區有25間牛奶公司10年來對顧客索價過高。它們從這種罪行賺得多少金錢是無法斷定的,法庭只判它們退還六百七十萬美元給顧客。但行政人員的不法行為使顧客損失數百萬元又如何?他們只是承認犯了輕罪,罰款了事。
另一個例證:美國最大藥品批發商之一被揭發為醫療計劃的處方發出雙重賬單給俄亥俄州政府。這項商業犯罪使納稅人損失數十萬美元。犯罪的公司僅是被判罰款和退還騙去的款項而已。
犯罪的行政人員也許會和那些堅稱犯罪得不償失的人爭辯。在他們看來,犯罪顯然是大有收獲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引述一項例證,那便是一間大公司的董事長和經理被控逃稅一千二百萬美元,判罰從事公益服務以代替入獄。但在服務期間,他們繼續享受公司安排的福利,該經理並且收受時薪100美元作為顧問費。
商業犯罪有時使大眾人士付出他們的生命。例如在1981年,有一批新的廉價食用油進入西班牙的食物市場。生活清苦的勞動階級因價廉而購買作為食用。結果,消費者開始出現奇怪病徵!有超過20,000人患病,而且根據政府統計,至1983年5月已有339人死亡。原因何在?因為商人從法國購入廉價的工業油,經過加工處理之後在西班牙當作食用油出售。
大企業犯罪也牽涉到傾棄有毒的化學物質。六年之前美國紐約州羅夫運河地區的報章以頭條新聞報導當地居民因後院滲出有毒化學物質而被迫離家。化學物質從何而來?原來一間大型化學公司在該區大量傾棄有毒廢物。
五年之後,密蘇里州泰晤士海濱鎮的居民被迫疏散,街上設有路障,畫著髑髏標誌,並且大書:「危險!禁止進入。」為什麼?因為該鎮被二氧化物所染污。
儘管前車可鑑,不少商人依然以不負責任的態度處理有毒廢物。「午夜傾棄」的毒物通常隨雨水流入排水管、與普通垃圾混和,甚至與燃油混合以廉價售給地主。「午夜傾棄……不僅是白領階級的另一罪行而已。這種罪行其實直接威脅到不察覺和尚未出生的嬰兒的健康,」紐約《時報》的社評指出。
不錯,大企業一旦犯罪,普通人最易受害。許多時,他們首當其衝也是為了其他理由。當大企業雖遵守法律規定,但卻表現缺乏道德感時又如何?許多人就會大受其害了。
[第4頁的精選語句]
白領階級遭受檢控時又如何?往往是從輕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