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5 9/8 28-31頁
  • 我奮鬥到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奮鬥到底
  • 警醒!1985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疾病發作
  • 沮喪抑或行動——哪一樣?
  • 新的療法——恐嚇手段
  • 決心再次步行
  • 前途如何?
  • 全身癱瘓——但卻過著豐富的生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我能再度行走嗎?」
    警醒!1986年
  • 施與減緩苦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3年
  • 身體軟弱,內心堅強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5年
《警》85 9/8 28-31頁

我奮鬥到底

千百萬人有時發覺自己面對各種困難,例如無法迅速解決的長期健康難題,而需要持久奮鬥。我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鼓勵遭遇困難的人繼續奮鬥到底而不要灰心放棄。——蒙妮卡·西伯特(Monika Siebert)自述

我是個在德國北部長大的耶和華見證人。除了沒有父親撫養——我自幼失怙——之外,我的童年頗為正常。我長成為一個無憂無慮的樂天派人物,紅髮,臉上長滿雀斑,和我的愉快性情恰好相稱。後來我成為先驅傳道員而以全部時間從事傳道工作。

16年前5月的一個星期三,一位見證人的七歲男孩沃爾特和我一起在萊因河畔行走,打算前往一處村落傳道,小沃爾特說:「蒙妮卡,為什麼你行路總是跌跌撞撞的?要小心,不要跌倒。」我笑著說:「別擔心,我沒有什麼事。」但其實事情有些不對,我不久就發覺了。

幾週之後,我的雙眼開始有些毛病。我所看到的東西變成模糊不清而有二重影像。可是我安慰自己,說:「我看書太多,眼睛疲乏,也許需要配副眼鏡。」

於是我去見驗光醫師,要求檢定眼鏡的度數。但出乎意料地,他說:「不,眼鏡不會對你有幫助。我還是介紹你去神經科醫生處檢查一下吧。」他的話使我覺得奇怪,但我決定接納他的建議。可是,我和同伴漢妮蘿莉在這時恰好有朋友來探訪,我便把這件事暫時擱置。

疾病發作

幾晚之後,當我們和朋友一起參加完基督徒的聚會回家時,我突然頭痛得有如被電擊一般。我感到好像有人在我頭上鑽孔一般。汽車行駛時的震動使我差不多難以忍受。我們一回到家裡就通知醫生,我隨即被送到醫院。我不會很快忘記那個日子:1968年7月5日。

起初似乎沒有人知道我有什麼毛病。但藥物至少令我減少疼痛。醫生猜度我可能患了腦瘤。為了肯定病情,我需要接受廣泛的檢查,於是他們將我送到萊因河畔德國首都波恩的大學診所。

在這段艱難時期中我獲得極大的鼓勵;我經歷到一個普世弟兄團體的友愛,使我自覺能夠屬於這個弟兄團體是一項權利。有些素未謀面的當地見證人也前來探望,甚至帶來禮物。多重的病也不能從我奪去這種愛心的連繫!

經過痛苦不安的幾日之後,我回到當地診所,醫生以盡量溫柔的口吻告訴我難題的癥結所在。我所患的病是我甚至從未聽見過的:多發性硬化症。初時我並不完全明白這病的影響,後來才知道事情的可怕: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使人變成殘廢的病,目前還未發現療法。

沮喪抑或行動——哪一樣?

我獲知多發性硬化症是腦、脊椎和神經系統的病。由於髓脂質,亦即神經周圍像脂肪似的物質,被毀去,以致妨礙從腦發出的神經脈衝傳送到肌肉,而這種脈衝正是使肌肉活動的。結果手足遂失去感覺而造成部分的癱瘓。這是一種極難處理的病,患者的病狀因人而異。此外,病況也十分難測,病人許多時誤以為已經痊癒,但在預料不到的時候又再度發作。這樣的不穩和難測使患者的情緒大受打擊。

當然,我大感沮喪。我的未來計劃現在已無法肯定了。我需要有時間去適應環境。可是,我決定不作自憐之想,也不要別人可憐我。我可以聽其自然,任由自己變成殘廢,不然就得竭力奮鬥。我決定奮鬥到底。

我仍有許多東西是我應該為之而感激上帝的。我還活著。我的頭腦仍然靈活。雙手仍然可用。何不利用雙手去寫信告訴人關於上帝王國的奇妙希望呢?我獲准繼續從事全時傳道工作,雖然如今的傳道方法稍為不同。可是,它使我有事可做,有理由要繼續奮鬥。

母親將我教養成這樣——要繼續奮鬥。我在幼小時她已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因此我從小就受到她以耶和華的方式對我施行訓練。我從七歲已經常和她一起從事逐戶傳道。這種優良的訓練為我帶來真正喜樂。母親對上帝王國事務的熱心使我在早年便立志要以全力事奉耶和華。我18歲在學校畢業和學會職業技能之後就選擇從事全時間的傳道工作。

倘若我在染病之後失去這項奇妙的權利,我就會感到好像有人將地氈從我腳下拉開去一般了。可是,雖然健康繼續衰退,我仍能把餘力用在崇拜耶和華方面而竭盡所能去事奉他。這樣的思想為我帶來極大的安慰。

我寫信向人作見證並非全無結果。例如,有一位16歲的少女克羅狄雅由於父母反對而不能在家裡研究聖經。因此我們用通信方法研究。她進步很快,後來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如今她也從事著全時間的傳道工作。

目前,醫生們正盡力予我幫助。他們嘗試各種療法,如沐浴、按摩、各種藥物,甚至電療等。但是沒有一種方法帶來真正的改善。

新的療法——恐嚇手段

醫生們決意要減緩我體力衰退的速度。有一天,幾位醫生齊集在我病榻之前,主任醫生說:「我們決定給你大量輸血。有些病人已藉這種方法病勢有起色。」

這項突如其來的建議使我立刻大聲說,「不行!」然後我解釋拒絕輸血的宗教理由。(使徒行傳15:28,29)主任醫生接納我的決定,但助理醫務長卻反對。他每日至少兩次勸我重新考慮,辯稱拒絕輸血會減短我的壽命。但是我絕不讓步。

一位護士使用較為狡猾的手段。我住的是單人病房,但我的床卻被推到窗前,讓出空間給另一個病人。他們聲稱我的病房是唯一設有氧氣輸出口的房間。(後來我發現此說不確。)他們把瀕死的病人推入來吸氧氣,以致我被迫要看著他們在垂死中掙扎!兩位病人死去之後,護士向我明確表示,我若繼續拒絕他們所建議的療法,就會有同樣的遭遇。這種情形繼續了幾天,直至一位在醫院工作的仁慈婦人挺身干預為止。

在同一時候,一位年長的醫生悄悄遞給我一本醫學雜誌和一本書,其中有些文章論及醫生們大力推薦的輸血療法。但那些文章沒有說輸血可以治病;反之它們解釋輸血的目的只是研究而已。知道這點使我的決心更加堅強。

終於,事情被擱置起來,我突然成為醫院裡的主要話題。人們在走廊上互相耳語,談及「327號房那個女孩的堅強信心」。我感覺十分欣幸,禱告和研究聖經使我與耶和華的關係非常鞏固,讓我不但藉寫信在「言語」上,同時也在「行為」上把我對他的摯愛表現出來。——約翰一書3:18。

決心再次步行

我曾多次力圖站起來,但雙腿一而再地不支倒下。在家裡我用雙手和雙膝匍匐而行。當然,我努力用腿行路,但卻未能成功。後來有一天我實際能夠站起來了!我不願等待醫生下次探訪才再次嘗試。當醫生來到時我緩慢地從床上起來,用雙足支持身體,但一下子就倒在地上。我的意志堅強,但病勢卻更強。我繼續奮鬥下去會有用嗎?

我進入另一間強調多作運動的診所。我的雙臂仍然有力,因此我受到訓練靠著牆支撐身體,然後騰身作站立姿勢。隨後又練習用手扶著橫木向前行走。這樣行看來容易,但起先我只能行兩、三步,再進至四步、五步;進步雖慢,但卻頗穩定。

我保持樂觀,雖然醫生說即使我能再度行走,但仍然脫離不了輪椅。很慶幸地,他們錯了。我在1970年6月離開診所,從此未用過輪椅!當然,病例各人不同,未必人人都有這麼好的結果。

前途如何?

自從在萊因河畔最初跌交以來,十六年已經過去了。現在我仍然不必扶杖行走。雖然朋友們都說我樂觀開朗如昔,部分的原因是我不想別人可憐我。但密友們知道我有時眼淚長流。我的病依然無藥可治;也許我會繼續患病,直至上帝的新規制來臨使萬物更新為止。

但情形未必全是這麼黯淡。不錯,失望是有的,但也有許多愉快的經驗將失望抵消。我認識不少忠心、仁愛的弟兄,他們的鼓勵對我極有價值。我學會保全精力,改變生活方式以適應新的境遇。我學會忍耐,對最小的進步也感覺喜樂。由於看到人與疾病對抗時的無能為力,這使我與耶和華的個人關係更為鞏固。只有耶和華才能帶來完全的醫治。他已應許要這樣行——參看以賽亞書33:24;啟示錄21:4。

全時間的傳道工作繼續增強我的力量,以賽亞書41:10,13的話亦然:「『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

每個基督徒都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各人要在自己的個別環境中應戰。(提摩太前書6:12)但我們所打的是同一的仗。有一天,我們的仗會打完!當我讀到上帝在以賽亞書35:5,6所作的應許時,我時常想到這段話對我個人具有什麼意義:「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吧的舌頭必能歌唱。」——楷書本刊自排。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若蒙耶和華的賜福,得以在他的公義新規制裡享永生,我必然會像強壯的快鹿一般跳躍!

[第29頁的精選語句]

「我可以聽其自然,任由自己變成殘廢,不然就得竭力奮鬥。我決定奮鬥到底」

[第30頁的精選語句]

「我的密友們知道我有時眼淚長流」

[第31頁的精選語句]

『看到人的脆弱使我與耶和華的關係更加鞏固。只有耶和華才能帶來完全的醫治』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