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和愛滋病大受注意
「我自覺像個痲瘋病人,我若告訴對方我染上了一種可以由性行為傳染的不治之症,有誰會要我呢?」一位患上轟動一時的陰部疱疹的病人如此說。這病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日本極其猖獗。只在美國一地,據報每年約有20萬至50萬人受到感染。一位醫生估計「在加拿大,每年診斷出2萬至5萬宗新的陰部疱疹病例。」
這種禍患是什麼造成的?醫學界聲稱,元兇是一種細小的粒子,一種病毒;它只是疱疹的大「家族」的成員之一而已。水痘和帶狀疱疹都是受疱疹病毒感染的普通疾病。造成陰部疱疹的病毒與促成普通唇疱疹的病毒相似(有時甚至相同)。但在疱疹發生於陰部時,患者通常(但未必盡然a)是從某種方式染上的,那便是:與其他疱疹患者作性的接觸。
接觸疱疹病毒之後三日至七日,受感染者才留意到陰部有灼熱或刺痛的感覺——生出疼痛的水疱的先兆。患處的疼痛要等到兩週至六週之後才會停止。但疱疹並沒有就此消失。醫生說它只是暫時撤退而已;病毒通過神經系統進入脊椎基部的神經叢。它在那裡蟄伏,直至某些因素(例如緊張)刺激病毒再度活動。甦醒之後的病毒從神經系統回到皮膚,再度開始最初的惱人循環。
疱疹對患者最嚴重的影響也許是在情緒方面。吉萊斯皮(Oscar Gillespie)醫生評論說:「疱疹疾患最大的難題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它所造成的恐懼、憂疑以及對日常生活的破壞。」一位受害者說:「患上疱疹時的憤怒、自咎和失去控制的情緒是難以形容的。我認為只有同病者才能相憐和了解。」但這種情緒不安只會刺激舊病復發和延長苦難的週期而已。
何以稱為不治之症
人體的免疫系統何以不著手撲滅惱人的疱疹病毒呢?醫生聲稱病毒有辦法逃過這樣的打擊。它附著在細胞之上,穿過細胞外壁的薄膜而藏身於細胞之內。它一旦安全進入細胞之內,很快就奪得細胞的「腦」的控制權,使細胞實際變成病毒的製造工廠!它在三至五小時之內就可以製造出8萬至12萬的病毒。然後細胞壁門戶洞開,讓大群危險的粒子流入血液裡將病毒傳播給其他細胞。
這樣,你可以了解到為什麼醫生把疱疹稱為難以根治的頑症。要收治療之效,就非穿過受感染的細胞去殺滅病毒不可。或者必須殺滅有病的細胞而同時不破壞健康的細胞。難怪醫學界感到投鼠忌器。(參看附欄。)最近關於試驗疱疹疫苗的報告曾給予人一線希望。但即使這種「預防」方法也許可以幫助千百萬人,已經受到感染的人又如何呢?
愛滋病——新的性傳染病?
「在我作專業醫生的生涯中,我從未遭遇過這麼令人挫折和沮喪的情況,」《新聞週刊》引述曼素(Peter Mansell)醫生的話說。他所指的是世界注目的病症:愛滋病(後天免疫性缺乏症)。這個名詞表示人體的免疫系統失去作用,結果患者死於罕見的癌症和肺炎。
愛滋病蔓延廣泛到什麼程度呢?據報僅在美國就發現了超過4,000宗。b至少有32個其他國家報導有這種病發生。尚未受到多大影響的國家,例如日本,則作妥準備對付該病——以防萬一。
愛滋病患者的死亡率相當高。第一批受到診斷的人在一年內死去的佔百分之60。有些人恐怕全部愛滋病患者都會終於死於該症。可是,症候群在最初僅以輕微的感冒症狀,疲勞和體重減輕等開始。很不幸地,正如西格爾(Frederick P. Siegal)醫生說:「大多數醫生在開始診治愛滋病者時發覺已經太遲了。」
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所稱,活躍的同性戀者(有多個對手的)患染愛滋病的危險最大。血友病者和靜脈注射麻醉藥的濫用者也有危險。c但是既然愛滋病受害人之中有百分之70是同性戀者,研究者認為有理由相信大多數病例是藉性行為傳染的。
愛滋病所引起的恐慌
「恐慌比疾病傳播得更快,」《發現》季刊說。有些新聞標題,例如「只憑接觸就可傳播愛滋病」等,無疑令人加倍恐慌:
● 醫院人員拒絕治療愛滋病患者。d
● 殯儀業工作人員不願為愛滋病患者的屍體作防腐措施。
● 美國加州三藩市警察獲得配給人工呼吸用具和膠手套,避免在施行急救時染上愛滋病。
● 技術人員拒絕在電視節目訪問中為愛滋病患者裝設擴聲器。節目的目的是什麼?為了減輕對愛滋病的恐慌。
● 愛滋病熱線電話服務處「不斷有人來電話詢問愛滋病是否可由接觸傳染,例如在地下鐵路火車上執著挽手的皮帶或使用同性戀者用過的廁板等。」
可是,同性戀者社會所受的影響最大。同性戀者所光顧的酒吧和浴室生意一落千丈,因為人們害怕傳染到愛滋病。既然對手多的同性戀者危險最大,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在生活方式上作出極大改變。雖然因害怕染病而改弦易轍(轉向異性愛)的人即使有也很少,但有些人已放棄不拘生熟的性接觸而安於「單一對手」的性關係。
然而,真正吃苦的乃是愛滋病的患者。他們被鄰人和同事所唾棄,以前的情人避之若浼,病人本身還要擔當著不治之症的重荷。「它好像懸在我的頭上,」一位愛滋病患者說。「我時常惴惴不安,不知那天會有新的疾病發生,是失效的免疫系統無法驅除的。」
雖然大眾的反應有點過甚,對愛滋病的恐懼卻不是全無根據的。愛滋病是一個難以提防的殺手。據報它能通過輸血蔓延給大眾人士,這進一步引起人們的恐懼和憤怒。(可參看第9頁附欄。)e因此,同性戀者不但備受敵視,同時也被捲入一種危機四伏的生活方式中。
[腳注]
a 例如,人有時用手指接觸到疱疹的患處,以致手指上帶有疱疹病毒,然後在無意中以手指接觸身體其他部份,例如陰部,結果使這些部份染上疱疹。
b 由於愛滋病(AIDS:Acquired l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後天免疫性缺乏症])的症狀紛歧,報告的病例未必相同。另一方面,愛滋病例可能有許多是沒有呈報的,因為不少患者深恐患上愛滋病帶來羞辱。
c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通知《儆醒!》雜誌,以前傳說海地人由於參與「巫毒教儀式」而易患愛滋病一事其實並無根據
d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命令診所和實驗室職員採取預防措施,雖然他們聲稱愛滋病「通過偶然接觸而傳播看來可能性很低。」預防措施包括處理愛滋病者的血液樣本時要戴手套,將愛滋病者用過的注射針毀棄和穿著外科手術袍等。
e 1984年4月份23日,研究家們宣布已把他們認為是愛滋病源的病毒分離出來。以後他們也許會宣布有一種試驗方法能夠檢查出愛滋病所污染的血液,但愛滋病的治療方法依然未有所聞。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西格爾博士說:「大多數醫生在開始診治愛滋病者時發覺已經太遲了。」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患上性傳染病的震驚使許多人對性雜交懷有新的看法
[第8頁的附欄]
疱疹有治療方法?
醫生們說,偽稱疱疹有法可治不但使人希望成空,而且在若干例子上甚至使病況惡化。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聲稱,沒有效用的療法包括疫苗接種,免疫刺激劑,維他命C、E和B12,特別飲食,鋅,乳酸桿菌(乳酸菌)藥片,類脂醇乳劑和色素光線療法等。
可是,為什麼有許多人聲稱這些「療法」能使症狀減輕呢?醫生提醒我們,看來疱疹受到刺激——緊張或憂慮——就可以再發。差不多任何使人平靜下來和減輕憂慮的東西均可以使病看來已經痊癒——暫時的。可是,過了一段時期,仍然潛伏在細胞之內的疱疹病毒又會再度發作。當然,不少人對於這些療法仍然議論紛紜,但病人先徹底研究過這些療法才加以接受乃是明智之舉。
直至現時為止,醫學界最多只能提供治標的療法。例如,阿西克羅弗(acyclovir)在美國已獲准使用,它看來可以加速疱疹瘡傷的痊癒。但很可惜,它並不能防止疱疹再發!
醫生們給疱疹患者若干基於普通常識的忠告,依囑而行或可減輕痛苦。休息、熱水浴、壓布、冰袋和使患處保持乾燥——這些方法可以有點幫助,但卻不是治本之方。
[第9頁的附欄]
愛滋病與血
最初是血友病者。治療血友病的藥(第八種凝血因子)是從數以百計的捐血者的血液中提取的。因此當若干血友病者患上愛滋病時,血液遂立刻受到懷疑。後來一名幼兒從愛滋病患者接受輸血後也患上這病。雖然從輸血獲得愛滋病的機會不大,但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仍然警告「患愛滋病可能性高的各群體成員[主要是同性戀者]不應捐贈血漿和/或全血。」
可是,要捐血者自願聽從警告說來簡單,實行起來卻不容易。同性戀者對於有人提議禁止他們捐血一事大呼「歧視!」歐洲的醫生們因此提議禁止從美國輸入各種血製品,有些病人甚至乾脆拒絕輸血!
害怕使用共同的注射針而染上愛滋病曾使捐血者一時大起恐慌。大紐約血液計劃會發言人告訴《儆醒!》雜誌的代表說,在1983年7月,捐血減少了百分之25。儘管注射針在使用之前是經過消毒和密封的,使用之後隨即折斷拋棄,人們仍不放心。
新近發表的血液甄別試驗法也許能保護血液供應不致受到愛滋病的染污,但愛滋病所引起的恐懼可以提醒大眾,輸血其實帶有若干嚴重的危險。
[第7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第一期:疱疹病毒附在細胞上,穿透外面薄膜。
細胞壁
細胞核
細胞的DNA*
疱疹病毒
病毒的DNA*
第二期:病毒取代了細胞核去繁殖數以千計的疱疹病毒
遭受破壞的細胞核
病毒核
新的病毒
病毒的DNA
第三期:細胞壁破裂,放出無數病毒
細胞壁
*DNA:脫氧核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