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溝通——可以怎樣改善?
『我的丈夫從不說話。』『我的妻子從不聽我說話。』這些怨言時常發生於夫婦當中。兒童也常常感到不滿,例如12歲的麥斯說:「我不怕[對父母]說話,但害怕他們的反應。」沉默的障礙於是分隔了家庭成員。
也許有人辯稱,在許多例子上,夫婦本來就不相配;他們既是完全無法協調,根本就不應該結為夫婦!不錯,許多夫婦過於輕易談戀愛,在婚前未能奠定溝通的穩固基礎。(參看9頁附文。)可是,成功的婚姻並不完全有賴於所謂的協調。遠較重要的是,夫婦是否樂意接納上帝為婚姻所訂的標準和是否應用聖經原則。請考慮一下聖經對於丈夫和妻子所擔當的角色和責任有些什麼指示:
●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以弗所書5:22,23。
●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以弗所書5:25,28。
● 「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耶和華]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
夫婦若將這些原則在生活上應用出來,溝通的基礎就奠定了。原因何在?因為丈夫若以『愛妻子』為上帝所委派的責任,就必然會與妻子交談和聆聽她所說的話。妻子若認為順服丈夫是上帝所定的條件,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丈夫。可是,在婚姻生活中所發生的緊張和壓力又怎樣處理呢?聖經的忠告真的能幫助你應付嗎?
當難題產生時
婚姻是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關係。一對夫婦有時只要接觸一下、對望一眼或做個傳達心意的姿勢,就可以互通情愫。可是,很少人能達到這種幸福境界。
一位青年妻子回憶說:「我們婚後在經濟上陷入困境。我們毫無積蓄,收入只夠糊口。我過不慣這種不安定的生活。」
可是,這對青年夫婦卻以應用聖經原則來緩和夫婦間的緊張。丈夫承認說:「當時我對於她的感受毫無所知。我以為凡事都很順利。但想不到她這麼緊張。」他們怎樣處理這種溝通方面的隔膜呢?妻子憶述:「我們作過長談。談話有時並不愉快,但很有幫助。」
一位名叫理查德的丈夫說:「我發覺很難作出調整去適應婚姻生活的日常事務。我們兩人從事全時工作,妻子希望我幫忙做家務。可是,我卻認為全部家務應該是妻子份內的事。此外,經過一日的工作,我已無心去作任何事,只想鬆弛一下看看運動節目。因此我若突然聽見妻子說,『你可以把衣服拿去洗衣店嗎?』我會說,『你自己拿去好了!』」
可是,理查德夫婦開始與耶和華見證人研究聖經。他獲知上帝要求他「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於是願意分擔家務的責任。在上帝的道啟迪之下,他甚至對工作的壓力也作出不同的看法。他回憶說:「我既然有理由要生存和了解上帝的旨意,就能除去從工作產生的消極思想。」
聖經指出可能造成難題的另一因素:「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各書3:2)不錯,人人都會偶然口不擇言或甚至出口傷人。當兩個不完美的人發生摩擦時,便很容易大發脾氣。
夫婦若任由這樣的難題去支配婚姻生活,就會有什麼事發生呢?聖經說:「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這樣的爭競如同堅寨的門閂。」(箴言18:19)彼此的溝通可能中斷,夫婦和兒女可能遭受嚴重後果。不錯,專家們說「父母繼續不和」乃是對兒女最富於破壞性的影響之一。
可是,應用聖經的教訓卻能把這樣的衝突減至最低限度。丈夫們受命「不可苦待」妻子。(歌羅西書3:19)爭吵是要有兩個人才能發生的。你的配偶倘若是氣惱和憤怒,你何不努力保持冷靜和機巧呢?在可能範圍內予以諒解和同情。正如聖經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言15:1)針鋒相對只能使事態惡化。較好的方法是以溫和的態度詢問:「親愛的,是我使你氣惱嗎?究竟有什麼不對勁?」以仁愛、機巧的方式找出難題癥結所在往往有助於解決難題。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坦率而仁慈地告訴配偶你為了對方的什麼行動而不悅或氣惱。聖經說:「不可含怒到日落。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以弗所書4:26,32。
一位青年丈夫學會應用這項教訓。他說:「我的妻子非常情緒化,有時激動到難以使她冷靜下來討論。但我努力適應她的性格和更加關心她的情緒。」這樣的衷心努力不但能保持和睦,且能增進夫妻的恩愛!
與兒女溝通
第一個孩子誕生為青年夫婦帶來真正的挑戰。此外,新生嬰兒所需要的不僅是定時餵奶和換尿布而已。研究家聲稱嬰兒強烈地需要溝通。不錯,嬰兒不會說話。可是父母的目光、觸摸和摟抱大大打開了溝通的途徑。這是許多醫院不再把母嬰分開的原因之一。瑞典的兩位研究家,溫巴格和蔡提奧(Winberg and de Château)說:「這段時期的[母嬰]親密接觸會對嬰兒發育有直接影響,對母親尤其重要。這種接觸可以增強她和新生嬰兒之間的連繫。……對於她的態度和敏於知道嬰兒的需要有很大影響。」
為了在與兒女溝通方面有個良好的開始,父母還需怎樣行?聖經指出父母應該從兒女的「嬰兒時期」就對之說話。(提摩太後書3:15,《新世》)這樣行切合實際嗎?研究家溫巴格和蔡提奧聲稱對嬰兒唱歌和說話在「滿足[嬰兒]的心理需要方面也許相當重要。」蘇聯研究家利辛納(M. I. Lisina)闡述類似的實驗,在實驗中有人以溫情、微笑的態度對嬰兒說話和撫抱。結果如何?兩個月之後那些嬰兒達到比其他沒有受到這種關注的嬰兒「高得多的發育水平」。仁愛的溝通對孩子的情緒造益很大,正如利辛納博士進一步評論說:「我們認為嬰兒與別人的交互作用對[嬰兒的]言語機能的發展十分重要。」
研讀和娛樂
很自然地,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教養孩子的難題也逐漸複雜。因此不少基督徒家庭發現訂出屬靈活動的計劃頗為有益。這種活動可以促進溝通和團結。計劃應該隨著各人的趣味加以適當的變化和調整。
誠然,訂出這樣的計劃也許需要人人都作出若干調整。例如,在非洲某些地方,作父親的在傳統上為了保持尊嚴而單獨進食。但成為基督徒之後,他看出有在進食時領導家人的必要。這樣行有什麼裨益?共進早餐時可以討論當日經文和有關的問題,開始當日的良好氣氛。晚餐是各人鬆弛身心的時間,敘述日間的事情可收「互相鼓勵」之效。(羅馬書1:12,《現譯》)父母可以鼓勵年輕人表達自己的思想。
撥出時間作家課和聖經討論等重要研讀是必需的。但娛樂的需要也不可忘記。電視、電影和音樂都受青年人所歡迎,但是這些高效率的傳播媒介正變成好像下水道一樣——污物堆積。據(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透露,「堆積如山的證據表明,在1970年代看來有太多的電視暴力和攻擊行為,在兒童心中產生了肯定的影響。」因此父母們必須嚴格地監管子女的娛樂。(參看以弗所書5:3-5。)旅行、遠足以及基督徒的交往乃是供給青年人有益娛樂的若干方法。
與青少年談話
有些父母在兒女達到十餘歲時就發生溝通方面的隔膜。兒童長大到這個時候不但在身體上發生急速的改變,新的情緒和欲望也紛至沓來。有些青少年的反應是閉關自守。有些則與父母疏遠,緊緊跟從著儕輩。因此父母要下很大決心才能在這段艱難時期打開溝通之門。他們必須敏於察覺年輕人的心情和感受。
個別的閒談對此很有幫助——尤其是在輕鬆的場合。聖經吩咐父母們,「要殷勤[以上帝的道]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命記6:7)父親也許可以邀請那異常沉默的兒子一同在花園裡工作或做點修理的工作。母親可以同樣地教導女兒縫紉。這樣的輕鬆場合正好讓雙方互相表達心裡的感想。甚至個人性質的話題,例如性、身體變化、道德、信心和人生目標等,也可以在這些場合提出來談論。一位母親憶述,「我和兒子們有些最佳的討論是在廚房洗滌槽旁邊作出的。」
可是,這樣行要有心理準備。兒女有時會提出難題。難題也許是手淫或甚至承認缺乏信心。應付方法不是立刻加以斥責而是平心靜氣地聆聽和表示了解。否則兩者之間的寶貴溝通就可能中斷了。聖經說,「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1:19)即使難題牽涉到犯錯,你也不必立即責備孩子。你要排斥的是錯誤的行為——不是孩子本身。(參看猶大書23。)首先要證明你自己「快快的聽」,然後對孩子提出幫助和勸告。有時甚至要一再使孩子安心,說,「你並不是唯一有這個難題的人。甚至我在你這樣的年齡時也不得不應付過這樣的難題。」你的平靜反應也許會使他對你產生信任,下次有需要時主動向你求助。
然而,重要的是要讓兒女時常方便親近你。一位父親在職業上負責頗重,結果要花許多時間在家中書室處理文件。他的女兒有一件事在她看來是嚴重的難題。但由於父親這麼忙碌,她就把難題祕而不宣。不久之後,她變成十分沮喪,並且離家出走。幸而她後來回家和父親暢談之後,知道她所謂的難題其實僅是小事。但她的父親此後就安排在客廳工作,方便兒女和他交談。
對兒女說來,你在兒女身邊較之物質財富更加寶貴。一位名叫安妮德的單身母親有五個從一歲至六歲的子女需要撫養。雖然兒童福利金每月只有很少的津貼,她並不因生活費這麼少而不滿。政府的補助使她得以在家和兒女一起。雖然在金錢方面左支右絀,她回憶說:「我們並沒有捱餓。我們學會倚靠耶和華。」藉著基督徒朋友們以衣服相贈,她得以供給兒女們的物質需要和給予所需的照顧。
快樂、團結的家庭
慈愛、體貼,富於同情、善於溝通的父母們能給予兒女莫大的幫助。教育家比爾斯基(Audrey Bilski)寫道:「『我能和父母商談任何事』這句話也許是少年或成年兒女對父母的最高讚辭之一。」丈夫和妻子若能充滿信心地與配偶商討甚至最棘手的問題,確信對方會以了解和同情的態度聆聽,就會同樣體驗到這句話的含意。
不錯,今日這個複雜的世界有許多壓力可以阻礙家庭成員的溝通。有時父母本身也需要指導。但是你不必感到無助。其他富於經驗的父母,特別是成熟的基督徒,可以提供幫助。上帝的道聖經「是活的、是有效的。」(希伯來書4:12,《新譯》)本刊出版者所發行的《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一書曾經幫助數以千計的人改善家庭生活。a
本文所載只是聖經中切合實際的忠告的一部分而已。要撥出時間經常研讀聖經,將其中的教訓應用在生活之上。這樣,你也能夠使自己的家庭成為一個幸福、團結的家庭。
[第9頁的附欄]
戀愛與溝通
「你在一生之中要作兩大選擇」伯吉斯(Ernest Burgess)教授寫道,「其中一項是選擇職業或手藝;另一項是選擇配偶。」大多數人在選擇一生工作時頗受理智所支配。「可是在婚姻方面,」教授繼續說,「就可能依靠浪漫的愛情過於切合實際的方法。」
因此,戀愛期間是一段重要的溝通時期。誠然,男女之間甚至在實際相識之前也可能有強烈的溝通。例如男方以欣羨的目光注視著女方,女方也許秋波暗送。有句老話說:「眼睛是心靈之窗。」眼睛可以傳達深刻的感情和心事。過了相當時候,以言詞表示愛慕也許會被另一種溝通方法——觸摸——所取代。在若干種文化中,握手或擁抱被認為是示愛的正當方法。
可是,表示愛意雖然有其適當地位,但穩固的婚姻生活卻不是以熱戀為基礎的。與所愛的人彼此相觸可能引起強烈感情和性慾衝動。聖經勸勉基督徒要「治死」不道德的衝動。(歌羅西書3:5)這話不但有助於在道德上守身如玉,而且是切合實際的良言。因為一旦性慾不受控制地「開著」,重要的溝通往往就此「關閉」了。這對男女可能盲目地看不出對方在性格上的瑕疵和弱點。
在戀愛期間作開誠布公的相談可以獲得若干問題的答案,例如:我們是否真的相配?對方是否忠實、仁慈?對方的品性是否端正?他是個良好的供應者嗎?他能作良好的決斷嗎?她能主持家政嗎?她甘願順服首領權嗎?我們是否真心相愛——不僅是肉體的吸引?
對方若性情羞怯又如何?記得暢談的基本條件是敏於察覺對方的感情和興趣。對兩個真心相愛的人來說,這樣行應該不是難事。(哥林多前書13:5)要學懂提出簡單但卻適切的問題。多數人喜歡談論自己的事、自己的生活、家庭和職業等,受到機巧的誘導便會樂於暢談。
戀愛期間的聊天可能顯露出雙方共同的興趣、目標和希望等。可是,倘若發現彼此有差別又如何?這樣就要檢討差別的程度,看看是否會危害婚姻的幸福。事實上,未來配偶對某種娛樂,例如跳舞,不感興趣未必意味到這個人不會成為好丈夫或好妻子。在其他較重要的事上雙方也許興趣相同。此外,雙方可以培養共同的新興趣。因此,伯吉斯教授進一步聲稱:「雙方應該討論和努力為彼此有關的重要問題在婚前定出決策,例如兒女、姻親、經濟、宗教等。希望在婚禮舉行之後才改造對方通常是徒然的。」
[腳注]
a 可參看32頁的宣布。
[第7頁的圖片]
父母應該利用所有機會與兒女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