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娘子俯瞰巴黎市
《儆醒!》雜誌駐法國通訊員報導
「你早,皮埃爾!歡迎蒞臨巴黎!希望你喜歡此地的風光。你想先看什麼?」
「艾菲爾鐵塔!」
「好的……這裡就是了。果然不凡嗎?」
「的確不凡!」
「我料的不差。她足以使任何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位老夫人的高度超過1,000英尺(305米),頭上戴了一頂電視天線帽子。」
「可是,那麼巨大的鋼鐵結構究竟有什麼用處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需要詳細解釋才行。趁著我們排隊購買電梯門券之際,我會告訴你關於鐵塔的若干背景。大約一百年前,法國政府決定舉行國際博覽會去慶祝法國革命(1789年)100周年紀念。博覽會舉行地點巴黎市的市政府徵詢著名土木工程師艾菲爾(Alexandre Gustave Eiffel)的意見。艾菲爾感到意外,於是搜尋自己的檔案,拿出一分在此之前他極少留意到的計劃書,那便是,建造一座高達984英尺(300米)鐵塔的計劃。
「博覽會委員會認為這項計劃很有意思,於是為建造計劃舉行公開比賽。各種離奇古怪的計劃在比賽中紛陳,例如有人提議建造一個巨大的斷頭台去紀念法國革命。另一建議是建造一個石製高台,但估計和以往經驗都表明岩石建造物的高度很難超過555英尺(169米);那是美國華盛頓紀念碑的高度,這碑幾經艱難才得以在數年之前完成。賽會最後選中了艾菲爾的計劃。可是,很奇怪地,使艾菲爾在世界知名的原本計劃卻不是他自己的。」
「你的意思是說艾菲爾鐵塔並不是艾菲爾設計的?」
「對了,但鐵塔是艾菲爾建造的,首先設計的是他的兩位副手,高克連(Maurice Koechlin)和諾古爾(Emile Nouguier)。可是,只有使用艾菲爾的建造方法,這項偉舉才有可能在兩年之內得以完成;這便是博覽會委員會選中他的計劃的原因之一。」
「艾菲爾甚至在建造鐵塔之前已經是個著名人物嗎?」
「不錯。他曾經以建造巨大的鐵橋聞名,例如葡萄牙奧波多斗羅河上的瑪利亞大橋。他也完成了法國中南部的加拉別高架鐵橋,它是當年世上最高的拱橋,高出水平線400英尺(122米)。我們也不可忘記他在建造自由神像,另一項世界知名的工程,的鋼鐵支架方面曾經擔任重要角色。
「對艾菲爾所有的建造物說來,主要的難題是風暴。在建造艾菲爾鐵塔時,他所用的是他常用的方法,以相當細薄的支架網來建造。」
「你能肯定在遇到颶風時沒有危險嗎?」皮埃爾擔心地說。
「不必擔心!巨大的格子式鐵塔不大受風力影響。即使遇到時速110英里(180公里)的颶風——當時巴黎的紀錄上的最高風速——鐵塔的擺動度只是4.7英寸(12厘米)而已。事實上,它受陽光的影響較大。向陽的一邊稍微膨脹,可使塔頂移動7英寸(18厘米)之多。
「可是,鐵塔的重量頗輕。在建成時的重量不足7,700噸(7,000公噸)!試舉例說明,它的12英寸(30厘米)高的縮尺模型的重量只有四分之一英兩(7公克)!實際上,比較地說,鐵塔的四個地基每平方吋所受的壓力不會超過普通人坐在椅上時各椅腿所受的壓力。
「為了要鐵塔的建造工程如期完成,艾菲爾廣泛使用預先建造的部分。鉚釘孔是預先正確地在適當地方穿鑿的;在250萬鉚釘當中,預先釘好的佔全數三分之二。預先建造的鐵架沒有一個的重量超過三噸,這樣可使將鐵架舉起安置在適當位置上的工作容易得多。在開始時用的是高大的起重機,但在建造物高於起重機時,艾菲爾設計的可動式起重機就取而代之。它們把後來電梯所用的『鐵軌』安裝上去。這樣順利進行的操作對安全很有幫助,而安全正是艾菲爾所關注的事情之一。在全部工程進行期間沒有嚴重的意外事件發生,以當時——甚至今日——而言,這的確是一項傑出的偉業!」
「他們是怎樣把塔建成這麼高的呢?」
「我們且從地基說起!由於塞恩河就在附近,艾菲爾於是使用以前用來造橋的方法。16個土基的每個船形渠門都有一個工作室,用壓縮空氣方法使水不得進入。工人們於是能夠挖掘和搬出沙礫和泥土而不致有水滲入去妨礙工作。
「艾菲爾和他的工作人員都不擔心鐵塔的高度,因為他們已慣於從事危險的高空工作。很奇怪地,艾菲爾的嚴重難題之一是第一展望台。有個巨大的木製台架是用來支持四根傾斜柱墩和第一展望台的巨大支架的。在四根柱墩頂上的是用沙填塞的金屬圓筒。藉著將沙逐漸排出,四根柱墩遂得以沉下所定的位置。在柱墩的基部還有輔助的油壓千斤頂,使四根支柱可作最後調整,與第一展望台的鋼鐵支架排列成行。
展望台一經達成完全的水平,就安全地固定在柱墩之上,千斤頂也移開了。這時可以恢復鐵塔本身的建造工程。工作緩慢而著實地進行。巴黎人士看到鐵塔越建越高,聳入雲際,都不禁發出欽羨和驚嘆的言詞。最後,在1889年3月31日,距離開始動土之日不及26個月,艾菲爾能夠邀請幾位活潑壯健的高官登上1,710級樓梯,舉行他所謂的『非正式典禮』去慶祝鐵塔落成。可是,皮埃爾,你不必擔心,我們會乘電梯上去!」
「看哪,電梯來了!我們是否一直上到塔頂?」皮埃爾興奮地問。
「不是,我們要在第二展望台轉乘別的電梯。事實上,甚至第二部電梯也不能去到塔頂,但我們屆時將會在900英尺(275米)的高空,景色非常壯麗。在晴天的白晝,能見度也許達到40英里(65公里)。正如你所見,我們所乘的第一部電梯是在鐵柱當中上升的。這件事牽涉到頗大的難題,因為它需要一種能夠讓電梯通過第一和第二展望台之間的彎曲地帶的系統。只有一間公司,奧的斯公司,能夠解決這個難題,結果獲選去承辦電梯工程。
「近年來,古老的油壓式電梯已由四部新式電動電梯所取代。因此今日也和昔日一樣,科技再度起而相助;否則這位鐵娘子的優美風姿現今就已不再在巴黎上空出現而令人空自嘆息了。」
「你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且聽我解釋吧。艾菲爾簽署的合約規定鐵塔將在20年後拆卸。但在1903年,無線電訊的先驅費里(Ferrié)將軍以鐵塔作為實驗。它於是為了軍事目的而保全下來。在1921年,第一次現場直播的無線電波是從艾菲爾鐵塔播放的。1922年以來,艾菲爾播音台經常有節目播放。在鐵塔豎起的電視天線竿已將近有30年之久,鐵塔連同天線的高度現時已達1052英尺零4英寸(320.75米)。有40多年,艾菲爾鐵塔是世界最高的建築物,直至1930年才被紐約市的克萊斯勒(Chrysler)大廈凌駕其上。」
「我想知道巴黎市民對艾菲爾鐵塔有什麼看法。」
「在過去多年來,意見各有不同,從愛好至憎嫌不等。早在1887年,一群知名作家,例如小仲馬(Dumas)、莫伯桑(Maupassant)和作曲家古諾(Gounod)等,共同簽署一封抗議書,反對他們所謂『像巨大工廠煙囪一般俯瞰著巴黎的荒謬鐵塔。』他們補充說:『今後20年間,我們被迫要看見那些可憎的鐵柱和鐵閂,它那令人討厭的影子像墨水污漬一般蓋過全市。』
「這樣的感想現今已平息下來了,今日的巴黎市民已接納艾菲爾鐵塔為巴黎風景的一部分。鐵娘子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為此她也要感謝那每七年一次的57噸面部化妝漆油。在1989年,她會慶祝100周年紀念。
「不錯,並非每個人都以詩人一般的目光去看艾菲爾鐵塔,把她比作在『[巴黎]諸橋的羊群』中的『女牧人』。可是,遊客們卻像你皮埃爾一般從世界各地『群』集而來要一瞻她的風采——每年超過300萬人!有些人登臨眺望。有些人志在從各個商店購買紀念品,或者只是在第一展望台的特別郵局寄出明信片。此外也有人只願在第一或第二展望台的餐館享受一頓法國美餐。」
「感謝你作我的嚮導和告訴我這一切。當我再見到朋友時,我一定會告訴他們我遇見一位年近百歲的老夫人,腿部仍然強健地站著俯瞰巴黎。」
[第30頁的精選語句]
艾菲爾邀請幾位活潑壯健的高官登上1,710級樓梯去舉行鐵塔落成典禮
[第30頁的精選語句]
最初的合約規定鐵塔將在20年後拆卸
[第29頁的圖片]
由格子式鋼鐵材料造成的高塔又大又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