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世界杯——只是運動嗎?
「烏拉圭一位63歲的男子暫停在卡米路市街頭售賣食品,乘搭順風車前往將近6,200英里(1萬公里)以外,以便花一年的時間接近他本國的足球隊。」——墨西哥《宇宙日報》。
這個足球迷是在1986年千千萬萬前往參觀在墨西哥舉行的足球世界杯決賽的人之一。
鑒於今日普世的足球狂熱,上述的記載並不希罕。據一項報導聲稱,在墨西哥工作的人平均要花四個月的薪水去參觀世界杯的揭幕球賽。可是,有數以千計的人卻甘願如此行。難怪一位足球迷在到達墨西哥市阿茲特克運動場時心臟病突發——因為他遺失了球賽的入場券!我們且讓統計數字去訴說足球受人歡迎的程度。
52場賽事分別在墨西哥9個城市的12個運動場舉行。1986年的世界杯成為歷史上受最多人觀看的盛事。普世約有20億的足球迷在5月31日觀看初賽的電視節目。在6月29日,將近30億人觀看德國對阿根廷的最後決賽。52場賽事的電視觀眾合計達100億人次之多——比目前的世界人口大約多一倍!
既然許多地方的人喜歡觀看球賽過於一切,有些政治領袖遂要小心避免在賽事進行時召開群眾大會或公開露面。當伊拉克擊敗敘利亞而贏得世界杯參賽資格時,在前線與伊朗作戰了5年的伊拉克士兵開槍慶祝,曳光彈滿天飛舞。不錯,今日有無數的人把球賽看得十分認真。正如聖保羅市電台體育節目主持人艾基利斯(Rogerio Achilles)說:「足球不僅是運動,它乃是人民的宗教。」足球何以這麼受人歡迎呢?
逃避現實
運動像麻醉劑和酒精一樣,被人用作『逃避現實』的工具。墨西哥的心理分析家巴里格特(Armando Barriguete)論到墨西哥近期的經濟困難時指出,對墨西哥人民來說,世界杯足球賽可以令人『逃避當前的難題』。墨西哥市的《宇宙日報》聲稱,『商辦和官辦的電視均企圖使人民相信,十一個活力充沛的青年——墨西哥足球隊——的勝利會為多難的國家一雪前恥。』因此世界杯錦標賽據說可為『在自豪和希望方面受到挫折的人民提高士氣。』不錯,在許多人看來,足球不單是運動,同時也是每週的美夢和幻想。
足球雖能提供暫時的興奮,但它也像麻醉劑和酒精一樣,並不能令人享有永久的內心安寧。可是,它真的像某些人所說一般,能夠促成國際團結嗎?
藉一球而團結?
運動賽事有時被人用作達成政治目的和理想的工具。當事人在1986年世界杯決賽期間怎樣如此行呢?
墨西哥總統馬德里(Miguel de la Madrid)與聯合國一起向「全世界發出和平信息」。1986年世界杯決賽的正式標誌是一個足球放在兩個半球之間。因此,墨西哥足球總會主席卡斯蒂略(Rafael del Castillo)聲稱:「我們的國家通過墨西哥-86的座右銘,夢想和希望世界藉著一球團結起來。」但懷著這個夢想的不單是墨西哥。請留意其他的國家怎樣說:
阿根廷總統阿方辛(Raúl Alfonsín)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乃是「使我們感到需要努力尋求親善、和平[與]世界大同的象徵。」
主辦世界杯足球賽的國際足球總會的主席哈夫倫治(João Havelange)在開幕賽致辭中強調「親善與了解的精神,大家為和平的理想而努力。」
聯合國祕書長古拉爾向第十三屆足球杯決賽的參加者致詞說:「在這個瘋狂地從事軍備競賽,充滿不平、飢餓而亟需和平共存的世界中,你們……受到呼召去提醒你們的領袖要經常留意為了獲致和平而表現合作精神。」
甚至教皇若望保祿二世也說他希望世界杯足球賽會有利於『各國的和平與合作關係,並且促進各種社會價值,例如了解、忠貞、隊伍精神、博愛以及——最重要的——世界和平。』
不錯,許多國家在以衛星電視轉播世界杯決賽方面曾有短時期的團結。可是,他們雖然在興高采烈方面團結一致,但國家主義和激烈的競爭卻使他們彼此分裂。那麼,世人真的有『藉一球而團結』嗎?
夢想成真?
論到足球對社會的重要性,法國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有一次說:「足球使我對道德和人類的義務獲得最真實的觀念。」在世界杯決賽期間雖然有人提出許多積極的說法,像「足球使天下一家」、「公平競賽」、「體育精神」等,但球賽能符合人們的期望嗎?足球或任何其他運動的賽事能帶來和平、團結及良好道德嗎?
體育欄編輯艾斯卡甸(Pedro Escartín)評論墨西哥與巴拉圭的賽事說:「足球場變成了暴力、反足球、以及執行那惹人反感的口號,『球可以放過,人不可以放過』的瘋狂場地。試想以個人之力,沒有球員和經理人的合作,就能夠使暴力氣氛轉變成表現體育精神和良好禮貌的地方,這樣的要求未免太高了。」他補充說:「在比賽中有77次犯規。我不禁自問,足球是否尚有可為。」幸好並非所有球賽都像那次一般充滿暴戾。
有時在練習期間,門是緊閉的,記者也不許觀看。原因何在?原來球隊害怕別隊藉報界和公眾人士滲入,企圖探知他們的球賽戰略。據墨西哥市的《至上日報》說,「在世界杯決賽中,參賽球隊似乎都幻想著敵方間諜可能潛入。……來自各方代表對間諜活動的指控可以給卡里(John Le Carré)足夠資料寫一部間諜小說。」這種情形實在很難視為團結與和平氣氛的規範。
在另一篇評論中,同一份報章引述教皇的話說:「運動是不夠的。……運動時常轉變為過度的競爭、敵對、侵略、殘酷、不忠、企業化和商業化。」這種精神傳給了群眾,以致在群眾的面上「可以看到侵略、煩惱、憤恨、烈怒、憂愁,以及時常歇斯底里的狂喜表情。」這些因素加上盲目的國家主義,往往導致暴力和流血。球場發生暴動並非罕見。
為了避免這樣的難題在1986年的世界杯決賽中發生,警方採取了嚴厲的安全措施。當時動員了5萬人——警察和軍隊——去維持秩序。特別的炸彈偵察隊駐守在場以防恐怖分子發動襲擊。四隊受過高度訓練的反恐怖突擊隊在戰略地點時刻戒備。來自英國蘇格蘭場的十五名特警在場保護英國球隊。雨傘及其他可引發暴力的「危險」物體在觀眾入場時加以沒收。售賣飲品不許加冰塊。為什麼?因為冰塊可以作為發射物體!
如果專業運動在場內或場外均無法保持和平協調的氣氛,又怎可能是促進世界和平的恆久影響呢?
另一個問題是,誠懇的基督徒對專業運動應有怎樣的看法?這些運動會對基督徒的忠誠造成任何威脅嗎?
運動對你有什麼影響?
由於與操練身體有關,運動——例如足球——可以有若干價值。但正如其他的娛樂活動一樣,保持平衡是必需的。你花多少時間從事或觀看——不論在現場抑或通過電視——運動呢?這種娛樂有妨礙到較重要的基督徒活動,例如聚會、個人研讀和傳道工作嗎?(腓立比書1:10,《新世》)聖經勸告說:「身體的鍛鍊固然有益,靈性的鍛鍊對你更有益處,因為後者對今生和來生都有幫助。」——提摩太前書4:8,《現譯》。
使徒保羅也勸誡我們:「不要貪圖虛名,彼此[爭競],互相嫉妒。」(加拉太書5:26)基督徒適度地從事運動雖然沒有什麼不對,但我們應該提防不惜任何代價以求贏得勝利的競爭精神。這種精神在職業運動中是十分明顯的。劇烈的競爭可以導致暴力。——腓立比書4:5。
墨西哥足球聯會主席卡斯蒂略引述作家吉百齡(Rudyard Kipling)的話去鼓勵世界杯的選手們「以六十秒鐘的激戰去充滿那寶貴的幾分鐘。」這話與使徒彼得吩咐人「尋求和睦」的勸告多麼大相徑庭。——彼得前書3:11。
與專業運動有關的另一種危險是國家主義和愛國的自驕心。耶穌基督今日若在世上,你以為他會為哪一個國家或城市鼓氣?以色列?意大利?耶路撒冷?羅馬?抑或不為任何國家或城市鼓氣?基督徒應該在短暫的活動——例如運動和娛樂——方面採取分裂的立場嗎?(哥林多前書1:10-13)其實,真正的基督徒應該「多結善果」,例如「和平」、「沒有偏見」等,因為「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各書3:17,18。
因此,富於良知的基督徒不應讓自己對足球或其他運動養成狂熱的態度。畢竟,它只是一種運動,一種遊戲而已。輕微或短暫的興趣也許是無害的。適度的娛樂可以有益。但人生中更重要的屬靈事務才具有永久的價值。——馬太福音6:33;哥林多前書15:33。
[第18頁的精選語句]
52場賽事的電視觀眾共達100億人次——兩倍於全球人口!
[第19頁的精選語句]
「足球不僅是運動,它乃是人民的宗教」
[第19頁的精選語句]
「以六十秒鐘的激戰去充滿那寶貴的幾分鐘」
[第17頁的圖片]
阿根廷選手在勝利之後展示世界杯
[鳴謝]
Reuters/Bettmann Newsphotos
[第18頁的圖片]
球員在世界杯決賽中避免被別人絆倒
[鳴謝]
Reuters/Bettmann News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