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使學習成為樂事
「除了摟抱你的孩子之外,要給你的孩子一點點心思和一點點時間。」《朗誦手冊》作者特里斯利(Jim Trelease)如此說。
方法如何?特里斯利建議在孩子幼小時候多點對他朗聲誦讀。你和孩子所得的經驗和裨益將會留存很久。在什麼方面呢?原來朗誦不但使孩子在長大之後記得這段寶貴的時刻,而且幫助孩子養成較佳的閱讀和學習能力。孩子也同時養成視覺技術,因為他會學懂集中精神在圖畫之上。例如,18個月大的幼兒已能在圖畫中辨認小狗,並且在識字之前已明白字義。此外,孩子不但會在讀書、寫字、講話、聆聽和想像等技術上進步,而且會改善態度,成為優良的讀者而以讀書為樂。
「我哪裡有時間或精神對兒女朗誦呀?」步調匆促的父母們時常會這樣嚷道。
特里斯利評論說:「聲稱過度疲倦而不肯向兒女朗誦的父親用同一雙眼睛去看許多電視節目。」
為了促使父母們改變態度,作家特里斯利與未來的父母兼誦讀者分享以下的心得:
1.要讀適當的書。大多數幼兒都不愛讀對他們說教的書。但他們卻喜歡有變化或有難題可以克服的故事書。可是,你自己先要閱讀一下,以肯定書的內容是孩子在感情上能夠接受的。
2.揀選最佳的時間。在早晨時候,孩子頭腦尚未清醒,也許不是最佳的時刻。有些人對孩子朗誦是在孩子坐在高椅上或吃著零食的時候。就寢之前自然是適當的。那時孩子能夠集中精神較久。
3.接受挑戰。朗誦的書若含有孩子尚未明白的詞彙,這並不礙事。父母可以簡單解釋字義或乾脆略去困難的部分。
4.活用誦讀技巧。朗誦需要均勻呼吸和均勻快慢。你若懷疑自己的技巧有問題,可以誦讀一個故事,錄下來之後播出聽聽,然後評估自己的誦讀技巧。
5.留意孩子集中精神的久暫。誠然,好聽的故事會吸引孩子的興趣,但要意識到他未必會全神貫注地聽。即使如此,他仍可以學到一些東西。
6.要忍耐。像有些大人把同一齣影片看了又看,孩子可以對喜愛的故事百聽不厭;因為他們每次都發現新的意義。因此不必轉換他所喜愛的故事書,只要加添新故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