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8 11/8 11-14頁
  • 當心!有間諜在附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當心!有間諜在附近!
  • 警醒!198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以往的間諜網
  • 現今的間諜活動
  • 貪得無厭
  • 不再有謊言,不再有間諜
  • 工業間諜的龐大活動
    警醒!1974
  • 探子
    洞悉聖經(下冊)
  • 喇合把探子藏起來
    我的聖經故事書
  • 十二個探子
    大家一起學聖經
查看更多
警醒!1988年
《警》88 11/8 11-14頁

當心!有間諜在附近!

她知道丈夫是個間諜。幾年來,丈夫一直把情報供給外國。他甚至在妻子面前如此誇耀。妻子應該向警方報告抑或保持緘默?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你會怎樣行?你應當忠於原則抑或忠於家庭?對醜聞的恐懼又如何?最後,那個婦人毅然通知當局。可是她的遭遇卻使她大吃一驚。

上述的故事只是近年頭條新聞所載的許多間諜故事之一而已,也許你還記得以下的新聞:

挪威,1984年1月:挪威的一位高級外交人員被拘捕,並且被控把高度祕密文件傳往外國。

印度,1985年1月:多個政府官員和商人被控以違反國家機密法案之罪。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85年夏季:一批受嫌疑的人物,包括一位反情報機構首長在內,變節逃往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俄國和英國,1985年9月:兩國互相驅逐對方的31名外交人員、記者和商務雇員,其中許多人被指控為間諜。

瑞士,1986年12月:一對夫婦被控從事間諜活動。

法國,1987年3月:間諜網的多個成員被捕,他們涉嫌把太空中心的機密資料傳給外國。

美國,1987年4月:美國從蘇聯、奧地利和巴西召回保衛大使館的海軍陸戰隊,他們要為間諜嫌疑接受審訊。

諸如此類的報導多到不可勝數。你也許不大明白有些專有名詞的意思,例如「地下工作者」和「反情報」等。近年來真的有較多間諜嗎?還是僅有較多間諜被捕而已?間諜活動會影響你個人嗎?你也許會驚異地獲知,間諜世界對你的生活有多麼重大的影響。

以往的間諜網

回顧往昔,我們留意到一對長久以來密切合作的夥伴:政治和軍事。《韋氏大字典》為間諜活動所下的定義是,「命特派人員前往偵察外國人民及其活動或企業。……累積[這樣的]情報……作為政治或軍事用途。」

最早期組織祕密活動的是埃及人,埃及法老杜得模西士三世利用間諜把200名兵士,用麵粉袋裝載,運入(以色列的)雅法。公元前400年左右,中國的孫子寫了一本《兵法》書,他在書中強調優良情報組織的重要性。在十五世紀,歐洲各國開始利用駐外國首都的大使從事間諜活動。外交手段和間諜活動在歐洲全境偷偷地聯手進行。這對夥伴由於披上國家主義色彩而關係變成親密。

國家主義在歐洲大行其道,它需要的是軍隊、外交人員和特務。各國發展技術去製造和闡釋密碼:情報(蒐集和分析資料)和反情報(防止外人獲知祕密資料)變成了間諜網活動上的兩大部分,法國的里奇利(Richelieu)樞機主教和普魯士的腓特烈(Frederick)大帝組成多個著名的間諜網。英國的祕密工作組織有一個時期是由《魯濱遜漂流記》作者狄福(Daniel Defoe)所主持的。

可是,所有發展都被一個極大障礙——通訊——所抵消。特務只能依靠船、馬或信鴿去傳遞信息。敵對的雙方可能集結在不遠之處而彼此毫不知情。在1815年,拿破崙曾對數哩以外的敵軍活動作出錯誤的結論,結果在滑鐵盧戰役慘敗而失去一個帝國。後來隨著本世紀的科技進步,情報工作也為之改革一新。

現今的間諜活動

本世紀的動亂對情報工作提出許多新挑戰。祕密工作的支部有如雨後春筍。它們在互不信任的風氣中大行其道。西德的《明鏡週刊》說:「間諜工作的精髓是恐懼。世界情況越不穩,職業性的[間諜工作]就越穩固。」結果,「世上沒有一個國家認為自己可以不設祕密情報工作而仍然能夠應付得來。」間諜工作的盛行是建於懷疑和製造疑團之上;因此情報範圍日益廣泛,包括戰略(為高層策劃人員所需),軍事(海、陸、空軍),經濟、科學、地理等。每個範圍的資料都有其價值。

情報工作的確無孔不入。在以往,保密的資料多數限於政治或軍事活動範圍內。但今日的國家祕密範圍卻變得越來越廣泛。為什麼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大舉建軍使若干國家生產許多先進的武器。哪個國家若擁有科技去作出迅速的決定或製造更加準確命中的武器,哪個國家就擁有王牌。這種知識操在製造者手上,他們製造的東西從滾珠軸承至電子遊戲不等。

因此,千百家公司和無數雇員均成為工業間諜的目標。只在美國一地,現時已有400多萬人可以參閱到2000多萬份的祕密文件。你自己或家人有在所謂敏感資料的地方工作嗎?這種資料也許在找尋祕密資料的人眼中極有價值。

這樣的資料乃是暗中進行戰役的戰利品。間諜網若竊得對方耗用巨額金錢才發展出來的專家知識就獲得寶貴的戰利品了。不錯,情報組織可以替國家節省大量金錢。但它們同時也促成龐大的預算。《星期日時報》的書評引述一項估計,普世用於情報方面的金錢每年達290億美元之巨。據稱這方面所雇用的人員超過100萬。甚至聯合國的預算與此比較也瞠乎其後。據費施爾的《世界年鑑》透露,聯合國的每年經費尚不及10億美元,職員共4萬名。龐大的間諜活動費用是由公款,亦即你所納的稅,去支付的。

貪得無厭

以前的人從事間諜生涯是為了原則,為了國家或理念。例如,據稱1960年代的著名間諜彭高夫斯基(Oleg Penkovsky)在古巴飛彈危機期間將俄國的軍事情況泄露給西方。後來《明鏡週刊》指出他這樣行是由於他的政治理想的緣故,並且繼續說:「他只曾一次收受過金錢。西方國家給了他3000盧布(時值3330美元)作為開銷,但他歸還了2000盧布。」

今日的間諜所懷的動機卻低下得多。《時報》寫道:「近年來轉業間諜的人大多數不關心政治,也很少是受威脅而從事的。如此行的主要原因若非經濟拮据便是為了貪財。」

《星期日時報》寫道:「大眾已不再重視祕密,認為祕密早已泄漏出去了。」何以大眾對機密已不再重視呢?部分原因是有些著名政客對傳播媒介泄露祕密以期獲得個人利益。其他的人遂相繼效尤。不久之前,在英國政府兩位大臣的爭論中,其中一位揭露機密函件以期令對方感到難堪。

在本文開頭所提及的事例中,作丈夫的不但出賣了僱主,而且出賣了家庭。他瞞著妻子,把兒子牽涉在間諜網中。結果父子均被判入獄。

書籍和影片所描述的間諜世界大都是鐵漢、微型攝影機和祕密幽會。報章大事宣傳最近揭發的一宗地下活動,有一名特務滲入敵方情報部,最後持有重要職位。傳媒所標榜的這種間諜形像是完全脫離現實的。地下工作者和微型攝影機雖有時受人使用,但程度並不大。蒐集情報資料大多數是單調沉悶的工作。其中包括鑽研商業刊物,經濟或科學雜誌,彙集看似瑣屑的資料,輯成整個概念。可是,有些人仍舊受著地下活動所吸引去找尋刺激。

不再有謊言,不再有間諜

間諜網在世上投下一個巨大陰影,甚至局外人的生活也受到影響,局外人要為之付出代價。他們生活在滋生和增長懷疑的風氣之中。他們所碰到的是這種風氣的炫目形像。基督徒的明智途徑卻是要抗拒間諜世界的一切貪婪、不忠實和不道德的作風。——參看提摩太前書6:7-10;歌羅西書3:5-10。

我們若只有一個世界政府,從而將國家主義鏟除,使人民團結起來而非四分五裂,情形會多麼截然不同!政府官員若立下忠實可靠的優良榜樣,世上盛行的是愛而非恐懼的風氣,那會是多麼美好!這一切正是上帝王國所要成就的事。——啟示錄7:9,10,16,17;彼得後書3:13。

[第13頁的附欄]

聖經中的間諜又如何?

「間諜活動」或「窺探」一詞最遲在公元前十八世紀已出現於埃及和迦南等地。那時,正在埃及作糧食總監的約瑟用計去探知他十位同父異母兄長的動機,計策是堅稱他們是間諜或奸細。——創世記42章。

200多年之後,摩西徇以色列人的請求,打發12個人去窺探迦南地的虛實。——民數記13章;申命記1:22-25。

約書亞在攻打耶利哥城和艾城之先都派遣以色列人前往窺探那兩個城。——約書亞記2:1;7:2。

間諜的任務是偵察當地,蒐集關於當地的情報。譯作「間諜」或「探子」的希伯來原文意指一個在當地行來行去的人,仔細觀察所見的一切事務。

請留意,約瑟家在攻取伯特利之前僱派間諜去窺探那城,要先知道虛實。(士師記1:22,23)各聖經譯本把這句話譯作「派遣偵察兵」(《活的聖經》),「作探察」(《耶路撒冷聖經》),「派人去窺探」(《摩法特譯本》)。

因此,聖經所提及的偵察與今日這個邪惡世界的間諜活動有天淵之別。

[第12頁的圖片]

拿破崙作出錯誤的結論,結果在滑鐵盧戰役慘敗而失去一個帝國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