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崩裂
《儆醒!》雜誌駐法國通訊員報導
那一天,矗立在巴黎的聖母院大教堂看來是傳統羅馬天主教會牢不可破的象徵。在這幢建於十二世紀的大廈前面有個廣場,那裡正在舉行教會的官式巡行,慶祝聖母升天節。
然而,奇怪的是,就在同一天——1986年8月15日——塞納河對岸僅幾百碼之外,在聖尼古拉大教堂前面卻出現了敵對的巡行隊伍。行列繞過拉丁區各街道前進,參加巡行的天主教徒達數千之眾,據報人數比聖母院的官式慶祝行列為多。可是,兩個巡行隊伍都是由羅馬天主教會的教士所組織的,而且兩者均尊崇馬利亞。為什麼竟有兩隊敵對的巡遊行列慶祝天主教的同一節日呢?
這宗事件正好說明,裂縫現在已把天主教會分崩了。裂縫正向四面八方蔓延,使整座大廈從左至右和從頂至底分崩離析。
進步派與傳統派對立
向左走的是進步派或自由派的天主教徒。其中不少人對起源於拉丁美洲的所謂解放神學發生興趣。在這些人看來,泛宗教主義、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都是慣常的詞語。可是,甚至在拉丁美洲也不是所有天主教徒都同意解放神學。例如在巴西,天主教教士們本身也分為進步派和傳統派。
傳統派的天主教徒大都屬於右翼保守派,他們認為梵蒂岡第二次會議為革新打開了門戶,而有些革新根本背棄了傳統的天主教教義。他們堅持要用拉丁語做彌撒,並且拒絕與基督新教或左翼政黨改善關係。
夾在兩派中間的是主流的天主教徒,他們的人數最多,但卻未必最熱心。進步派和傳統派都認為走中間路線的天主教日趨衰微,若非由於改革太少便是由於改革太多。進步派認為教會的改革不夠迅速,在幫助窮人方面所定的政策也過於軟弱。傳統派則認為自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以來,教會的改革已使天主教名存實亡。
在這些主要傾向中還有更多的裂縫伸展到所有階層之內。在信仰和道德問題上,天主教徒正各行其是。關於信心或信仰的問題,官式的天主教教條,例如地獄永火、煉獄、原罪甚至三位一體,已不再在天主教會之內受人完全接納了。不久之前,在有「教會長女」之譽的法國舉行的民意測驗顯示,接受訪問的法國天主教徒有百分之71對死後的生存表示懷疑,百分之58否認有地獄存在,百分之54對煉獄表示不信,百分之34拒絕承認三位一體。
誠然,天主教會在世界各地還有許多成員仍然熱心相信這些教義。但這件事只能證明天主教徒在信仰方面已告分裂而已。
「中心問題是對羅馬的服從」
在道德方面,例如婚前性關係,通姦和同性戀等問題,天主教徒的意見極為分歧。不少誠懇的天主教徒對教會成員——包括若干教士和神學家在內——的放任態度深感震駭。道德良好的天主教徒也許引以為慰的是,教皇大力反對性不道德。但這豈不是有力地表明一項令人不安的事實,顯示有越來越多天主教徒在這些問題上對教皇的權威提出挑戰嗎?
倫敦的《觀察家報》在不久之前寫道:「教皇與許多教徒之間的緊張關係從教徒公開表示異議一事可以見之;發生異議的問題包括墮胎、人工節育、婦女擔任神職和離了婚的天主教徒領食聖餐等。這些異議背後的中心問題是對羅馬的服從。」
前任美國天主教主教議會主席馬洛尼(James Malone)主教警告說:「在美國,教會內部對教廷有越來越嚴重的離心傾向危險。」他談及有「異議」、「分裂」和「疏遠」等現象發生。
另一方面,傳統派的天主教徒卻公開反叛教皇,因為他們認為教皇不夠嚴厲。反叛的領導人物是法國天主教的一位大主教。正如下文會詳細解釋,他所提倡的運動為羅馬天主教會帶來了進一步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