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8 8/8 7-9頁
  • 對私生活懷有平衡的看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對私生活懷有平衡的看法
  • 警醒!198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需要私生活的時候
  • 有保持平衡的必要
  • 需要尊重別人的私生活
  • 私生活的前景如何?
  • 私生活是什麼?
    警醒!1988年
  • 你的私生活受到干擾嗎?
    警醒!1988年
  • 眾說紛紜論隱私
    警醒!2003年
  • 你珍視你的私生活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8年
《警》88 8/8 7-9頁

對私生活懷有平衡的看法

人們希望享有私生活的原因既繁多又複雜。青少年渴望私生活可能是要表現獨立精神。有些人想把自己的經濟情況保密。受過愛滋病檢驗的人往往關心檢驗的結果是否列為私人祕密。許多人則希望有個安靜、私下的環境以便沉思。

需要私生活的時候

面對困難環境的人會極之重視獨處的時刻。據日本東京一位名叫陽子的少婦說,這樣的私人時刻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她應付事態。例如,有一天,肉店把她所訂購的東西送來,她的家姑接收了,卻把整隻雞拋入垃圾桶裡,使陽子十分難過。陽子聲稱,日復一日地面對這類的事,使她認為享有私生活的時間乃是無價之寶。

在獨處時靜靜思考事情可以助人看出應當採取什麼正確的途徑。聖經明智地勸諭說:「你們應當畏懼,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時候,要心裡思想,並要肅靜。」(詩篇4:4)詩篇執筆者進一步說:「我的心(「腎」,《新世》)在夜間也警戒我。」(詩篇16:7)當他在夜間思考時,他的「腎」或最深的感情會糾正他。

基督教的創立者耶穌基督非常重視私生活。他獲知表兄施洗約翰被斬首的死訊之後,「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馬太福音14:13)此外,他在受死的前夕曾抽出時間獨自禱告。(馬太福音26:36-47)在較早時候,他教訓門徒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馬太福音6:6。

有保持平衡的必要

可是,雖然我們需要私生活,但對之過於強調也能造成難題。《美國百科全書》說:「太多或太少的私生活都能造成不平衡的情況,以致嚴重地危害到個人的福利。」怎會如此呢?

在加拿大,環繞住宅的二呎高籬笆被人改成六呎高以期提供更高程度的私生活。結果如何?鄰舍間親切地互相招呼之舉不再有了。更加極端的例子是,有一家人遷往曠野以求遠避別人。那對夫婦只讓兒女通過函授學校去進修。但很不幸的是,夫婦的婚姻破裂,兒女大吃苦頭,因為他們沒有學得謀生的本領。

選擇離群索居是不智的。人需要合群。我們大家都需要別人的鼓勵和幫助。聖經有句箴言說:「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箴言18:1。

在這方面,耶穌曾表現堪作模範的平衡。經過一段特別吃力的工作時期之後,耶穌認為門徒需要有點私人時間,因此他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可是,群眾卻先行趕到那裡等待他們前來。耶穌的反應如何?他「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不錯,耶穌以幫助別人為先務。——馬可福音6:31-34。

需要尊重別人的私生活

然而,關懷別人應該保持適當的限度。觀賞水上的漣漪令人心曠神怡,但滔天巨浪卻會造成災禍。對別人表示關懷是好的,但過度管別人的私事卻能使交誼中斷。聖經明智地忠告說:「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箴言25:17。

偶然作一次友誼探訪好比可喜的漣漪,但行之過度卻能使別人在心理上築起一道防波堤,以抵禦那不斷探訪的巨浪。挨家閒遊的無聊探訪很易撒下說長道短和散播謠言的種子。你若期望別人尊重你的私生活,就必須同時尊重別人的私生活,制止自己的舌頭不發出令人難堪的私人問題和閒話。

聖經警告說:「你們中間卻不可有人因為……好管閒事而受苦。」(彼得前書4:15)論到第一世紀有些好管閒事的人,一位有教養的基督徒寫道:「並且他們又習慣懶惰,挨家閒遊;不但是懶惰,又說長道短,好管閒事,說些不當說的話。」——提摩太前書5:13。

私生活的前景如何?

「我要享有私生活,躲在隱蔽的角落。但願甚至上帝也把我遺忘,」英國詩人白朗寧(Robert Browning)寫道。可是,絕對的私生活只是海市蜃樓而已。中國有句老話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基督的使徒保羅也寫道:「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希伯來書4:13。

與其希望被上帝所遺忘,我們應當因為仁愛的造物主對我們關懷備至而深感欣幸!既然造物主是我們的生命之源,被他遺忘便會導致喪失生命了。(詩篇36:9;73:27,28)但是,耶和華對我們的關懷並不是強制執行的;他不會監視我們的一切行動,以期找出我們的過錯。他的道說:「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篇103:10,13。

家人和朋友一方面容許我們享有相當程度的私生活,同時也對我們表現仁愛關懷,那是多麼令人愉快的事!的確,以平衡的方式享受私生活是最合理想的。

上帝提出應許,在以耶穌基督為王的政府統治之下,所有人都會互相關懷。(但以理書2:44;啟示錄21:4)但在同一時候,各人都了解到別人有時會有獨處的需要,以便專心研讀、沉思和禱告。屆時彌迦先知的預言將會在最完滿的意義上獲得應驗:「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親口說的。」——彌迦書4:4。

[第8頁的圖片]

「你們中間不可有人因為……好管閒事而受苦」

[第9頁的圖片]

以平衡的方式享受私生活的時候已臨近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