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我怎樣才能「孝敬父母」?
『試舉出你所做的一件事,是使你父母傷心的。』有人把這個問題向160個青年男女提出。男孩之中有百分之43表示,這件事是「不尊敬父母」。女孩之中則有百分之42說自己『漠視父親』,百分之63自認『反駁』母親或在其他事上不聽話和說話無禮。可是,許多青年人都承認他們有責任令父母『高興』及與父母合作。但儘管有這樣的良好意向,卻往往未能付諸實行。
雖然你也許真正渴望遵照聖經的吩咐去孝敬父母,你卻自知有時你並沒有這樣行。你怎樣才能避免易犯這個毛病呢?——以弗所書6:2。
正確的態度
你可以對父母有兩種看法。箴言30:17說有人「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另一方面,箴言17:6說:「父親是兒女的榮耀。」因此,你可以將父母看作戲笑和藐視的對象,也可以視之為榮耀和令你自豪的人。你是否尊敬父母視乎你對父母的看法而定。
一位名叫路易絲的少女寫道:「父母若不值得尊敬,我又怎能對他們感到敬意呢?」解決的方法是要找出父母的優點,賞識這些優點,並且把注意集中在它們之上。研究家斯廷納(Nick Stinnett)和德弗連(John DeFrain)發現,對家人表示賞識乃是團結家庭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在合著的《家庭團結的祕訣》一書中解釋說:「我們難於表示賞識的原因之一是,我們沒有學懂怎樣作一個好礦工。南非的鑽石礦工一生辛勤工作,篩濾數千噸的碎石和塵土,以期找出幾小粒鑽石。我們許多時只是反其道而行。我們將鑽石篩去,反而熱心找尋塵土。但緊密團結的家庭都是採鑽專家。」
每個人都有些美好的品質和成就。你若留意找尋別人的優點,就自然會找得到。一旦『找著鑽石』,你便能夠看出有什麼理由要孝敬父母了。
可是,若要對父母有正確的看法,就必須先對自己有正確的看法。你若對自己也不欣賞,自然難以欣賞別人。使徒保羅勸告第一世紀的基督徒說:「我……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12:3。
你雖然不應變成自高自大,但要避免走向另一極端,把自己的「真正價值」視若無睹。你的行為若真的以聖經為根據,就能對自己的判斷懷具信心,因為「耶和華的提醒是可靠的,使沒有經驗的人有智慧。」(詩篇19:7,《新世》)這樣的信心可以使你不致被別人觸怒而作出不敬的舉動。
恭敬的言辭
對父母的孝敬藉著你對他們說些什麼話和怎樣說而表達出來。在事情順利時,這樣行通常沒有什麼難題。但有時父母的所言所行會傷你的感情。此外,在少年時期,許多混亂的情緒可能使你無故生自己的氣。挫折感、失落感、冤屈感和恐懼都能變成巨大的情緒負荷。由於這種煩惱,你也許產生像約伯一般的反應,他說:「所以我的言語急躁。」——約伯記6:1-3。
可是,『急躁的言語』可能變成出言不遜。22歲的羅杰承認說:「有時我和媽媽談論我的難題,她不同意我的想法,我就大發脾氣,說出一些傷她感情的話。這是我的報復方法。但是當我走開時,我感到極不開心,我知道她也不開心。」
羅杰看出他那不遜的言辭『如刀刺人』而『造成痛苦』,但卻不能解決任何難題。他曉得聖經說,「智慧人的舌頭,[是]醫人的良藥。」(箴言12:18;15:1)羅杰解釋說:「雖然我覺得難以出口,我還是回去道歉。我知道在耶和華眼中,這是最好的作法。這使我能夠較冷靜地討論難題,結果得以解決。」不錯,適當的道歉表明你真的想孝敬父母。
既然不遜的言辭通常是由憤怒促成的,學懂怎樣以適當的方式處理這種具有破壞力的情緒實在至為重要。箴言29:11評論說:「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因此,你若發怒,要等待情緒受到控制之後才平靜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可是,平日養成恭敬的言辭並非只是在發怒時「由一數到十」而已。
需要有洞察力
箴言19:11說:「人有見識(「洞察力」,《新世》),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希伯來原文的「洞察力」一詞含有「知道原因」的意思。因此洞察力會使你對事物具有高瞻遠矚的看法。
例如,父親或母親若不許你去某些地方,你可以自問一下,『父母是以我的最大利益為念嗎?我若不去,真的會造成什麼差別嗎?我感到不開心只是由於自驕心受到打擊的緣故嗎?』情況雖然令人不快,但這是世界末日嗎?經過思考之後,你也許看出有理由要三緘其口,避免反駁父母以致令惡劣的情勢更加惡化。——箴言10:19;16:23。
洞察力可以培養了解力,因為這使你能夠明白別人的環境或背景。(箴言21:11)例如,一個女孩解釋說:『以前我和家人在一起就不開心。可是,在祖母病重時,我們陪伴了她許久。祖母對父親說了許多話,把他當作孩子一般;我以前從未想過他和我一般年紀時是怎樣的。於是我開始想到,他以前必然經歷過許多艱難,我的自私心就減少了。如今他叫我做事,我不再像以前那樣不高興了。』
同時,洞察力幫助你看出『寬恕別人過失』是一件美事。不錯,即使你自覺有充分理由可以抱怨,也要甘願忍讓和樂於寬恕別人。(歌羅西書3:13)感情受到傷害時,你自然想到報復。但你若真心寬恕別人,就能制止一項通常導致出言不遜或行動不敬的惡性循環。
在受到父母管教時特別需要表現洞察力。這種品質可以幫助你接受糾正,並且看出這樣行對你有益。(可參看詩篇2:10。)老實說,只有愚妄人才「藐視父親的管教」。(箴言15:5)因此,在受到管教時,與其反叛或生氣,不如盡力將勸告付諸實行。要藉此表明你的確孝敬父母。
洞察力也可以幫助你敏於察覺父母的情緒和努力協助他們。一位名叫喬希的少年解釋他怎樣和兄弟一起體貼母親的情緒。喬希解釋說:「有一次母親下班回家時又惱怒又疲倦。我們已習慣了這種情形,因此我兄弟倆趁她未回家之前就把房屋打掃清潔。這使她很高興。」你有以類似的方式孝敬父母嗎?
表現孝敬同時意味到要尊重父母的私生活。父母有時需要獨自在一起。他們也許有重要的事商談,不想讓你聽見。要讓他們享有這樣的權利。你若發覺父母有嚴重的事要討論,何不回到自己的房間或出外探探朋友呢?這樣行會表明你是個具有洞察力的人。
因此要設法對父母表示孝敬。這樣的孝敬通常會改善你和父母的關係。即或不然,你也知道這樣行是上帝所喜悅的。不錯,孝敬父母可以「使你得福,在世長壽。」——以弗所書6:3。
[第16頁的圖片]
父母所說的話若傷害到你的感情,要盡力避免出言不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