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恐怖影片有什麼可怕之處?
雖受影評家所指責,受家長所抨擊,許多時被電視審查處所刪改,但恐怖影片依然大行其道。若以賺錢數量來衡量成功,恐怖影片的確非常成功,有些甚至創下票房賣座紀錄。商業製片家由於熱心發財,遂急忙趕製上市。其他製片家見獵心喜,也紛紛起而仿效。
這些恐怖影片志在吸引什麼人觀看呢?青年人。看見許多青少年甘冒嚴寒酷暑去大排長龍,爭著觀看最新的恐怖片子首映,並非稀罕的事。那麼,這些影片的魅力何在呢?青年人有任何理由要加以提防嗎?
新恐怖影片
幾十年前,驚嚇觀眾的電影與現今新的類型相較有如小巫見大巫。今日的恐怖影片不再以優良的故事、懸疑的情節或刺激觀眾的想像力來獲得驚心動魄的效果,而是大多數藉著描繪血淋淋的暴力去獲致這樣的效果。正如《紐約郵報》報導說:「傳統的神怪影片已被嗜血的瘋狂影片所取代。」
例如,《黑色星期五》第四集的一位影評家指出:「影片的91分鐘情節不外是血流如注的肢體傷殘和少女裸露……更加上一些斬首和絞刑的鏡頭。」男主角是「一個名叫賈森的瘋狂殺手,戴著冰球面具,把大批少年男女斬碎,用串肉針串起來。」
因此,大量流血乃是新近恐怖影片的主要成分。難怪它們的綽號是「刀殺」、「濺血」和「血淋淋」影片。
恐怖影片的誘惑
可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殘殺和「血淋淋」的鏡頭卻吸引許多青少年趕著前去票房。有人問16歲的梅莉莎她為什麼常常去看恐怖電影,她坦白承認說:「我喜歡,喜歡,血腥。我不愛像『金髮姑娘』一類的影片。我喜歡看『榆樹街夢魘』一類的影片。」她補充說,「我喜歡看見人被剁成幾段。」
不錯,對許多青少年來說,判斷影片的試金石乃是,演出的兇殺有什麼「創新」。一個青年寫道:「我曾實際聽見許多觀眾看到可怕的兇殺時拍掌和大吹口哨。」17歲的桑迪補充說:「鏡頭能真正嚇怕我的,便是好影片。若不是這樣——只是普通的兇殺——就不算好影片。」
其他的人何以觀看
無可否認,並非所有看恐怖片的觀眾都是由於嗜好暴力或懷有變態的好奇心。對有些青少年說來,看恐怖影片只是逃避現實的方法,從充滿憂慮的生活暫避一下而已。心理學家布拉澤斯(Joyce Brothers)評論說:「你的生活若複雜得可怕,……就自然會借恐怖故事來逃避。」
有些青少年被懸疑和充滿刺激的情節所吸引。14歲的博比說:「懸疑的情節使你提心吊膽。你好像驚心動魄地乘著滑浪板,在忽上忽落的巨浪中顛簸。」
有些十餘歲的男孩認為觀看慘死和繪聲繪影的流血場面而毫不畏怯乃是男子氣概的表現。常看恐怖影片的雷格說:「你若對流血和慘死處之泰然,你就是個男子漢。若是做不到,朋友就會認為你是膽小鬼。」
可是,不少青年去看恐怖影片是期望在約會時有「羅曼蒂克」的情況出現。20歲的昆迪拉回憶說:「看恐怖影片時每有令人膽寒的鏡頭出現,我就緊摟著約會的男友。」她補充說:「我認為他預料和喜歡我有這種反應。」有些少女甚至假裝害怕緊偎著身旁的男友。男伴正中下懷,於是以護花使者自居而擁著她。a
刺激、興奮、逃避、浪漫——許多青少年認為恐怖影片提供這些似是而非的益處,所以對他們並無大害。但情形真的是如此嗎?
恐怖影片——有些什麼影響
不錯,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恐怖影片無甚害處,充其量只是偶然令人失眠一晚而已。可是,不少備受尊重的權威人士卻認為這些影片是危險的。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教授貝科威茨(Leonard Berkowitz)博士斷言,恐怖電影所描繪的暴力對觀眾產生三重影響。他說:「首先,概括地說,它使觀眾見怪不怪,對暴力淡然置之。其次,觀眾也許因此便認為暴力是行得通的。第三,有些人可能受到鼓勵而躍躍欲試。」
的確,對別人的痛苦產生憐憫和體恤之心豈不是人與獸之間的分別嗎?可是,恐怖影片中的殘暴行為只會腐蝕同情心而已。我們留意到使徒保羅曾責備那些「心地昏昧[實際的意思是『麻木』]」的人變成「全無道德感」。可是,他勉勵基督徒「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以弗所書4:18,19,32)人若不斷暴露在殘酷的流血暴力之下,還能夠培養這些品德嗎?
上帝對暴力的看法
如果這些影片的惟一危險是使人感覺麻木,這已足以令人深感關注了。然而,對基督徒來說,首先的關注乃是要保持上帝的友誼,包括要接納他對暴力的看法在內。這種看法從上帝毀滅挪亞日子的上古世界一事顯明出來。聖經說:「地上滿了強暴。上帝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上帝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創世記6:11-13。
詩篇的執筆者論及耶和華說:「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裡恨惡。」(詩篇11:5)因此,早期基督徒拒絕觀看流行的格鬥比賽。在這些格鬥中,人與人或人與獸相鬥至死為止。誠然,這是當時受人接納的娛樂方式。但第二世紀的基督教作家雅典那哥拉斯(Athenagoras)說:「我們認為去看一個人格鬥至死無異於親手把他殺死,我們已放棄[嚴肅地拒絕]觀看這樣的表演。」
許多恐怖影片含有通靈術與鬼魔的情節,這也是不容忽視的。青年基督徒若經常以描繪通靈術的影片作為精神食糧,他能夠「站穩立場,抵擋魔鬼的詭計」嗎?——以弗所書6:11;啟示錄21:8。
由於渴望保持與上帝的友誼,上述幾個青年人——雷格、昆迪拉、桑迪、博比——已不再觀看恐怖電影了。不,他們並非變成苦行者而戒絕一切娛樂。但藉著研究聖經,他們了解到需要避免各種敗壞道德的娛樂。由於意識到在兩性之間要行為端正,他們不以此類影片作為表現不當感情的藉口。(帖撒羅尼迦前書4:3,4)他們既不再以觀看暴力為娛樂,他們遂留意選擇所看的節目。
他們認為恐怖影片的確名副其實——十分可怕。
[腳注]
a 有一項調查由36對男女大專學生志願前往觀看恐怖電影,調查的結果顯示,女孩若表示不安和受驚,男友就認為她有更大的吸引力。相反的是,男伴若表示毫不驚慌,處之泰然,就更有男性魅力。調查所得的結論認為,恐怖影片對男孩提供一個表現無畏精神和大膽的機會,少女則有機會賞識男伴的鎮靜所暗示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