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9 1/8 20-23頁
  • 奧秘加深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奧秘加深
  • 警醒!198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無法接受的事實
  • 習俗和信仰
  • 煉獄和陰間
  • 天堂與涅槃
  • 哪些人會到陰間去?
    聖經問答
  • 地獄,真相如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 陰間是怎樣的地方?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
  • 復活怎樣造福陰間的所有死者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9年
《警》89 1/8 20-23頁

奧祕加深

我們聚集在臨終者的床榻旁邊時,死亡是個接近我們的現實。可是,死亡仍是個可怕、甚至恐怖的經歷,以致我們根本不願想及這件事。難怪每次死亡臨近時都充滿了臆測和神祕感。生命是短促的,正如莎士比亞說,「死亡必有得勢之日」。

那麼,身體的死亡究竟是什麼?這是我們必須解答的第一個問題。

無法接受的事實

據《大英百科全書》說,死亡的簡單定義是「生命的喪失」。雖然人認為魚類、動物、雀鳥的死亡是自然的,但人的理知卻告訴他,死亡有如仇敵一般臨到人類。聖經也這麼說。a

在地上一切生物當中,只有人能夠想及自己的死亡。人埋葬死者一事也是獨特的。正如《大英百科全書》解釋,死者的葬禮許多時「根源於人在本能上無法接受或拒絕接受以死亡為人生的最後結局。儘管有可怖的證據表明軀體會因死亡而腐朽,人卻仍然堅信個別的人仍然有些東西可以超越死亡而繼續生存下去。」

結果,與死亡有關的種種習俗往往被古老的傳統和神祕的迷信所籠罩。

習俗和信仰

例如,許多古代墳墓埋著的不光是死者的骸骨,並且有糧食和飲品同葬,因為一般人相信死者在墳墓以外需用這些東西。埃及的木棺上漆著地圖和眼睛去引導死者。工具和私人物品,例如珠寶,也被視為死者陰魂所喜愛而用作陪葬物。

棺裡的骸骨有些被發現擺成蜷臥一邊的姿勢,類似胎兒在母腹中的情景。有些權威人士認為這是相信轉世的表示。希臘人和羅馬人都相信死者要渡過冥河——陰府的主要河流——載人渡河的是鬼船夫查倫(Charon)。他所收的服務費便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硬幣。這種習俗在世界各地沿襲至今。

「顯然每個大宗教對於死亡的過程、死亡本身和死後的生命都懷有信仰,」《宗教教育詞典》說。這倒是實情——但原因何在?因為有知覺的生存告終是人所無法接受的事。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堅稱:「沒有人相信自己的死亡,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中,我們都確信自己具有不死性。」

這樣的想法自然導致許多流行信仰的形成。我們且考慮一下若干主要的信仰。

煉獄和陰間

死者若仍然活著,就必定要在某個地方——但在什麼地方呢?難題就在這裡,因為死者並非全都是好人或全都是壞人。但由於具有基本的公平感,人一向把死者分為好人與壞人。

據《猶太百科全書》所載,猶太律法師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在最後的審判日,魂會劃分為三類:公義的立刻被記下來得享永生;惡的被判入磯漢拿(Gehenna);但善惡彼此相抵的則會下到磯漢拿裡載沉載浮,直至煉淨才得超升。」許多人可以看出,最後一說便是煉獄的寫照。

令人感興趣的是,《新天主教百科全書》對煉獄的教義提出官式的說法時只是簡單地說:「歸根究柢說來,[羅馬]天主教的煉獄教義是基於傳統而非基於聖經的。」這件事並不希奇,因為煉獄一詞既非出於聖經,聖經也沒有提倡過這樣的主張。但據《猶太百科全書》所載,惡人注定要去的磯漢拿是什麼呢?

磯漢拿是個希臘文字詞,原本來自希伯來文的「磯·欣嫩」,意即欣嫩子谷。這個山谷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南部,曾是古代以色列人以兒童獻給摩洛神為祭的地方。據《猶太百科全書》說,「由於這緣故,這個山谷被人視為應受咒詛,因此『磯漢拿』不久就成為『陰間』(或地獄)的同義詞。」

《世界書籍百科全書》聲稱,「據許多宗教聲稱,陰間(或地獄)是鬼魔所居之處,惡人死後就在其中受罰。」這個教義仍受到基督教國的多個教會及其他宗教所大力鼓吹。結果,許多人自幼便受教真正害怕落入陰間。

1926年,英國小說家杰羅姆(Jerome K. Jerome)寫道:「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大多數虔誠的教徒都把物質的地獄視為一件事實。在富於幻想力的兒童腦海中,種種受苦的情況是極為可怕的。這令我憎恨上帝。後來我長大了,知識增加,就把這種觀念斥為荒謬,並且蔑視提倡這種道理的宗教。」

不論你對陰間(或地獄)懷有什麼看法(較詳盡的資料載於附框「陰間和磯漢拿的分別」一文中),許多人則認為天堂或涅槃(寂滅)是較為幸福的境界。

天堂與涅槃

「天堂便是人能夠在上帝、聖天使和諸聖面前享受無窮快樂的地方和蒙福情況,」《公教——聖公會成員訓導手冊》如此說。該書又說:「在這個地方我們能與我們在下界的去世親人永遠團聚;他們是在恩典之下死去的,屆時我們卻會永遠同享聖善的情況。」

另一方面,涅槃卻反映佛教信念中一種「寂滅」的狀況,這種狀況只有在「多次痛苦的生死輪迴」最後結束時才可以獲致。不論是天堂抑或涅槃,宗教所提供的都是,經過今生的苦難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仙境般的生活。

這些自相矛盾的主張可以幫助我們解答「人死時有什麼遭遇?」這個問題嗎?抑或僅使奧祕更為加深而已?我們怎能確知自己所選擇的信仰是對的?宗教用來教導我們的是事實抑或虛構?

我們死後的遭遇如何仍然封鎖在奧祕之中——除非我們能夠解答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魂是什麼?我們在下一篇文章會加以討論。

[腳注]

a 可參看保羅寫給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第15章26節。

[第21頁的附欄]

人體冷凍法與不死性

以冷凍法保留遺骸乃是使屍體在極度低溫之下保存起來的技術,方法是將整個人體放置在充滿華氏零下385°的液體氮的容器中。顧客也可以選擇「頭顱」保全法,意即只把頭顱保全下來。英國一間經營人體冷凍公司的主持人說:「我不相信在宗教意義上的死後生命,但我喜歡享受人生,因此認為停止知覺是一件憾事。」這句推銷的話的弦外之音是,科學在將來會使人復生,甚至能給割下的頭顱配以新的軀體。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說:「這是獲致不死性的方法之一。」

[第22頁的附欄]

陰間(Hell)與磯漢拿(Gehenna)的分別

英語的「地獄之火」(hellfire)一詞乃是“Gehenna”(磯漢拿,即地獄)一字的誤譯。磯漢拿是古代耶路撒冷市郊的垃圾堆,耶穌曾用這個名詞來象徵永遠的毀滅。(馬太福音10:28)那麼,譯自希伯來文“she’ohlʹ”(希屋爾)和希臘文“haiʹdes”(海地斯)的英文“hell”(陰間)一詞是什麼意思呢?它若是一處受苦的地方,有誰會願到那裡去嗎?當然不會,可是,族長約伯卻懇求上帝把他藏在那裡。(約伯記14:13)約拿甚至可說是彷彿到過聖經所說的陰間。當時他在大魚的腹中,祈求上帝救他脫離陰間。(約拿書2:1,2)聖經所說的陰間(hell)乃是人類墳墓的通稱,死去的人在上帝的仁愛記憶中在陰間憩息,等候復活。——約翰福音5:28,29。

[第21頁的圖片]

古代埃及人的棺上繪著眼睛,表示相信「死者的魂可以窺出外面」

[鳴謝]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第22頁的圖片]

現代的欣嫩子谷,位於耶路撒冷西南方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