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園——世界植物移栽中心
《儆醒!》雜誌駐英國通訊員報導
來自英國倫敦的園藝家古迪納夫(Simon Goodenough)克服了天生的懼高心理,置身於僻遠的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的懸崖之上,小心翼翼地用繩子把自己從峭壁縋下去。結果他達到了目的,在懸崖旁邊拔下一株品種奇罕的雛菊樹。這株瀕於絕跡的灌木於是開始一次6,800哩的旅程,被送到倫敦接受特別栽培。
這株植物對於在倫敦所受的栽培反應極佳,竟然開始繁殖。後來這株植物被送回聖赫勒拿,兩年之後已衍生到一千株,對於挽救該島的泥土侵蝕難題大有幫助。
倫敦西郊邱鎮的皇家植物公園在植物移栽方面曾有許多成功例子,上述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可是,你也許納罕,何以要把植物送到這麼遠的地方?邱鎮的植物公園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
科學與趣味同重的公園
這個面積廣達288畝的植物園劃分為若干個井井有條的公園,每年遊客超過百萬。不論任何季節,園裡的空氣都充滿各種植物的芬芳宜人氣味。其中栽著從各地蒐集而來的4萬多種不同植物,以致有些人把邱園譽為世界最佳的植物園。但邱園的特長不光是美麗而已。
你知道植物園的主要角色之一是大眾教育嗎?事實上,邱園曾被人描述為『以花作教科書的大學』!這個植物學府是怎樣開始的呢?
十八世紀中葉,威爾士親王的遺孀奧古斯塔(Augusta)在泰晤士河近里士滿一帶她自己的領地內墾殖了多個公園,自此之後邱園遂成為一個園藝中心。但邱園之得以馳名世界,卻主要是班克斯爵士(Joseph Banks,[1743-1820年])的功勞。他組織了一隊龐大的植物蒐集隊,派出許多植物學家從倫敦前往世界各地,找尋植物的樣本帶回倫敦分類。結果如何?邱園成為世上蒐集曬乾和壓平的植物標本種類最豐的中心之一,檔案中詳列650萬左右的植物品名。
著名的成功例子
邱園的代表致力於把植物從世界一地送到另一地。例如邱園園藝家納爾遜(David Nelson)在1787年從英國登上布萊(Bligh)船長轄下的著名帆船『恩惠號』啟航。他的任務?從南太平洋的大溪地蒐集富於碳水化合物的麵包果,送往迦勒比海島種植作為食物來源。但這次倒霉的航程卻以叛變收場,被人拋棄的納爾遜和船長終於在印尼的帝汶島登岸,結果他死於是鄉。可是,其他多位邱園代表再接再厲,麵包果終於到達目的地聖文森特島。
研究經濟植物學,意即找尋有用的植物,遂成為邱園的特長。邱園對於生產一種據稱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物質——奎寧——有頗大貢獻;奎寧是從祕魯的金雞納樹皮提煉出來的抗瘧疾藥物。
馬卡姆(Clements Markham)所懷的大志是要控制印度次大陸的瘧疾災禍。他在1859年與多位園藝家從邱園前往祕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各地探險,蒐集各種長青金雞納樹的已知品種和種子。儘管天氣惡劣和轉運的種種困難,有些樹苗終抵達邱園的溫室。樹苗在專家們的特別栽培之下繁殖起來,後來被送到印度去。不久之後,奎寧這種藥物遂在印度鄉村中經常有供應了。
在邱園博物館的一個展覽櫃中設有圖表描述移栽成功的另一故事。你在那裡可以看到蒐集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種子的詳情。邱園前任主持人胡克(Joseph Hooker)定出一項計劃,要把這些種子從南美移到邱園。儘管在運輸方面發生種種困難,7萬顆種子終於抵達英國的利物浦,然後由特別火車送到邱園。雖然其中只有2,397顆種子成功地發芽,但僅兩個月後就有1,919顆由船運到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和馬來亞。當日的移栽結果長成為今日的許多巨大橡膠園。
十九世紀邱園的其他成就包括揀選樹木在阿森松島種植,該島以前是差不多沒有樹木的。邱園又把仙人掌屬植物送往加那利群島,用來培養胭脂蟲;胭脂蟲磨成粉之後可為化妝品和若干飲品著色。此外還有不少有用的植物被運往澳洲、紐西蘭、南非和美國。
今日的邱園又如何?我們依然可從它的專業知識得益嗎?
英國的醫療氣候
邱園主持人認為邱園的功能是要『傳播關乎各種宜於在世界各種不同地區,特別以乾燥的熱帶地區為然,栽種的有用植物的知識。』他認為化石燃料,例如煤和石油,的貯藏量枯竭會迫使人類使用植物作為燃料和藥物合成品的主要來源。今日若干地區的環境得以改善必須歸功於在邱園的研究心得,培育出一些能夠改良當地土壤的植物。
為了對抗植物傳染病的肆虐,一項稱為『中期檢疫』的制度證明十分有用。任何染了病的植物抵達邱園之後必須經過一段時期的治療才轉程前往新目的地。英國的氣候證明具有醫療作用。例如,以受控制的方式將植物暴露在邱園的溫和氣候之下可以殺死有時染污西印度可可樹的傳染病菌。這樣的醫療使恢復健康的植物能夠重新啟程前往西非洲去增加當地農作物的產量。
絕種的威脅
在保全植物方面也有一場戰鬥在進行。美國密蘇里州植物園主持人雷文(Peter Raven)說:『在五大洲的30萬種植物當中,至少有2萬種正受到絕種的威脅。』法國的《科學與生活》月刊補充說:『在下個世紀中葉之前,數字可能增加到4萬。每七種就有一種瀕於絕跡!』既然面臨這樣的危險情況,有些什麼辦法可以遏止絕種的趨勢呢?
保護天然環境國際協會在邱園設有一個檢驗單位。許多科學家在這裡仔細研究瀕危植物的種子,並且觀察栽培植物的合適情況。他們憑著這種知識去模擬植物的環境。然後園藝家著手為瀕危的品種開始一項『增大』或繁殖的過程。
對植物的進一步保護乃是把瀕危品種在一個以上的植物公園裡栽種。怎樣安排呢?藉著在各植物園之間交換種子,從而建立多個種子庫。維持這些種子庫被認為是對未來的投資。
你也許納罕,各植物園何以要費財費力去保全植物。科爾(Malcolm Coe)在《自然世界》中提出一個有力理由:『損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復原力最終會損壞人類的健康福利。』
的確,邱園在這方面已獲致極其可觀的成功,例如移栽的灌木如今有助於解決聖赫勒拿島泥土侵蝕的難題。但這些成功能夠在別處重演嗎?在把貧瘠土地轉變成沃土方面,移栽成功到什麼程度?只有時間才能解答。但在目前,我們很欣賞邱園的植物學家和園藝家的工作。也許有一天,你甚至有機會前往觀光,親自觀察這個『世界移栽中心』。
[第15頁的圖片]
邱園溫室裡的巨型睡蓮葉
[第16頁的圖片]
皇家天竺葵是大約250種老鸛草屬植物之一
芙蓉花有白、粉紅、紅、黃、橙等顏色
[第17頁的圖片]
玫瑰花在全世界有一百類別和數千品種
[第18頁的圖片]
這座塔是邱園的一個著名陸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