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藥——『運動界的愛滋病』
「類固醇對國人的健康和安全構成了日增的威脅。」——美國藥物管理局官員
漢城奧運會的幾百萬觀眾大為震驚。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贏得100公尺賽事的世界最快短跑冠軍,竟然被褫奪金牌。他由於使用受禁止的藥物而失去資格。
這顯示運動會已染上另一種流行病——服用麻醉藥。這種弊病極難根絕,以至有人稱之為「運動界的愛滋病」。
「藥物奧運會」
看來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些選手開始在運動方面使用藥物。可是,時至今日,據專家們說,在運動員當中使用藥物一事已變成如此普遍,以至有些「結構複雜、經費龐大的組織設立起來(許多時是體育協會本身所設立的)目的是要取得驕人的紀錄,吸引支持者,謀取巨利,掌握權勢」。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意大利的定期醫藥刊物——《醫學郵報》——把1984年的洛杉磯運動會稱為「藥物奧運會」。
事實上,世界各國中有許多種運動均使用藥物及其他非法治療法去取得不公平的優勢。每個國家都希望勝過別國,因此誰也不願停止供應藥物給選手。因此歐洲議會以合時的方式指出,「野心的奢望和賽事的頻繁使選手大受壓力,以致他們越來越受到引誘要使用尚算合法的方式去保持身心的良好狀況。運動教練但求得勝而甘願不擇手段,這件事實使誘惑變成更大。」甚至年輕的男孩服藥也屢見不鮮。
各種服藥方式
服藥的方式不一。例如:
類固醇,被人稱為「奧運史上最嚴重的事件」——約翰森(Ben Johnson)在漢城奧運會失去100公尺紀錄持有者的資格——便牽涉到使用這種藥物。類固醇可以影響氨基酸的生產,因而有助於增加肌肉和加強體力,但也同時令人更好勇鬥狠。例如,據說過去十年來全世界的舉重紀錄均有賴於使用這些物質。
興奮劑,例如咖啡因和士的寧,被用來增加警覺性和延緩疲勞。
麻醉鎮痛劑,用以解除痛楚及使人寧靜。
腎上腺能阻滯物,這些物質可以放緩心跳和穩定身體,弓箭射手和射擊手特別喜歡使用。
利尿劑,可以急劇減輕體重,並在運動員接受檢查時掩蓋其他違禁物質。
上列只是幾種為人熟知的藥物而已,但國際奧運委員會列出了大約100種違禁藥物的名單。難題的癥結是,每逢一種藥物受到禁制,或發明了偵查出服食跡象的方法,一隊隊的醫生和化學家便立即著手製造別的藥物。
可是,選手們還有其他方法可用,藉欺詐的手段去改善他們的技能。例如,為了在水裡保持較佳狀況,有些游泳選手在腸裡充滿氦氣。
許多選手承認以輸血方法增強耐力。據有些選手說,藉著輸入以前從自己身體抽出的紅血球,流到身體各部分——包括肌肉——的氧氣都因而增加。
不久之前,報界的消息來源揭露有些女選手利用懷孕以收服藥功效。孕婦通常會增加血量,這使肌肉所獲得的氧氣亦隨之增加。有些女選手,尤其是需用大量體能的,遂利用初期懷孕去改善技能。比賽之後,她們隨即墮胎。
嚴重的難題
難題廣泛到什麼程度呢?鑑於因使用麻醉藥而喪失資格的選手並不多,有些球迷也許認為只有極少百分率的選手才服藥,他們的偶像更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可是,對運動界熟悉的人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意大利一名前度擲鐵餅選手說:「使用合成代謝藥物較一般人所意識到的廣泛得多。」據藥物學專家加拉提尼(Silvio Garattini)教授說,服藥的難題很可能比所想像的嚴重得多。據某些消息來源透露,在體力上得天獨厚的運動員有百分之50是使用違禁物質的。
運動員所冒的險
服藥的難題不僅限於以不公平的方法來改善運動技能而已。今日的選手,尤其是服藥的選手,乃是一個罕為人知的大集團的一部分,這個集團包括一切在有必要時能為人處方服食違禁藥物的醫生在內。不過,要吃苦果的卻是運動員——被發覺或取消資格時的出醜,更重要的是,在健康上要冒大險。
許多人相信合成代謝的類固醇能損壞肝臟和心血管系統,並且對身體產生其他各種次要的影響。這些藥物也會損害排尿與生殖系統,且可能使若干運動員變成性情暴戾。
濫用其他藥物——例如興奮劑——可以導致「思想混亂、對麻醉藥的倚賴、視力上的幻覺」等。至於輸血,科學雜誌《醫生報》指出,把運動員本身的紅血球注入體內並非全無危險。危險之一是「由於血液的黏度增加而血液過濃,以致身體的若干部分血流減少,」此外,鐵質積聚在「腺細胞組織(肝、腎、心、內分泌腺等)內也產生不良影響。」
因使用藥物而受害的運動員,至少那些已為人知的——已數見不鮮。其中較顯著的例子包括丹麥賽車手詹森(Jensen)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中去世;英國賽車手辛普森(Tom Simpson)在1967年死於法國;荷蘭中程跑健將賈斯珀斯(Augustinus Jaspers)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賽跑之後死去;西德選手德雷斯爾(Birgit Dressel)死於藥物中毒,而藥物是一個專醫運動員的醫生多年來處方給她的。
曾經數次贏得奧運會冠軍獎的劉易斯(Carl Lewis)說:「運動比賽是無情的,使用藥物已害了不少人。組織者們明知有這樣的情形,但卻緘口不言。」
可是,即使知道這些令人不安的事實,運動員又怎樣回答以下的問題:「如果我給你一顆藥丸,吃了就能成為奧運會冠軍,但它在一年之內會使你喪生,你會接受嗎?」在受到訪問的美國選手當中,有百分之50說願意接受。在世界其他地方,許多選手很可能也會有同感。
我們可以期望各種反藥物方法能夠克服這種流行的弊端嗎?據專家們說,極少檢驗中心設有適當的檢查儀器,而檢查本身亦需費奇昂。再者,檢查結果往往受人虛報。不但如此,儘管不久之前在南韓奧運會中檢驗獲得相當成功,使用藥物的新方法總是比檢查方法領先一步。不過,我們卻有充分理由期望運動界使用藥物和暴力充斥的情形會有終止的一天。
[第9頁的精選語句]
「如果我給你一顆藥丸,吃了就能成為奧運會冠軍,但它在一年之內會使你喪生,你會接受嗎?」在受到訪問的美國選手當中,有百分之50說願意接受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在1986和1988年之間,蘇聯有290名選手和教練由於使用藥物而受到處罰。——蘇聯《列寧旗幟報》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使用類固醇的運動員變成小氣和暴戾。」——沃爾(Robert Voy)醫生,美國奧運委員會首席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