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1 10/8 24-26頁
  • 哥林多——兩海之間的城市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哥林多——兩海之間的城市
  • 警醒!199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當地的資源
  • 打擊與復原
  • 感觸良多
  • 雨來了!
  • 遊覽古代哥林多城
    警醒!1977
  • 哥林多
    洞悉聖經(上冊)
  • 哥林多——「兩個港口的主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9年
  • 繁榮而淫亂的古哥林多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1年
《警》91 10/8 24-26頁

哥林多——兩海之間的城市

我們在嚮導帶領下從一些神廟的頹垣敗瓦中走過,這些神廟是一度用來供奉阿波羅、阿佛洛狄忒、赫耳墨斯、海立斯和波塞冬的。她一面走一面說:「古時的人相信有鬼神,有時我也有這個想法。」我們聞到空氣中有雨的氣味,也聽到遠處有醞釀雷暴的隆隆響聲。她笑著說:「是宙斯。」

在清晨已結集在帕爾納索斯山上的雷暴雲迅速蔓延到哥林多灣的對岸,陰森地在我們上頭綿綿展開。可是,我們那位導遊小姐依舊談笑風生,滔滔不絕地講述古時的故事——從希臘的光榮歷史到基督教的崛起。她妙語如珠,巧妙地將事實、幻想、歷史和神話交織起來,在我們的心眼中豎起幢幢樓宇房屋,住在其中的是另一時代有血有肉的人。

我們並不擔心下雨。伯羅奔尼撒半島難得有雨。事實上,這個位於南面的半島是希臘雨量最少的地區之一!只有雅典比這裡更乾旱。但是,每逢下雨便是大雨滂沱而非柔絲細雨。雨勢如此浩大,以致雨水在高地沖成許多溝壑,使其下的地區堆滿肥沃的沉積土。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哥林多的著名特產中竟有一種是農產品——無核小葡萄乾。英文的無核小葡萄乾(currant)一詞便是從哥林多(Corinth)這個名字演變出來的。因此,不論小葡萄乾是產於加利福尼亞的黎凡特抑或別的地方,不論在哪裡,每逢我們咀嚼這種美味的食品,便當記得它的名字與哥林多的淵源。

當地的資源

荷馬將「富庶的哥林多」這個稱號賦予哥林多,原因之一也許是由於當地土壤肥美的緣故。然而,哥林多的富裕繁榮其實主要由於它同時是愛奧尼亞海和愛琴海的海港城市之故。賀拉斯稱它為「兩海的哥林多」。一個城市怎能是兩個海的港口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哥林多位於把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希臘本土連接起來的狹長地帶的南端。

哥林多從海港東西兩面的交通獲益不少。它既向那些沿人工水道橫過地峽的貨運船隻收費,又向陸上南北的貨運徵稅。難怪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二世認為哥林多對他那新興的王國極為重要。

打擊與復原

然而,這都是許多世紀之前的事。今日,有一道運河將哥林多灣和薩羅尼克灣連接起來。貨運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地駛過懨懨欲睡的哥林多鄉村。雖然哥林多一度是地中海的名城,水手、貨車司機和村民卻對此無動於衷。只有考古學家和旅遊人士才懷著好奇心,帶著泥鏟和照相機前來。

公元前146年,羅馬執政官穆米烏斯摧毀了哥林多,當地幾乎變成渺無人煙的荒土。可是,它沉寂了一個世紀之後,尤里烏斯·凱撒將它復興過來,使之成為羅馬的殖民地——一個偏愛希臘思想文化的大都會。

當基督的使徒保羅在大約一百年後來到這裡時,哥林多已再度成為一個生氣勃勃、興盛繁榮的城市。在日間,哥林多人致力於建造、手工藝和經商等工作。晚上又如何?他們縱情尋歡作樂,在酒館和在崇拜偶像的廟宇中大吃大喝,在漆黑的街上流連尋找聲色之樂。饒有趣味的一點是,雖然哥林多在那個縱慾的年代醜聲遠播,人人都知道「哥林多女子」是幹什麼的,但宗教賣淫一事卻不是希臘人的習俗。常有人說哥林多蓄養了一千個獻給愛神阿佛洛狄忒的女子,但這種說法其實基於公元前第一世紀地理學家斯特拉博的見解,而他的見解是頗成問題的。即使如此,斯特拉博仍將這件事的發生時間定為羅馬人之前很久的一段時期。

感觸良多

我們沿著萊沙含大道——古時將西面海港與市中心連接起來的通道——漫步之際,導遊將若干遺跡指給我們看,包括國家建築物、廟宇、商店、肉市場和公共廁所。這些建築物全都雜亂無章地混雜在一起a。儘管如此,我們仍可以從這種看來欠缺城市設計的情況去想像保羅在街上遇見的情景——熙來攘往的人群、高談闊論的游手好閒之輩、商店老闆、奴隸、做買賣的人等。

我們走到接近路的盡頭時,聽到皮雷納噴泉的潺潺水聲。這是個地下噴泉。從這裡售賣食品的商店獲得冷水供應,工匠有水供洗濯之用,廁所則有水沖廁。但至於基督徒夫婦亞居拉和百基拉是否在這個地方開設他們製造帳棚的商店,今日就沒有人知道了。(使徒行傳18:1-3)但僅數米以外,在通往廣場的梯級上,考古學家找到了一塊屬於猶太會堂的壁爐橫梁。因此這裡也許曾是猶太人聚居之處。我們很歡喜想像一下提多·猶士都的家也許就在附近!——使徒行傳18:7。

廣場——是個多麼引人入勝的地方!它由兩個位於東西軸線上的長方形平台所組成。上面那塊平台兩邊都設有商店,中央有一個稱為講壇(bema, 比馬)的高台,是供人在正式場合演說之用的。導遊向我們指出,路加醫生報導保羅被拉上法庭在方伯迦流的審判台前受審,「審判台」一詞的希臘字便是比馬。(使徒行傳18:12,《新譯》)因此,使徒行傳18:12-17所載的事件也許就在這裡發生!我們正站在保羅曾站過的地方;當時他被猶太籍的控訴者圍住,正準備提出申辯。可是,迦流不肯審理這件案子。他把保羅放了,反讓暴民把所提尼痛打一頓。

在這露天法庭後面,較低的平台之北,便是『聖泉』和神諭廟的所在。至於神諭究竟如何頒布,則有不同的說法。然而,看來的情形是,祈求的人若付出足夠金錢,祭司便施行「奇跡」,將泉水變成葡萄酒。據稱這便是祈求的人行將獲得超自然啟示的證據。考古學家說這座廟宇被人使用了一段十分悠長的日子——在基督教之前的哥林多以及在保羅的日子重建的哥林多城中均為人所用。我們從一道祕密通道窺進去,清楚看見將水變成酒的把戲是怎樣施行的。由此可見宗教騙子絕非新事。

雖然據稱波塞冬是哥林多的守護神,但令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大建築物卻是陶立克式的阿波羅廟,它的38條圓柱中有7條仍巍然矗立。柱子約有8米高,底部的直徑大約2米。每條柱子都是由一塊刻有凹槽的巨大石灰石所鑿成,其上塗有白色的硬灰泥。這座古代的廟宇——現今只是廢墟中一堆陰暗的頹垣敗瓦——仍使人不禁產生無限的感觸。它也許使目睹的人想起歌德所寫的一句話——建築物乃是「凝結起來的音樂」。

雨來了!

「來吧,還有許多東西要看哩!」噗通噗通之聲響起。「我們還沒有看那些設有廚房和豪華飯廳的廟宇。」一陣淅瀝的濺水聲。「我們要看伊拉斯圖鋪的石路。」繼續傳來啪察啪察的雨水聲。「你無疑不想錯過阿芙羅狄蒂的旅店或艾斯庫累普住宿的地方。」不錯,一大滴一大滴落下、發出噗通噗通、啪察啪察之聲的雨水乃是暴雨的先兆。

我們所幻想的人物和建築物頓時消失了。我們急忙從原路回頭疾走。這時導遊仍念念有詞地講述一連串我們尚未看到的遺跡。現在已是大雨滂沱,雨水使人行道顯得光潔奪目,同時把那些一度贏得不少讚嘆的大理石建築物上的泥塵洗淨。突然間,雨從天上傾盆落下,我們都飛奔躲避。我們仍可以聽到導遊在某個居高臨下的地方喊道:「來吧,各位!」在這滂沱大雨中,甚至連哥林多的萊沙含大路也不見了。什麼也沒有留下,風景不見了,夢景也不見了。我們全身濕透。拼命向旅遊車跑去,但願司機不是去了喝咖啡就好了。——外稿。

[腳注]

a 肉市場(希臘文,maʹkel·lon 馬凱隆):專售肉和魚的店鋪,但也兼售其他許多物品。——哥林多前書10:25。

[第24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哥林多

希臘

愛奧尼亞海

愛琴海

[第25頁的圖片]

上:廣場上一間重建的店

中:「比馬」

下:阿波羅古廟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